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3日訊)手握2019年10月17日自己接受骨髓移植後躺在醫院病床的照片,9歲的何雯晴忍著腳上的疼痛,慢慢走向素未謀面的林維傑,抱住了他,輕輕說了聲“謝謝”。因為,他捐出骨髓,讓她獲得了重生。
《聯合早報》報道,何雯晴自幼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aemia),導致骨髓未能產生足夠的新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4歲半時,她血液中的血小板降至嚴重程度,急需接受骨髓移植才能保命。
目前是工程師的林維傑(32歲)在大約10年前,為了想給一名女生留下好印象,就和她一起加入獅城的骨髓捐贈計劃。他後來如願和那名女生結婚了,而他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善舉,恰恰救了何雯晴一命。兩人的骨髓100%匹配。
配合世界骨髓捐贈者日,非盈利組織“骨髓捐贈計劃” (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簡稱BMDP)早前在新加坡比達達利民眾俱樂部,安排10對骨髓捐贈者和受益者相聚。
何雯晴在父母親的陪同下前來和恩人相見,還帶來她繪製的彩畫和“小馬寶莉”彩色泥塑送給他。
她的爸爸何松安(61歲,營運經理)說,當年得知女兒患上這個罕見的先天性疾病,他和妻子都很難過,但知道必須同女兒一起面對。能找到與女兒完全匹配的捐贈骨髓,他們認為這簡直是奇蹟。
全職照料女兒的媽媽吳秀玲(52歲)說,孩子接受骨髓移植前連續10天接受化療,好讓免疫系統更能接受捐贈骨髓;移植骨髓後,女兒還得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移植後送重症病房72天
捐贈骨髓雖然完全匹配,但何雯晴的身體最終也只能接受98%。由於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她還得了肺炎,而且出現水腫、皮膚乾裂和口腔潰瘍等情況,被送入重症病房72天,總共留醫182天。
吳秀玲說:“女兒接受骨髓移植前,我們給她做很多心理建設,鼓勵她勇敢面對治療、扎針抽血的痛楚。住院期間,她不曾掉眼淚,很樂觀堅強。由於她一度得肺炎,得插管輔助呼吸,所以學會了用手語和我們溝通。”
為了慶祝女兒重獲新生,父母決定將骨髓移植的日期當作孩子的“重生日”,每年為她慶祝兩個生日。他們也將她的名字從原來的“何汶羲”改為“何雯晴”,寓意雨過天晴。
體重不到12公斤
行走時雙腳會痛
飽經病痛和磨難的何雯晴非常瘦小,如今不到12公斤,相當於一個3歲孩童的體重,目前行走時雙腳仍會疼痛。何松安說,他們現在希望能加強女兒的體質,好讓她明年可以正式進入小學一年級。
之前只上過幼兒園的何雯晴說:“我最想上‘大學校’,能看到其他小朋友。”
林維傑受訪時說,當年知道自己有機會救人一命時義不容辭。“如今聽了何雯晴的故事,我倒覺得應該感激她,她讓我對自己擁有健康感恩。”
一般上,骨髓捐贈者和受益人不會知道彼此的身份。骨髓捐贈計劃這次是特意徵詢了這10對捐贈者和受益者的同意,才安排他們見面,目的是希望藉此鼓勵更多人捐贈骨髓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