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過境城市,沒有看點。然而,這是舊新山的標籤。
真實的情況是,隨著柔新捷運系統(RTS)如火如荼趕建中,新山已在蛻變。尤其是2000年初期逐漸“老化”、“失去活力”的市中心,近年因應RTS效應以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規劃,已逐步脫去老舊的城市外衣,披上了色彩的新裝。
可以這麼說,以前走在新山老街,看到的是一片因舊商/住戶陸續遷出而呈現的市井蕭條,但今日走在同一條路上,你會發現不經意間這裡又多了新花樣,腦海中想到可以恰當形容這個景象的詞就是──萬象更新。
是的,和檳城喬治市以及馬六甲的雞場街相比,同樣擁有百年建築群的新山老城區名氣遠不如前者,不過,隨著各樣美化工作推進,包括慘白和破舊的牆面增添了一幅幅不同主題的壁畫,加上越來越多新商鋪進駐,老城區的魅力在一點一點累積。
尤其在新山市政廳美化及鋪設更多步道後,套一句通俗話“老城區真的越來越好走了”。
《半島心旅行》在此就為新山老城區列出3大吸睛點,分別是人文、壁畫和美食。
從文物館走起 一路是故事
新山老城區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有關她的過往今來,只要逛一逛設在陳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的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就能略知一二。
因此,這趟老街行的起點,建議先從文物館走起,藉此瞭解新山的開埠歷史,這樣在邊走邊看的時候,就不會錯過眼前有價值的事物了。
沿著陳旭年街直下,訪客可先到黃亞福街(Jalan Wong Ah Fook)旁的紗玉河(Sungai Segget)打卡。這裡,有柔佛州的3大歷史經濟作物的介紹,分別是胡椒、甘蜜和古塔膠,訪客可從沿岸的資訊看板上進一步瞭解眼前的一景一物,再慢悠悠地迎著徐徐涼風,往翁固本街(Jalan Ungku Puan)走。
途中,可留意紗玉河左岸有一排古色古香的黃色建築物,那是已經熄燈的百老匯電影院與接連的老店,由於風格強烈,成為了河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遠,訪客就可望到與吉隆坡甲洞黑風洞興都廟一樣,披了一層七彩斑斕外衣的拉惹馬裡安曼興都廟(Arulmigu Rajamariamman)。
這座於1911年創立,至今擁有113年曆史的古廟,其實還設有一個印裔文化遺產中心,本地遊客只需支付1令吉即可入內參觀,物有所值。
外來訪客或許不知道,新山市中心有一條“和諧街”,不過此和諧街並非是街道的名稱,而是因為這裡聚集了各大宗教建築物而得名,其中,就包括了前述的拉惹馬裡安曼興都廟,此外還有柔佛古廟、印裔穆斯林清貞寺((Masjid India)、古哇拉沙希錫克廟(Gurdwara Sahib)、聖母無染原罪天主堂(Catholic Church Of Immaculate Conception)、新山聖光堂(The Holy Light Church),以及2座清真寺。
百年建築古廟保留原始風貌
以上宗教建築物,距離皆不會太遠,預計只在2公里的範圍內;當中有幾個更是見證新山歷史變遷的百年建築,雖然歷經歲月摧殘,但各自卻保留了相當完整的原始風貌,值得訪客一探。
例如,全馬人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的柔佛古廟,距今就有154年的歷史。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一,代表潮州、福建、客家、海南和廣東的五幫神明,就會從這座古廟出鑾,過後在新山市中心繞境。
這項百年前就已在舉辦的遊神活動,數年前已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若沒有拜訪過柔佛古廟,或尚未見識過盛大的遊神慶典,或可在農曆新年後到此一遊,和新山人一起“興啊!發啊!”過一個冗長的新年。
壁畫隨時在你左右
近幾年,新山市政廳一直在加大力度提升市容,百花齊放的壁畫,就是成果之一。
這些以新山的歷史、文化、美食等為主題的壁畫,就分佈在市中心各個角落,包括巷子、轉角的牆面等,其中,尤以直律街(Jalan Trus)和羅咪街(Jalan Dhoby)後巷的“壁畫走廊”最為壯觀。
訪客在市區遊走的時候,不妨多留意一下,因為壁畫隨時就在你左右。
齊集不同風格餐館美食
談到美食,市中心其實有好幾家網紅店,包括傳統的烘烤麵包店、傳統咖啡店、傳統海南西餐飯店和時尚咖啡館等。此外,同一商圈也有很多不同風格的餐館,包括印裔風味美食等,值得訪客發掘。
建議訪客在老城區邊走邊看時,可順道收集資訊,待走累時,才選擇自己看中的餐館歇息並用餐。
事實上,市中心一帶也集中了不少印裔商人經營的商店,因此,有人形容這裡是“小印度”,換言之,來自國內外的訪客還可接觸到印度同胞們的文化,頗有另一番風情。
記者和攝影走訪市區的時候,就被印裔小哥古瑪誤認為旅客,他還邀請我們到他的小攤檔喝一杯口感香醇的布魯咖啡(Bru Coffee)和叫不出名字的小點心。
他的熱情,正好反映了大馬最美的人文風景無論到哪裡都在,贊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