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攝影師父親,還珍藏著他70年代在洗布橋拍的一輯黑白照片。印度老夫在亞依淡河的石頭上打衣,水花飛濺。在那個人健康,土地乾淨,河流可以游泳的年代,鼎盛的洗布橋曾有超過一百戶的洗衣匠。他們以從極樂寺和升旗山南流的亞依淡河河水,在河邊洗衣……
ADVERTISEMENT
外國朋友想去洗布橋。她之前看了關於這個全馬僅剩一處的檳城印度傳統洗衣坊視頻,充滿好奇,特別想去探訪這大馬古老的印裔聚落。
我們週末報到,多年沒去洗布橋,忘了確實方向。導航把我們領到隔壁路段,下車問了居民,阿姨大手一指,確實地點就在前方,從柑仔園大路拐入York Road,通往協和中學的林蔭大路周邊。
沿著其中一條小路走進去,印度大叔從印度廟裡走出來,說下一條小路才有洗衣坊。往下走,果然小房子前的草地晾滿衣物,完工的女主人拎著手提袋準備離開,要去剛才我們經過那家印度廟拜拜。
往下走,找到正在晾衣的拉曼大叔。他把手上一件金黃色的印度傳統男上衣,服貼晾在長繩上,衣物在兩條繩子轉扭之間,緊緊夾著,根本不需夾子。他的祖輩來自孟買,19世紀初遷移至此,他每年都會回鄉。
拉曼的洗衣坊全程以人工洗滌。操作過程先從大池裡泡好肥皂水開始,池下可以燒材,衣物在裡頭浸泡攪動後,取出揉搓刷乾淨,接著在石板上用力摔打。接下來過水,然後扭幹,最後一一懸掛晾乾,再以人工熨燙。
每天在洗衣機上按鈕的我們,早已忘了處理一件髒衣,需要經過以上各種吃力步驟。即便洗布橋目前剩下的幾戶洗衣坊,已轉換使用洗衣機,以半自動方式延續洗衣坊生命,拉曼還是運用人工洗燙,堅持相信這樣才可把衣物上的細菌殺死。
早年的洗布橋很美,套一句現代話術,就是適合拍網美照。十年八年前路經這一代,總見洗好的衣服、布簾、床單,各款各色的,一行接一行,在陽光藍天下,在青青草地上,優雅輕飄,像風景明信片一樣。
朋友的攝影師父親,還珍藏著他70年代在洗布橋拍的一輯黑白照片。其中一張照片裡,印度老夫在亞依淡河的石頭上打衣,水花飛濺。在那個人健康,土地乾淨,河流可以游泳的年代,鼎盛的洗布橋曾有超過一百戶的洗衣匠。他們以從極樂寺和升旗山南流的亞依淡河河水,在河邊洗衣。我把這張照片印成明信片,至今仍在書店裡販售。
新加坡也曾有過洗布橋,那裡其中一個地鐵站DHOBY GHAUT,正和檳城DHOBY GHAUT同出一轍。同樣的也包括洗布橋不久後也將讓步發展,留下的只有地名和回憶。
此時天空灰藍,看似雨水就快落下,揮別拉曼,和朋友匆匆跳上車。朋友問,洗衣坊具備地方特色,歷史背景和傳統價值,為什麼不見你們的旅遊宣傳這個小區?我聳聳肩,一下子答不出來……
相關文章: 張麗珠/遠去的渡輪 陳靜宜/點滴心頭,他鄉的家鄉味 葉蕙/學習之旅路漫漫 彭健偉/今晚我們來看紀錄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