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动力青年

发布: 9:00am 16/11/2024

情绪

妒忌

欣赏

心态

旅程

陳心堅博士

情绪

妒忌

欣赏

心态

旅程

陳心堅博士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妒忌將人 從優秀變生鏽

文:陳心堅博士

老师好,
我们每回看到班上的学霸轻松拿下考试的最佳成绩时,心里都有一股酸溜溜的感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成绩得来不易,但是那个不知怎么样的,就会在那个时候出现。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

我们都明白无论哪个领域,成功绝非偶然,全凭努力的付出与时间的投资。换句话说,成功的背后充满着牺牲、泪水、沮丧,痛苦等生活的代价。虽然在过程中会偶遇贵人,然而若没有之前的努力就不会出现接下来的贵人。因此,与其在暗地里跟别人比较,妒忌他人的成功,不如转变心态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让自己也有机会登高。

当然,在过程中为了能够克服对别人成功的妒忌心,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接纳。也就是说,不要因为感到妒忌而自责。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如何回应这种。首先,学会专注在自己进步的节奏。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同,与其过分关注别人的成绩,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目标上。列出你想要改进的领域,并采取实际的行动。

另外,可以把学霸的成功看作一种激励,试着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中获得灵感。询问他们是如何学习的,是否有一些高效的学习技巧可以借鉴。接着学会他人的努力,并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培养一种合作的心态,而非竞争。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可能会让你更轻松地面对自己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记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天赋、背景和优势各有不同,学会接受并尊重这些差异,理解他人的成功绝对会让你拥有更多正面学习的机会。如果将妒忌变成学习成功的力量,犹如给自己一盏通往成功的照明灯。

记得,通过积极的心态转变和自我提升,妒忌的情绪会逐渐减弱,你会发现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成长和自我超越。

相关文章: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如何解救自己 离开压力现场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要让别人帮自己,先学会把动词变名词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突破句點王的窘境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无力沮丧VS学习热忱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读大学与就职的机会成本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克服“精致穷”有妙方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奇怪,人不累,心很累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23/04/2025
我最想删除的一句话——早就和你说过了/林枚嬑(诗巫)

从小到大,这句话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对话里频率极高。尤其是父母。每每做了什么让父母不满意的事,或者不听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尽人意时,父母就会说:“早就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小时候,对这句话也没有特别的感触。总觉得大人嘛说的总是对的。慢慢长大之后,再次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时,脸上就会浮现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心想:“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这句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心里确实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进入了职场,自然而然自己也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从来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妥啊。大家不都这么说吗?

人际关系出现危机

直到前几天,临睡读到一位台湾专栏作家金惟纯的著作《活学》,其中有篇文章〈早就跟你说过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读了之后醍如醐灌顶,十分认同作者的见解。作者认为,当事人说出这句话的背后心思不外乎:抢功劳,比高下,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趁机发泄积怨等等。最触动我的是,作者认为说这句话的当事人并没有把对方的感受放在心里。对,没错,就是这样!作者直接说中了我的感觉。原来是对方说出这句话时没有顾及我当下的感受。这就是我心里觉得不舒服的原因。

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带给别人的杀伤力。经过反思,在日常生活里,我也会常常说出这句话。当我对别人说出这句话时,不只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比你厉害,你当初就应该听我的才对,也有些责备对方的意思。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不但会伤害对方的感受,打击对方的自信心,也让对方觉得我是个高高在上,骄傲自大的人。其实有时候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万一遇上怀有玻璃心的亲戚、朋友、下属、客户,听了这句话,轻则不再和我多做交流,重则让我的人际关系出现危机,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呢!

知道了这句话的杀伤力之后,要怎样改变呢?除了要自我觉察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这句话脱口而出,我们还可以改口说:“不要紧,我们一起学习。”或者说:“没事,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不然也可以哈哈两声说:“我们从头再来吧……”等等。我相信不管是谁听了这番话, 心里多会感谢你的理解和包容。

事情搞砸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当事人的心里肯定比任何人都难过,我们何必再多说那句话呢?对方肯定也从中吸取了经验,知道要如何改进。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倒不如以更乐观,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结果。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常常对别人说“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句话,不妨在2025这新的一年里,一起学习删除“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句话。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吧!

你也可能感兴趣...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