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至8月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旨在促進社會對母乳餵養的正確認識和支持。
哺乳媽媽群組裡,有一種有趣的比喻流傳開來,會用學歷來形容哺乳的不同階段:哺乳6個月是幼兒園畢業、一年則是小學畢業、一年半為中學畢業、兩年就是大學畢業、而超過兩年則稱為博士級別的哺乳媽媽。生育了兩個孩子的我,前後共哺乳了6年。這並非一段平坦的旅程,它如同一部豐富的故事。
ADVERTISEMENT
婚後,我偶然讀到某職業女性在工作性質異常忙碌的情況之下,還是堅持母乳餵養的訪問報導。那時的我就莫名好奇,並自行查找了哺乳的相關資訊,才明白母乳哺育對幼兒和母親的諸多好處。當時,我就在心底深處悄然埋下了日後想要以母乳餵養寶寶的心願。
在孕期時,我恰巧讀到關於母乳餵養有多艱難且極需要有極高心理建設的報導。那時的我很認真地跟外子說:“如果我產後覺得母乳哺育很辛苦想要放棄時,你記得要叫我要堅持啊!”外子也很認真思考了數秒後跟我說了一聲:“嗯!”
之後,我們才曉得自己有多麼天真。孕前的小小心願,成了產後大大的挑戰。當小妮子出生後,我終於明白母乳哺育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即便讀了再多的相關資料,但只有等到真正抱起寶寶哺乳的那一刻,才能真實瞭解到原來有那麼多的問題不是單靠表面知識就能輕易解決的。
心情直接影響產奶量
初為人母的我,毫無經驗,嬰兒不停地哭鬧讓我們夫妻都慌了陣腳。我抱著寶寶哺乳,卻不知這娃兒到底有沒有順利喝到母奶,只知曉她那響徹雲霄的哭聲在病房裡不停迴盪。
更不幸的是,我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硬膜穿刺的意外。產後隔天,我的身子開始顯現此意外的後遺症。每當我要坐直抱著寶寶哺乳時,就會感覺不受控地發生撕裂性頭疼,連頸部也會作痛,但只要躺下,這些非常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因此,我沒法坐正餵奶。面對啼哭的寶寶,我倍感無力。之後,我嘗試學習採取側躺姿勢餵奶,但過程也不順利。約莫一週後,我的頭疼症狀逐漸康復,終有體力抱著寶寶哺乳。
然而,新的挑戰又出現了。我的身子接二連三發生了種種不同的產後後遺症如傷口破裂和子宮有殘留物等。這接踵而來的併發症擊垮了我本已脆弱的情緒,簡直是身心疲憊、愁腸百結。心情和情緒對產奶量是有直接影響的。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狀況下,我的母乳不足,哺乳過程極為艱難。
因此,我只能秉持著“有多少母奶,就喂寶寶多少”的信念,盡力做能力所及之事。
備註:“硬膜穿刺”是硬膜外麻醉最常見的意外和併發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