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货殖旁观

|
发布: 7:50am 15/11/2024

傅文耀

货殖旁观 [74]

敦达因 [96]

新经济政策 [42]

敦马哈迪 [346]

傅文耀

货殖旁观 [74]

敦达因 [96]

新经济政策 [42]

敦马哈迪 [346]

傅文耀.達因—財富與爭議交織的傳奇人物

敦達因的一生塑造了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篇章。無論人們對他持何種評價,他的一生都提供了一個珍貴反思契機,或許你可以對他有負面的評價,但是我們都無法忽視他所推動的經濟政策對大馬當代經濟發展所刻下的印記。

ADVERTISEMENT

前財政部長、著名富商敦達因近日辭世,享年86歲。他的一生充滿矛盾與爭議,既是大馬經濟騰飛的建築師之一,又因財富累積方式而備受質疑的公眾人物。在大馬過去30年的經濟變革史中,他的功過確實讓人難以下定論。

個人認為若沒有新經濟政策,就沒有敦達因的財富帝國。這項在1970年代就推出的政策,原本旨在提升土著經濟地位,縮小種族貧富差距,敦達因也在1970年代進入商界,由律師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大家都知道,敦達因不僅是政策推行者,更是其最大受益者之一。他憑藉與政界深厚關係,迅速擴展商業版圖,深入銀行業、地產開發等核心領域,最終打造了一個令人咋舌的財富帝國。這種密切結合權力與財富的運作模式,讓他在掌握經濟舵輪同時,也成為朋黨資本最典型代表。

作為財政部長,敦達因執行馬哈迪推動的私營化改革無疑讓國家經濟煥發了新生。國有資產轉入私人手中,短時間內激活了市場,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然而,這一政策背後也埋下了深遠隱患:許多資產轉讓並未經過公開招標,而是通過內部關係分配。表面上的效率提升,實際上為政治與資本共生關係提供了溫床。私營化遺產的另一面是,經濟被政府相關公司(GLCs)主導,自由市場的競爭空間受到嚴重壓縮。

敦達因的一生無疑深深烙印在馬哈迪時代經濟篇章中。他在1984年至1991年首次擔任財政部長,後於1999年至2001年短暫迴歸。他的政策幫助我國成功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經濟管理能手的聲譽。然而,每一次重大決策似乎都在延續馬哈迪政治利益的軌跡。他究竟是一個獨立的政策制定者,還是馬哈迪影子下的忠實執行者?這一問題我相信歷史學家需要花很長時間去進行研究和討論。

此外,敦達因家族在海外被曝持有高達23億令吉的資產,這筆鉅款引發了公眾對財富合法性與分配公平性的深刻質疑。儘管他本人始終聲稱資產來源透明合法,但未申報資產的指控如影隨形。這種鉅額財富不僅讓人重新審視我國政策傾斜的合理性,也成為社會矛盾聚焦點。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他的財富規模似乎在昭示著政策設計如何傾斜於少數精英,而非普羅大眾。

敦達因的一生,猶如馬來西亞現代經濟史的一面鏡子。他從普通馬來律師成長為經濟掌舵者,在權力與財富的交織中書寫了一段傳奇,同時也因為累積財富過程中的爭議,成為社會討論的中心。他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他的政治遺產卻遠未被全面審視。

筆者認可新經濟政策與私營化改革初衷是善意的,但執行過程中的權力傾斜與缺乏透明度,讓這些政策成為社會不平等的助推器,當中一部分馬來精英富了起來。從敦達因的參與的政策中,我們需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政策設計的雙刃劍效應。在接下來經濟改革中,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如何避免權力與財富過度集中,官商之間紅線如何界定等等,這都是一個關乎大馬未來發展重大課題。

敦達因的一生塑造了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篇章。無論人們對他持何種評價,他的一生都提供了一個珍貴反思契機,或許你可以對他有負面的評價,但是我們都無法忽視他所推動的經濟政策對大馬當代經濟發展所刻下的印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