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你看過《黑白大廚》了嗎?還沒看過的話,此文有一點點劇透,小心被“暴雷”哦。
儘管這部韓國料理綜藝節目已經落幕了,但還是有許多延伸話題,比如劇中的中華料理,還有甜點。
ADVERTISEMENT
當然談的不是食譜,而是食物背後的文化趣事……
有一篇網絡文章分析,Netflix《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的大贏家是中華料理,總共出現25道以上。在這當中,“東坡肉”出現5次,“麻婆豆腐”出現4次;但有一道吃播主連點7次、點心女王鄭智善做的“麻辣奶油蝦港式點心”,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想試吃。
◢“狀元”蝦餃 vs“榜眼”燒賣
套上“港式點心”一詞,“麻辣奶油蝦”究竟是蝦餃還是燒賣?這是我的疑惑。翻閱《香港飲食遊蹤》之後,我覺得好像都不是,但又接近燒賣種類多一些。蝦餃是“粵點四大天王”之首,有點心狀元之美譽,屬於香港各大酒樓的頂流。那是因為蝦餃的製作方法十分講究,才能配合其“貴夾唔飽”(粵語:又貴又吃不飽)的上乘點心身分。一份出色的“水晶蝦餃”需要做到鴛鴦皮,一邊皮厚一邊皮薄才能讓餡料若隱若現。為求蝦肉在蒸煮之後依然爽脆彈滑,一般的蝦餃還會加入鹼水。
小輸蝦餃的點心榜眼——燒賣比較海納百川;早在1924年刊登的點心廣告中,提及了19種燒賣。點心女王往豬肉蝦肉里加了蓮藕增加口感,特調反差大的麻辣奶油醬汁;就像呼應了燒賣各目繁多,變化多端的身分。如果你還好奇粵式點心四大天王剩餘的兩大天王是誰的話,我決定節省你谷歌的時間——叉燒包與蛋撻。這沒有任何大廚拿來參賽的兩大天王,只能期待第二季有人繼續深耕中華點心的美味了。
◢冠軍內定,呃鬼食豆腐?
《香港飲食遊蹤》除了回顧美食的歷史,也介紹一些很鬼馬的香江舊語。其中我最有興趣的,自然是觀眾拍案叫絕的豆腐主題。很多人說無限豆腐地獄賽就是決賽無疑,冠軍賽有點“呃鬼食豆腐”(粵語:令人難以置信的謊言),冠軍根本早已內定。我一直都不明白鬼為什麼會被騙吃豆腐,直到讀到書裡的盂蘭節故事。佛祖弟子目蓮的媽媽生前作孽太深,死後下地獄變成餓鬼;任何食物到唇邊,即化成火炭,無法進食。目蓮向佛祖請示特赦,才爭取到七月十五大開鬼門關,准許餓鬼返回陽間“吃些東西”。豆腐因為水分較多,不容易被火化,比較容易哄騙有進食恐懼的餓鬼食用。久而久之,“容易上當和受騙”就稱為“呃鬼食豆腐”,後來延伸出寓意“荒誕之極、容易識破的謊言”。
冠軍賽有沒有“呃鬼食豆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無限豆腐地獄賽裡,還好烹飪姿態最癲狂的烹飪狂人沒有想到用冬瓜搭配豆腐(另一香江舊語“冬瓜豆腐”的粵語意思:各種不吉利與嚴重意外)。“冬瓜豆腐”跟喪事後用來安慰親友的“解穢酒”有關;吃過青色的冬瓜皮與白色的豆腐,就能“清清白白”地把黴氣一掃而空。正因解穢酒一定有冬瓜和豆腐,坊間就以此借代“死亡”,引申各種不吉利或嚴重意外。
◢美食日漫被中華料理統治
“冬瓜豆腐”的形象這麼具體化,不懂有沒有出現於《中華一番》這本美食漫畫裡,這就得問問用漫畫學烹飪無師自通的撕漫男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有那麼多美食視頻與電影,而撕漫男如此熱衷美食漫畫還創作起漫畫料理?《食帖11: 美食漫畫萬歲》給了一個價值昇華:“或許因為文字太過安靜,而視頻又稍顯喧囂,漫畫正好處於一箇中間地帶,讓我們想將有些浮躁的心稍加沉澱,但又無法做到完全沉澱的時刻,從漫畫裡獲取養分,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我很少看漫畫,但還是驚歎於撕漫男非常有型地撕下漫畫,呈現《美味大挑戰》的東坡肉、《炒翻天》的春捲與《中華一番》的麻婆豆腐。看起來日本的美食漫畫還是被中華料理統治啊,為此《食帖》特地訪問《中華一番》的漫畫家——小川悅司。他喜愛中華料理的原因是其製作過程,帶有與中國功夫電影共通的節奏感與暢快感;所以在料理中加入格鬥場面,享用食物的反應畫得生動誇張一些,美食漫畫才能與其他漫畫比肩。
另外,早在2016年出版的《食帖11》解答了我2024年的疑問——難道西方漫畫就沒有美食?是的,美式漫畫幾乎沒有直接將美食作為主題的作品,最多隻是漫畫人物一起用餐的場景出現的快餐——漢堡加薯條。美國漫威與DC裡的超級英雄個個都有自己喜愛的食物:綠巨人浩克熱愛漢堡包、雷神喜愛冰淇淋、超人離不開三明治與熱狗、蝙蝠俠喜歡小甜餅與三明治。這樣看來,確實期待《黑白大廚》第二季引入西方元素,或許有主廚發揮童趣,二次創作《海綿寶寶》的傳統美式燕麥片早餐。
◢甜點不敵主食?
《黑白大廚》第一季的結局讓人有些意難平。創意滿分、具備大韓文化輸出的“辣炒年糕甜點”,還是輸給了一道意大利羊排。或許造型再特別,“辣炒年糕”也不過是粒冰淇淋,甜點終究難撼主食的萬般滋味。甜點不是弱者,不然也不會有《食帖5: 全宇宙都在吃甜品》這樣的專寵宣言書。書中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紹法國甜品如修女泡芙、馬卡龍、舒芙蕾、歐培拉、巧克力慕斯、蒙布朗、馬德琳、閃電泡芙、拿破崙;但很少提及意大利甜品,尤其是冠軍那不勒斯黑手黨最紅的參賽作品——栗子提拉米蘇。
書中提及法式甜品的鼻祖其實是意大利餐。當初意大利公主嫁給了法國國王,把意大利甜品技藝帶到法國宮廷化,然後在法國本土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精緻的技藝。栗子提拉米蘇看起來像是從法國甜品蒙布朗(Mont-Blanc)與巧克力慕斯(Mousse)那借鑑的靈感。蒙布朗也被稱為法式栗子蛋糕,以栗子泥為主原料,生奶油為配料,最初只有栗子口味。巧克力慕斯則是一種奶凍式甜品,主要含有蛋白、蛋黃和鮮奶油3種原材料,可以直接吃或做成蛋糕夾層。如果《黑白大廚》的決賽是栗子提拉米蘇迎戰偽裝成辣炒年糕的冰淇淋,又會是鹿死誰手呢?如果那不勒斯黑手黨有參與無限豆腐車輪戰,他又會不會拿出與自己同名(拿破崙——Napoleon)的法式千層酥做成豆腐千層酥來對決愛德華主廚的豆腐烤布蕾呢?
或許成績如何都不重要,黑白大廚之間的競爭沒有想像中勢利,更多的是自我要求精益求精;就像書中分享的“最美味的巧克力永遠是明天的巧克力,是還沒有被創造的巧克力。”節目裡的輸贏塵埃落定,但主廚與吃貨對美食的不懈追求,仍在持續前行。
相關文章: 黃妙儀 / 走入臺灣17家農村廚房的味覺之旅 劉潔穎 / 願每一次搭臺都有一個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