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8日訊)馬來西亞雜貨商總會總會長方誌民說,統制品不僅讓雜貨商難以盈利,還引發了許多問題,因此,如果政府有意取消公斤包裝食油的津貼,他個人認為不妨取消。
他指出,市場上每月6萬公噸或相當於6000萬包1公斤津貼食油,而我國人口截至2023年有3400多萬人口,換言之國人有2包油,可市場找不到食油。
ADVERTISEMENT
“國內食油走私猖獗,讓國人都買不到政府的補貼食油,可雜貨店卻是被責怪的那一方,被指將食油藏起來。”
方誌民是昨晚出席雪蘭莪班達馬蘭商業公會歡慶成立49週年紀念聯歡晚宴時,這麼指出。
統制品讓業者“裡外不是人”
他說,食油一箱(17包)的成本為41令吉80仙,售完獲得42令吉50仙,意味著業者每箱補貼食油的利潤只有70仙。
“其他統制品如麵粉和白糖等,也讓業者面對同樣的問題,如果政府真的要開放,那就開放吧,畢竟這數十年來,統制品已讓雜貨同業變成‘裡外不是人’。”
他表示,雜貨商不僅要面對執法人員上門檢查,面對開罰單的風險,同時還也被市民指刻意將統制品藏起來,可雜貨商所賺取的統制品利潤並不高,根本無需藏起來。
“如今,經濟部長拉菲茲指政府已經討論取消包裝食油津貼的問題,不過若政府是要執行針對性補貼,那就必須擬定好的機制,否則就會引起民怨。”
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雜貨商總會署理總會長鍾志海、副會長賴瑞林、雪蘭莪班達馬蘭商業公會會長劉守仁、副會長洪進志、劉英亮、許連順、總務鄭振萬、班達馬蘭州議員梁德志及巴生國會議員代表巴生市議員黃智榮等。
雪最多“勞板”開迷你超市
部分食品沒標籤認證
方誌民強調,他最近經常接到同業的投訴,指出許多外籍人士在我國經營迷你超市,尤其是雪州的情況尤為嚴重。
“我們暫且不論這些商店是否持有營業執照,但這些緬甸雜貨店、印度雜貨店及中國雜貨店等所銷售的商品究竟是如何進入我國的,確實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他說,他發現當中的一些商品是通過網購平臺購入,甚至發現有些食品或飲料都沒有張貼標籤或食品認證,因此此問題需要貿消部嚴正看待。
“我們本土的商店需遵照規矩申請執照,進口貨品時也遵守法則報稅,進口的食品安全及品質需經過檢測及相關部門的認證,而上述外國迷你超市是否也有遵守法則,否則對本土商店欠缺公平。”
雜貨商總會數據平臺完成80%
此外,他提到,馬來西亞雜貨商總會的雜貨領域大數據平臺計劃已完成70至80%,此計劃可以凝聚雜貨同業,讓同業能夠與廠商和官方談判。
他說,雜貨店在國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該總會需要團結國內經營1萬400多家雜貨店的華裔雜貨同業和超過4萬家雜貨店的友族雜貨同業。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我們必須團結起來,畢竟我國零售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