“阿旺達密(Awang Damit)過了30年很苦的日子,因為30、40年前人們不會欣賞抽象畫。”亨利藝術品拍賣行總監沈寶廉說。但是到了2014年,他的畫作〈Garis Mega〉(Iraga系列)在蘇富比拍賣一下子賣了港幣60萬,一夜之間電話響不停,過去曾拒絕他的人突然都來要買他的畫……
原來,拍賣在藝術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拍賣讓藝術品得以流通,畫家也能因此提升能見度與知名度。“欣賞藝術,藝術增值。”沈寶廉分享拍賣行的口號“Appreciate Art, Art Appreciates”,就是希望好的畫作能去到好的收藏家手上,被好好地珍惜。
ADVERTISEMENT
亨利藝術品拍賣行(Henry Butcher Art Auctioneers)成立於2009年,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專業藝術拍賣行。在此前,收藏家只能在畫廊,或者直接向藝術家購買藝術作品。拍賣行的出現,提供了二手市場。倘若收藏家隨著時間久了喜好變了,可以透過拍賣行賣出之前的收藏,再買另一幅心儀的作品。又或者,後代不懂欣賞,把畫作賣給拍賣行,讓這些作品有機會找到知音人。
“只要有兩個人同樣喜歡一件物品,他們就會互相競標,價格就會上。”沈寶廉說,曾試過很多次,畫作的成交價是底價的一倍。當藝術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流通,他們也能建立知名度,以及作品的價值。
創立藝術拍賣行的緣起
沈寶廉出身藝術世家,父親沈哲初是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創辦人。父親與哥哥在推動馬藝博活動時發現,馬來西亞還欠缺了藝術品拍賣的平臺。於是,2009年他們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專業藝術拍賣行,以慈善拍賣的形式熱身,獲得熱烈反應。
那也證明了本地藝術市場對拍賣的需求。隔年,亨利藝術品拍賣行的第一次正式藝術拍賣,總成交價達170萬令吉。成立至今15年來,他們也累積了約9500萬令吉的總成交價,單次紀錄400萬令吉。
說來,沈寶廉分享,過去冠病疫情期間反而是銷售額最好的時候。“因為人們沒有去旅行嘛,就把旅行的預算拿來買畫。”疫情期間一年的總成交價可達1160萬令吉,國境重開後,就跌回800萬令吉了。
他帶領記者參觀位於吉隆坡敦依斯邁花園的KEN Gallery,收藏著許多國內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其中部分就是拍賣購得的。這些作品包括數位馬來西亞國寶級畫家,例如拉迪夫莫西丁(Latiff Mohidin)、尤索夫甘尼(Yusof Ghani)、阿旺達密、林金海,以及已故依布拉欣胡先(Ibrahim Hussein)、已故謝玉謙等。
藝術拍賣共有四種方式:
(一)線上競標(Online bidding)
透過網絡拍賣平臺,在電腦前或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競標,只需按一鍵就相等於出價,現場的工作人員就會幫忙舉牌競標。
(二)現場競標(Floor Bidding)
顧名思義,親自到場,實名登記並參與競標,自己舉牌出價。
(三)電話競標(Phone Bidding)
不想公開身分,或無法親自出席,可以透過電話與現場工作人員保持連線,參與競標。工作人員會不斷更新現況,告知下一拍價碼,如果要出價,就通知工作人員現場舉牌。
(四)缺席競標(Absentee Bidding)
在拍賣開始前填表寫下願意付出的最高競拍價,寫好就不能更改。拍賣官會記住這個價錢,與現場競拍價比較。若缺席競拍價比現場低,拍賣官就會略過;若缺席競拍價更高,拍賣官就會宣佈缺席競拍者得標。
拍賣流程:從看畫鑑定開始
拍賣會開始前,拍賣行事先展出藝術畫作,在9至10天的拍賣預覽期,有興趣競標的收藏家可以到場欣賞。“他們也可以檢查看看畫作有沒有破損或瑕疵。”沈寶廉說,“藝術品還是要看真畫(實體)才知道有沒有感覺。”
亨利藝術拍賣行的場地佔地8000方呎,拍賣會當天也透過他們的臉書專頁直播。這時,線上競標者就可以透過直播畫面和競拍網絡平臺參與競標。“我們有蠻多網絡競標顧客是美國、加拿大、越南、香港、新加坡的。”
他們通常聘請英國或荷蘭的專業拍賣官來主持拍賣會,避嫌,以表公平公正。拍賣行作為交易平臺,會以落錘價(Hammer Price)向賣家收取10%,和買家收取12%作為營運成本。舉例落錘價為1萬令吉,賣家實收9000令吉,買家則付1萬1200令吉。
一場拍賣會如何操作?
亨利藝術拍賣行專門經營馬來西亞和東南亞藝術畫作的拍賣。有時他們在拍賣會上設置致敬環節,精選某些本地資深畫家的作品,例如已故畫家張耐冬和謝玉謙。
每一次拍賣會,沈寶廉從收藏家釋出的四百多幅畫作中,選出220幅作品競拍,耗時約3小時。這相等於平均每幅作品只花了約1分鐘競拍。“其實是拉長補短,每次拍賣,約有25%的畫作流拍。”他說,通常10至15秒沒人反應,拍賣官就會進行下一幅畫,否則場面太冷清。
他說,參與藝術拍賣的多是為心儀作品而來的收藏家。從欣賞預覽到翻閱圖錄,他們通常已經決定好要標哪些畫作,而每個人的資源有限,自會在心裡編制好預算。當然,有的拍賣官懂得控制競標者的情緒。
“我們也試過,幾萬塊的畫作,最後標到10萬塊,那個人也是飆汗,‘哎呀,剛才我做了什麼?’”但是他不能再退縮了,沈寶廉說,一切都是正式的,一旦落錘就是成交。而且,拍賣會得一次付款,沒有分期付款等其他方式。
這也是拍賣刺激的地方,一旦情緒被牽動,有些人會不理智地去標。拍賣行會根據畫家歷來在各拍賣會的表現,為作品設底價。開始競標時,每口叫價是底價的10%。舉例,底價是5萬令吉,那每一次舉牌出價就增加5000令吉。試想,這下才舉牌,馬上就被別人挑戰,心跳越來越快。“你又會想,只要多一拍就能贏他,結果他又來……”
沈寶廉不是職業拍賣官,但曾代班2次。經驗談,拍賣官的首要職責是記住哪些人對正在競拍的作品有興趣,繼而追問他們。而且不只是現場競標者,還得記住同樣有興趣的電話或線上競標者。“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落錘前,我們都要確認其他人是不是放棄了,都確認了才可以落錘。”
買畫是收藏還是投資?
經營拍賣行,沈寶廉鼓勵收藏家買畫,當然希望買家是真正欣賞藝術品。“如果有投資回酬,那是bonus(額外紅利)。”他坦言,藝術界收藏家,真正藝術愛好者與投資者各佔一半。
“真正藝術愛好者,買這幅畫就沒有想要再賣,打算跟它活一輩子,欣賞它的美。”沈寶廉說,“投資者,就很謹慎選擇了……”就像買房地產那樣,藝術品投資者會嚴謹地研究畫家系列作品在各拍賣會上的表現,預期畫家未來的發展,慎選作品。
他不諱言,有人以投資心態來購買、收藏畫作,有其資金週轉安排。有些四十幾歲的買家收畫,掛在家裡擺設欣賞,待孩子長大要上大學時,再把畫作拿出來拍賣,把增值的錢用作孩子的教育基金。前提當然是,選對作品,才有增值的空間。
“藝術會增值”,這句話基本上沒錯,但偶爾會有例外。沈寶廉解釋,倘若收藏了一幅年輕畫家的作品,他畫了幾年就不再往藝術發展,在藝術界消失了,那幅收藏就沒有金錢上的價值了。
相關報道: 【競拍之謎/01】臺上喊價,臺下競標,福品競標你瞭解多少? 【競拍之謎/02】笨珍標魚市場,看新鮮漁獲現拍現賣! 延伸閱讀: 【牆繪藝術/01】塗鴉,城市裡的斑斕藝術 【牆繪藝術/02】塗鴉,把反叛的聲音留在牆壁 【牆繪藝術/03】Nestwo/塗出夢想。改變了生活 【牆繪藝術/04】Drewfunk/多元繪畫風格,墨爾本街頭華麗張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