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学记

|
发布: 2:00pm 13/11/2024

忧郁症

色情

网络霸凌

网暴

报复

嫉妒

觉民中学

胡伊善

容诗琦

陈奕杏

林于嘉

马欣妍

【專題】“只是開個玩笑”竟成傷害 別捲入網暴漩渦

图/文:胡伊善 PA23108、陈奕杏 PA23103、林于嘉 PA23111、马欣妍 PA23110、容诗琦 PA23127 北马区吉打觉民中学学记

互聯網在科技時代下神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應用。許多社媒使用者選擇在線上匿名,肆無忌憚地在社媒上發表言論。或許有人會說,“我只是開個玩笑”、“我只是發表我的看法”、“反正都沒人知道我是誰”……但是,這或已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網絡暴力現象日漸嚴重,言語攻擊、人身侮辱、誹謗造謠等行為,讓在網暴下產生的心理疾病及焦慮人數,日益增加。

網暴問題就像海底世界,到底有多寬廣及多深遠,沒人知曉。校園裡沒被曝光的網暴事件,給校園內外都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對此,專家呼籲網民應該注意言辭,發表前須三思,避免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網暴問題就像海底世界,到底有多寬廣及多深遠,沒人知曉。校園裡沒被曝光的網暴事件,成了籠罩學生的陰影。(摘自網絡)

本報《學海》覺民中學學記,透過身邊的101名同學或好友進行問卷調查,對象是17至20歲的青少年。問卷結果顯示,86.1%的答卷者是網暴的旁觀者,12.9%答卷者曾是網暴的受害者,而有1%的答卷者曾在有網暴成分的事件上留言或轉發。此外,高達72.3%答卷者的朋友曾遭受網暴。

約80%答卷者認為網暴問題應被重視,約1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不健康的行為,而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目前很普遍的事。其餘2%答卷者對網暴問題感覺模糊。

90%認為網暴因報復欲引起

詢及網暴的起因,認為網暴是因報復欲及心所引起的約90%;認為施暴者想借網絡發洩不滿的有75.2%;認為施暴者想“刷存在感”的有58.4 %;認為網暴是因為施暴者存粹對受害者感到不滿的近50%。

從調研結果瞭解到,近乎所有答卷者認為網暴會加劇受害者的焦慮情緒,甚而影響學業、失去信心、導致受害者患上憂鬱症、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有5%答卷者認為網暴對受害者沒有影響。此外,約35%答卷者認為施暴者也有可能是曾經的受害者。

80%答卷者認為網暴受害者應告知長輩,若施暴者的行徑越發過分就該報警。同時,約7%答卷者認為受害者不該對施暴者做出任何回應,其餘答卷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包括社會應重視網暴惡舉、不應以暴制暴、施暴者應得到法律的懲罰、受害者應留下施暴者的惡行證據,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近乎100%答卷者認為網暴會影響受害者的情緒,同時也會造成受害者患上憂鬱症及失去信心,甚至萌生自殺的念頭。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對於網暴的定義,答卷者大部份認為是言辭觸犯道德底線、公開辱罵,以及造謠誹謗。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約78%答卷者認為在面對網暴時會讓家長知道,並且報警處理。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約66%的青少年會陪伴與安慰受害者,近18%則會幫忙回懟。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根據調研結果,約78%的答卷青少年認為網暴問題應受到重視。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調研結果發現約27%答卷者身邊的人曾遭網暴。

遭受網暴應向父母傾訴

萬奴哈婭蒂老師指出,網絡暴力是一種通過網絡來攻擊對方的暴力行為。她認為,網暴涉及了網絡惡霸,所以在網暴事件裡有施暴者及受害者,而網絡惡霸不易被認出,因他們能以匿名的身分在虛擬世界裡展開攻擊。

她說,網暴與實體霸凌不一樣,它發生在無邊無際的網絡世界,所以受害者無法保護自己來避開這方面的欺凌。而且,網暴也沒一定的時間限制。網絡霸凌是有攻擊性的,如在網絡上信息他人、撥打電話、以不雅詞語給受害者留言或發送郵件。

她還說,網暴行為還包括有意地發佈內容,而且通常在受害者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造成受害者心理壓力,致使受害者在家裡易發怒,甚至導致受害者產生羞恥感,及自我傷害的念頭。

她告訴受害者,當遭受網暴時不要慌張,學生可向父母傾訴或找朋友幫忙。父母也應該多關心孩子,並瞭解他們的處境。同時,校方該讓學生知道善用科技的好處,以避免學生濫用科技,造成網暴行為。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萬奴哈婭蒂:當遭受網暴時不要慌張,學生可向父母傾訴或找朋友幫忙,而父母也應該多關心孩子,並瞭解他們的處境。

蔡月蕊:網上發言須將心比心

蔡月蕊老師認為,網暴是一種通過網絡平臺辱罵他人的行為,只要某個言論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生活及感受,持續性的攻擊令受害者產生焦慮,就被歸納為網暴。她強調,網暴是一種不可存在的行為,因為它將對一個人造成嚴重的傷害。

她說,網暴會發生是因為施暴者認為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一樣,所以言辭攻擊對方,利用霸凌的方式讓自己宣洩情緒。她續說,網暴會導致受害者的家人間接感到不安及憤怒,然後捲入漩渦。受害者遇上網暴行為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將導致無法專心學習。

父母應教導正確宣洩方式

此外,她表示,網暴會令受害者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時刻戰戰兢兢地與他人相處。當他對自己失去信心時就會感到沮喪,然後封閉自己,進而影響自己在各方面的發揮。因此,她建議受害者要適當地發聲,並向身邊的人訴說,不得藏在心中。

她勸請學生在網上發言時要將心比心且勿無風起浪,必須謹記說話要負責的原則。她認為家庭很重要,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教導孩子正確的宣洩方式,以免孩子在外種下禍根。她還補充,政府該推廣如何正確運用網絡的方法,受害者可向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舉報。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蔡月蕊勸請學生在網上發言時要將心比心且勿無風起浪,必須謹記說話要負責的原則。

謝忠悅:恐導致個人三觀不正

學生謝忠悅認為,網暴的定義是公開侮辱或針對一個人。她表示,網暴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很多時候網暴的形成是因為施暴者在學習和工作上感到壓力,或遇到挫折且無法發洩,因此在網絡上通過針對一些人事物來發洩自己的壓力。

她還說,對於施暴者或是受害者來說,網暴都會影響前程,甚至會導致個人的三觀不正。

她認為,受害者還有可能因此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上的疾病。她說,如果身邊的人被網暴,她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持他們,並給予安慰和鼓勵,不讓他們因網絡上的一些“攻擊”和虛假信息而感到傷心。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謝忠悅:如果身邊的人被網暴,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持他們,給予安慰和鼓勵。

王子益:重則導致萌自殺念頭

學生王子益認為,網暴就是在網絡上肆意對一個人造謠誹謗、威脅等。他說,網暴問題應被重視。他認為,網暴的發生是因為有些人想在網絡上尋找存在感,或者嫉妒和報復與自己曾經有過節的人。

他續說,網暴會打擊受害者的心靈,輕則讓受害者失去信心;重則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殺的念頭。他表示,若身邊的人被網暴,他會給予陪伴,讓他們不感到害怕。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王子益:網暴會打擊受害者的心靈,輕則讓受害者失去信心,重則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殺的念頭。

陳靜萱:做好自己最重要

學生陳靜萱認為,網暴就是利用言語“攻擊”他人或侵犯他人隱私權。她覺得,現在社會上頻繁發生網暴,足以讓一個人患上各種精神問題,如焦慮症、憂鬱症、抑鬱症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她說,如果身邊的人遭受網暴,她想告訴他們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最重要。

(13/11见报)学海学记专题,七区共用
陳靜萱:網暴頻繁發生,足以讓一個人患上各種精神問題,如焦慮症、憂鬱症、抑鬱症等。

學記感想

:網暴有逐漸被人忽視的趨勢,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件很平常的事,過些日子就會被遺忘。可是網暴對受害者的傷害是終生陰影,難以抹去。網暴問題應被重視、嚴格處置。這將是對受害者們最好的交代,也可避免施暴者越來越放肆。

林於嘉: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施暴,抑或通過網絡謾罵,事情的本質皆是惡。這種暴力不該繼續發展,反之大眾應合力遏止。無論是誰,大家都應將心比心,才能塑造一個更和諧的社會。

陳奕杏:網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造成深遠影響。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加劇了網絡環境的惡化。所以,應加強法律監管和平臺責任,教育公眾理性使用網絡,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

容詩琦:網暴在現今社會層出不窮,匿名發言助長了語言攻擊等行為,使受害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網暴問題應被大眾重視,相關部門也應提倡健康網絡文化,並呼籲社會監管與保護網絡空間的安全,以建立更加友善和尊重的網絡環境。

馬欣妍:網暴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網絡本應是方便交流、溝通及分享的一個平臺,不該被利用為欺凌他人或給予主觀評價的工具。所以,網絡使用者在發表任何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行。

負責人感想:數據支持提升可讀性

這則專題,是學記自動向我建議要做。他們組隊後給了我專題的架構,向我提議採訪對象等,很有組織性地完成了專題的採訪與報道。

我看到學記們不斷在進步。問卷調研透過數據支持他們的觀點,讓專題的可讀性更高,也更有說服力。

網暴受害者援助管道: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網站:https://www.mcmc.gov.my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03-8688 8000

相關報道:

【專題】教練:需資源增賽事提升水平 籃球也可成全民運動 

【專題】一夜無夢代表睡得好?黃章元醫生揭開夢的迷思 

【專題】開齋節是宗教節日 回曆元旦才是馬來新年 

【專題】馬六甲特別之旅 訪保育中心與海龜相遇 

【專題】美羅中華華中生參與環保計劃 水果殘渣變有機肥料

 【專題】炭烤製作 有鹹有甜 咬一口 福州月餅 品鄉愁 

【專題】新增10v10對戰更強大 打王者 別沉迷! 

【專題】實踐管理並解決問題 傳奇學生社團 開發領導力 

【專題】走過百年燻房見證魯乃橡膠業興衰 

【專題】青年作者馬爾科姆6歲起寫作 揮發童心 書寫童書 

【專題】飛航學院CEO:較細心專注 女性 也可衝上雲霄!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