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除了家中長者,還有很多寶貝值得我們去挖掘。 本期心靈寫作班邀你來挖寶,在“家”這座寶藏裡,挖掘出你家中最值得珍惜的寶貝──它可能是一個人,一件物品,甚至是一句老祖宗留下的家訓。總之,任何你當作傳家之寶的都可以記錄下來。
本期版主:林展邦
ADVERTISEMENT
本期徵文收到了更多附圖,除了看文章,也打開圖片對照細節。
縫紉機,家裡有。獎盃和文憑也有,雖然大部分都很新,但以後就是屬於我自己的傳家寶了。
繼續看下去,母親說她不敢收藏嬰兒臍帶,多年後變得黑黑的,不忍直視。我倒是想到可以保留一兩根初生的毛髮,像情侶一樣忠於世界上最親密的人。當然近代電影已經很少那麼拍了,愛情和思念也有更符合現代的表達,唯有老照片作為回憶媒介的地位最從一而終,沒有落下潮流。
單就我而言,未來有可能忽視縫紉機(它現在根本就是個造型特別的置物桌),把獎盃鎖在櫥櫃裡,卻時時想起某個獎狀,或者某本書,留有哪位前輩的祝福。當下冰冷的文字,會在之後慢慢生出溫度。話又說回來,有溫度的不僅是文字,每個人的感受方式都不一樣。
能被稱為珍貴的人事物也一直在改換,但如果使用者本身為人所崇敬,留下的隨身物品就超脫了時代和潮流限制,要是留有一句寄語,還能發揮出最大化的價值。實質的金錢價值如此,想必抽象的情緒價值也是一樣,通過這些寶貝和前人對話,和不屬於我們的時代對話。
但也還好,相對和平的當下,讓感性之人能把情緒寄託在一些人事物上,隨之收藏起來。期待2064年的世界看我們的一幕,就像我們回想1984年的世界,那麼多鮮活的記憶,或許是通過一部老式iPhone 16 Pro Max手機的觸感重溫——誰知道它會不會和老照片一樣耐久。
01. 陳淑婷/襁褓揹帶 母愛傳遞
我有一個襁褓揹帶,中間的方型布料縫上美麗的花朵及銅錢圖案,四個邊角則縫上紅豔豔的帶子。舊時的手工非常細緻,揹帶雖然已跨越四代人,看起來還有點舊,但依然是我最珍貴的寶。
這個揹帶是外婆給媽媽的,媽媽後來給我,所以我的三個孩子名符其實,都曾是襁褓中的孩子。
我從小就很愛往父母的衣櫥裡探,因為那裡收藏著過年時才能穿上的衣裳。櫥裡的抽屜有一支口紅、胭脂粉、還有一個捲起來的小布帶,那時我並不知道小布帶的用途,只知道那是媽媽的東西。
結婚後,有次與一歲的大兒子回孃家,我又去媽媽的老衣櫥重溫往事。櫥裡早已沒有我的過年衣裳,我像小時候那樣,熟練地拉開櫥裡的抽屜一探,拿出依然卷著的襁褓揹帶,打開來研究一番。媽媽這時進房來說,這是當年外婆送給她的,現在就轉送給我,並且現場示範,教我如何使用。我把大兒子抱起,投入襁褓揹帶裡,從客廳走到廚房,從廚房走到客廳,感受著從上一代延續至這一代的母愛。
襁褓揹帶在我手裡又活了起來,它真的是我的好幫手。孩子們還是嬰兒時,我都是一面揹著他們,一面做家務,他們貼著媽媽,感受到媽媽的氣息,不哭也不鬧。我也因這襁褓揹帶,將外婆與媽媽不同年代的愛連接起來。這愛,至今仍在我心裡盪漾著。
我記得外婆最後一次跟我說話時,她躺在床上,我穿著短褲坐在床邊。她摸著我的腿微笑說:“這腿呀,這麼白,這麼漂亮。”
後來的日子,外婆一直躺在床上,沒有說話。她去世時,我懷著老二。
現在媽媽老了,我的孩子們都長大了。我也像媽媽一樣,把襁褓揹帶好好地珍藏在衣櫥裡。
02. 安然/菩薩恩賜 喜得良緣
這尊抱子觀世音菩薩是我珍貴的一寶,如果沒有這尊菩薩,我現在可能膝下無子,孤零零度過餘生。這尊菩薩只有一根手指頭的大小,卻帶給我無比的力量、寄託與生命的改變。
回想當年,我結婚將近六年,卻遲遲沒有孩子,這種痛苦煎熬,只有“同病相憐”的夫妻可以理解。經過西醫檢查,我倆都沒有問題,所以接下來只有人工受孕的方法,但因為價錢不菲放棄了。當時,親朋好友建議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中醫、古方、宗教等等,我也都有嘗試。後來,某人說:“你就以虔誠恭敬的心,祈求抱子觀世音菩薩吧!而且要以平常心看待。”我找了很久,機緣巧合下找到了這尊“迷你型”菩薩。
往後,我每天做早課,勤做善事,發好願。再加上中藥與針灸調理身體,適量運動和健康飲食,不久後,我如願了。這對我來說是多麼地高興與喜悅,因為得來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陪伴孩子。
這孩子五官端正,眼神發亮,有一種靈氣。感到欣慰的是她有一顆慷慨佈施,懂得感恩的心,還說以後長大賺了錢,要買地蓋寺廟,護持三寶。這個心量我自嘆不如,看來我還得多多修心。
這尊菩薩,我已經供奉將近二十年,現在希望送給有緣人,把這喜悅帶給另一家人。
03. 冼佩珍/腳踏縫紉機 三代情深
說起家裡的寶貝,肯定是在我家待了數十年,比我還年長的勝家老式腳踏縫紉機。據說當年媽媽嫁進門時,發現奶奶留在祖屋的縫紉機只剩下一個鐵架,其他木製板架已壞了。媽媽不捨得丟棄,於是找人修理,讓縫紉機“重生”。過後它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老式腳踏縫紉機下面有塊踏板,皮帶和縫紉機頭相連。它節能減碳,不用電源,全靠腳踩。小時候看著媽媽用腳使勁踩著縫紉機下面的踏板,縫紉機發出的“噠噠”聲是我兒時的催眠曲。它,是媽媽養家餬口的工具,她靠這臺縫紉機縫製工廠衣服,幫補家用。媽媽每天忍著腳痛都不言休地工作,後來轉型當小販,縫紉機才稍微閒置下來。
它並沒有退役,依舊身負重任,但凡我們的衣服破損抑或不合身,它都會派上用場。我第一次當臨教和師範學院的可峇雅馬來傳統服裝都是媽媽與這臺縫紉機合作的成果。之後,媽媽還為我裁製兩套峇迪旗袍,也是我最愛的上班服。除此之外,家裡的窗簾、地毯和百家被都是出自於媽媽的巧手。
腳踏縫紉機非常耐用,至今僅僅有過一次大修,媽媽非常珍惜它。現在她仍然喜歡在縫紉機前為兒孫們修補衣服,那熟悉的“噠噠”聲響起時總會勾起我滿滿的童年記憶。
腳踏縫紉機承載著我們一家三代人的回憶。它象徵媽媽不畏辛苦,為生活努力打拼、老而不休的精神!
04. 陳逸文/從放棄到堅持 黑帶榮耀
家裡的寶貝之一,是我的跆拳道黑帶。黑帶上繡著我的名字,每次看到它,回憶即撲面而來——那是無數汗水和堅持的結晶,也是我成長路上的重要見證。
小時候父母總希望我和妹妹多學點技能,於是給我們報了跆拳道班。我是個熱情來得快退得也快的人,跆拳道也不例外,還找藉口說要專注功課。妹妹堅定不移,不僅練到黑帶二段,還證明了課外活動並沒有影響學業,反倒讓她更加自律和堅韌。於是,我的段位只停留在藍帶。
我浪費了整整十二年。
直到妹妹從美國求學歸來,見我還裹足不前,便提議我帶著兩個小侄女重新學習。我穿上那套不再合身的跆拳道服,克服了心裡障礙走進跆拳道道場,成為道場裡除教練之外年紀最大的人。
有時候我們必須踏出最難的第一步,之後的路才會越走越通暢。教練看到我後說的第一句話,多年後依舊清晰無比:“放棄總比堅持容易。人們喜歡舒服,害怕痛苦。在過程中,你得學會去享受。”
還真是挺痛苦的。本應睡懶覺的星期日,卻偏偏把自己折磨得滿身痠痛,但日復一日的汗流浹背也換來充實的跆拳道生涯。Enjoy the Pain,Enjoy the Gain成了我的座右銘。
我用了幾年的時間考上黑帶,當我把繡有名字的黑帶系在腰間,即刻有了滿滿的成就感。它不僅僅是段位的象徵,更承載著對自己的承諾,記錄著戰勝自我的那些瞬間。
我在去年考上跆拳道教練執照,就讓這寶貝一直陪伴我走下去。
05. 餘妙藍/家傳手鐲 母女心傳
出嫁時,母親給我塞了個金手鐲。這是家裡代代相傳的手鐲,母親叮囑著: “這是家傳的寶,是給你的嫁妝,也是你的保命符。”手鐲是純金的,母親的愛是絕對的。手鐲套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是愛護和成全,疼惜和放手交集的時刻。
婚後的日子並不富裕,日夜拼搏,粗茶淡飯。不過,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很幸福。
習慣了平淡的日子,有誰會料到意外的到來?丈夫出車禍的那一刻,我知道——完了。我們倆都源自清寒家庭,又哪敢奢望父母的資助?一夜間所有的問題湧現: 生意誰做?丈夫誰顧?錢從何而來?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我實實在在感到恍惚和窒息。
走投無路之下,我盯著那唯一值錢的手鐲,一個黑暗的想法湧現—— 把它當了吧。我凝視著它,心裡卻久久沒有辦法平靜。經過無數不眠夜和不曾停歇的心理拉扯,我終於鼓起勇氣,打電話告訴母親。
我心裡的壓抑、焦慮、自責在電話那頭傳來聲音時已經繃不住了。母親說: “這不只是家裡代代相傳的寶,它更是你的保命符。不要因它代代相傳的意義,而失去了保命的作用。女兒,你要過的日子,遠比手鐲更重要。”我的心都痛了。
母親准許我當了手鐲,當時的金價很高,因此足以讓我們度過一段很省很省的日子。待丈夫恢復,日子才漸漸的好起來。
某一天,偶然路過金店時,看見了和當年相似的手鐲。我心知價錢很高,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是個負擔,看了又看,最後還是咬咬牙把它買下來。雖然不是同一個手鐲,也找不回我的家傳之寶,但我依然希望在女兒出嫁時,有能力告訴她:“這是你的保命符。”
06. 薛美琪/三十年不倒 燈暖如初
晝夜交替,一家老小早已進入夢鄉,唯獨它還在工作。
它是我們全家捧在手心的寶貝——睡眠燈。說起它的由來,打從我出生起,它就高高掛在牆上,至今已有三十年曆史,卻仍完好無缺。
偶爾我會納悶,為何它到了新時代依舊屹立不倒,沒有一絲損壞,著實讓我匪夷所思,對它刮目相看。一天,我滿腹疑問地問媽媽: “媽媽,為什麼睡眠燈還不會壞的?難道它有特別的魔法?”媽媽噗的一聲,笑答:“或許它熱愛工作的同時也熱愛我們,即使三十年後也不願意倒下。”
我凝望著母親,突然回想起兒時,兩個大人和四個小孩擠在一間出租屋裡。當時,屋子裡僅有一間房,爸媽死活不願睡在房裡,寧願跟我們擠在外邊。打開房裡的睡眠燈,看似嬌小可人,照出來的光卻足以驅趕黑暗,把光明散佈到每個角落,有一種心安且平靜的感覺。所以,住在出租屋的日子,我們都睡得特別香。
現在的睡眠燈五花八門,卻都入不了我的眼。我們稱家中的睡眠燈為“三代老人”,它與我們歷經了一代又一代的風霜。從出租屋到新屋,從第一代到第三代,從60年代到00年代,它的半輩子可說都奉獻給我們這一家子。
一晃三十年過去,我長大了,父母頭頂上的黑髮也成了一絲絲的銀髮。家裡多了幾個小呆瓜,可它尚且“風韻猶存”,實在了不起!
07. 曾愛琳/臍帶收藏 祝福永存
孩子們是我的寶貝,所以他們的臍帶便是我獨一無二的寶物。
第一次當媽媽時知識尚淺,也特別緊張,看到孩子身上的臍帶殘端時有點不知所措,還很擔心抱孩子時會弄疼孩子。經驗豐富的月嫂告訴我那臍帶殘端幹了便會自行脫落,孩子不會疼,我才安心。
月嫂人很好,雖然年紀大了些,可還是精力充沛,除了細心照顧寶寶,也天天為我和家人準備餐食。她還很用心地教會我怎麼照料孩子。當孩子的臍帶完全乾透並脫落時,她交代我把臍帶放入紅包封收藏,還建議我把臍帶夾在書籍裡,意味著孩子將來會在與書籍類型相關的行業裡發揚光大。當時的我覺得不太可信,但還是聽了她的話,就當是她給孩子的祝福吧。
十多年過去了,我從書本里掏出他們的臍帶。紅包封已有些殘舊,我便把寶物換入透明的小袋子裡。看著可愛的小臍帶,不禁憶起當初與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抱在懷裡的小不點一轉眼已長得比我還高了,很欣慰孩子們快樂地健康成長。
當我把桌上的書本收回書櫃時,發現多年前為孩子們挑選來收藏臍帶的書籍類型與他們嚮往的未來路不謀而合,真不可思議!但願孩子們帶著月嫂的祝福勇往直前,為夢想努力奮鬥。
08. 吳慧斌/清明上河圖 家族情長
2013年,從開封到鄭州,再到吉隆坡;乘高鐵轉飛機,再搭巴士,十多個小時的路程,大伯母、堂兄夫婦、堂姐夫婦及他們的孩子終於來到我們面前。 我們彼此緊握雙手,拍肩問候,雖素未謀面,卻又那麼熟悉,這就是親情。
當年我國獨立在即,華僑面臨國籍的抉擇,家翁與姐弟決定入籍馬來亞,而他的大哥當時在中國念高中,毅然選擇了祖國。一家人從此分隔兩地,只是偶爾有書信往來。
馬中建交後,大伯父曾經帶著我堂姐來馬與家人見面。1999年,大伯父腦癌往生,家翁因生活忙碌,漸漸少了與大伯家的聯繫。2010年,小叔子到中國旅遊,在親戚之中輾轉得到大伯母家的最新住址,摸上門拜訪,並邀請他們一家來馬來西亞遊玩,這才有了開頭的場面。
接風洗塵安頓下來後,堂姐夫拿出一幅畫,展開畫軸,竟是“清明上河圖”!三米長的畫作,描繪的是北宋時期老百姓繁榮的日常經濟活動。
貫穿全卷長長的汴河,彷彿象徵了家族的血脈,從遙遠的古中國,流傳至現代、至海外。河岸兩旁忙碌的商人、小販、漁民等,則代表家族後代開枝散葉,在社會各階層努力生活。原諒我穿鑿附會,因為這幅畫作對我們的意義,遠遠大於它的藝術價值。
現在藉著社媒的便利,兩家常在節日時互送祝福。相隔3875公里,我們的親情,卻緊密連接在一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