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以他人的利益而行动的利他主义(Altruism)并非全然利他。在我们的社会里,各式各样的“做好事”其实都离不开先“利己”。不过,这并非坏事,毕竟自私是人类的本性,在为了自身利益的当儿还能做些有利社会,有利他人的事,这绝对是双赢的局面。
当提到“利他行为”时,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必定是慈善团体、非营利组织等。但大家是否知道美国华尔街或矽谷以盈利挂帅的大企业以及超级富豪,却是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信奉者或提倡者,其中包括去年因为欺诈行为而锒铛入狱的“加密货币之王”Sam Bankman-Fried、脸书共同创办人Dustin Moskovitz及其妻子Cari Tuna,以及世界首富马斯克。
ADVERTISEMENT
有效利他主义是21世纪新兴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种社会运动,其风潮约于2000年后期开始。此思潮后来由当时还是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的Toby Ord和William MacAskill普及化,而“有效利他主义”一词则于2011年被创造。不得不提,澳洲著名伦理哲学家Peter Singer是Ord和MacAskill的主要启发者。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相较于利他主义只是单纯做好事以使社会更好,有效利他主义却主张以最有效的方式改善这个世界——透过理性分析,衡量状况,确保手中的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以达到利他、改善世界的目的。虽然很多慈善和非营利机构的确改善了不少社会问题,但不可否认并非所有的机构都能将手上资源最大效率化。Ord曾经计算过,有些慈善机构的效率是其他的上百,甚至上千倍,因此有效利他主义者相信将资源投入到高效慈善机构才是正确改善世界的方式。
如何高效地改善这个世界?
何谓高效方式?Singer在2013年的TED演讲中以导盲犬为例。相信不会有人否认为盲人训练以及提供导盲犬是件善事,但这是否解决这个世界盲人问题最有效之方式却值得商榷。在美国,训练一只导盲犬和其使用者的成本约为4万美金。反观在发展中国家,只需20-50美金就能治疗患有沙眼(Trachoma)的病患。【1】同样一笔钱,你会选择提供一只导盲犬给一个美国盲人,还是投放在治疗800-2000个发展中国家盲人身上?对有效利他主义者而言,答案不言而喻。
另外,每每考量投入志工或慈善事业行列时,我们免不了会自我怀疑,到底一个小老百姓对这个世界可以有多大的影响?当时仍是牛津研究生的Ord曾分析过,若未来他成为学术研究人员,扣除足够维持正常水平的生活所需之后,他一生的部分薪俸足以让他救治发展中国家8万名眼疾患者。哲学总是于人“说”多过“做”的象牙塔学问,但无论是Ord或Singer都是实践派的哲学学者,他们捐出的金钱远远超过总薪资的10%。
相信不少热血青年一心一意想要改善这个世界而热情投入规模不等的慈善或非营利机构,但MacAskill却建议若想有效改善这个世界,最佳的职业是从事银行或金融行业(前提是你必须拥有这方面的性格特质和能力)。为何?因为当你有能力赚更多的钱时,你可以给予这个社会的钱就会更多【2】。更甚者,当你有钱到一个程度可以支援一个非营利机构所需资金时,例如微软创办人盖兹的慈善机构,你甚至可以在发展中国家雇用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这些人可以加倍发挥你作为小小志工时的影响力。
放眼望去,我们社会有恒河沙数的慈善和非营利机构,然而很多都只是为了一个人或一小撮人而存在,它们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可能足以解决很多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问题。这种“利他行为”并非有效利他主义者所乐见的。在21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许聪明地利用资本家的资源解决世界问题才是正道。
套一句我国政府部门很爱用的话“pandai pandai buat”。改善这个世界不一定要牺牲正常水平的生活品质,也不需一定要全身投入慈善或非营利机构,只要懂得善用高效组织和资源,世界问题依然有被解决的一日。
注【1】根据WHO,沙眼是全球盲症的主要感染性致病原因,导致约190万人出现眼盲和视力损害,其引起的盲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约1.4%,以非洲受影响最严重。
注【2】笔者认为MacAskill这个建议的最大问题在于很多人经常“换了位子就换了脑袋”。这个方式若要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勿忘初衷”是最重要的前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