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因先行一步離開,對敦馬而言,肯定是一大打擊,戰鬥力打了折扣,但他老人家必會永不言棄,奮戰到底,為自己和達因討回“公道”。
曹操都有知心友,關公亦有對頭人,說的正是敦馬和敦達因。敦馬是蠍子本性,喜歡“蜇”傷和他意見相左者。到了晚年,身邊不離不棄的,也只剩下老伴和老友。
ADVERTISEMENT
老友達因走了,敦馬除了不捨,還有意難平,認為達因是因為他,才會受到“迫害”。
達因是否受到“迫害”,目前仍無法蓋棺論定,不過,能成為敦馬的知心好友,他確實有過人之處。
兩人為同鄉,皆來自吉打,相識於微時。敦馬未任相前,已向達因招手,納入麾下,算是其伯樂。但敦馬也曾是其他人的伯樂,如安華,只不過日後鬧翻了。
那麼,要和敦馬友誼長存,需要什麼條件?
條件一:無政治野心,不讓敦馬感受到威脅。
達因自認是被政治耽誤的大企業家。他曾說,倘若不是從政,其身家應該已有500億。
雖說如此,達因不可能全無政治抱負。兩度出任財長,是他政治生涯的巔峰。如果他厭惡政治,又怎麼可能在政壇打滾這麼多年,並接下財長如此重擔?
只不過,他確實沒有顯露要當首相的野心,這點就足於讓敦馬卸下心防。
條件二:互惠互利。
所有的當權者都需要金主撐腰。敦馬讓達因當上財長,達因也不負重任,改革新經濟政策,推動私營化政策,重建國家經濟,栽培土著富豪,也維護了敦馬的政治利益。
而遊走於政界和商界的達因,本身亦一樣受惠。畢竟,達因的“不從政或有500億身家論”,只是他本身的推論。
真正的事實是:從政為達因帶來聲望和權力,對他的商業王國和財富不無裨益。
條件三:眼光獨到,站對邊。
戰國時代的商人呂不韋,在趙國經商時,認識在當地當人資的秦國公子,認為奇貨可居,輔助他當上秦王后,自己也獲封相。
1981年,姑裡和慕沙希淡爭奪巫統署理主席一職。達因力挺敦馬屬意的慕沙希淡。
1987年,姑裡和慕沙聯手倒敦馬,達因全力為敦馬站臺。
2016年,敦馬發起“倒納吉”行動,獲達因聲援。
2018年,敦馬和希盟合作,達因也公開呼籲選民投選希盟。
多年來力挺敦馬,讓達因得到了出任財長和精英顧問團主席的巨大回報。
條件四:旗鼓相當。
無可否認,敦馬和達因都是聰明人,出身小康之家,但憑著過人才智,力爭上游。
敦馬向來自負,但他願意讓達因出謀劃策,因為達因常有過人見解。如果不是實力相當,兩人也不會惺惺相惜,相互倚重至今。
如今,達因先行一步離開,對敦馬而言,肯定是一大打擊,戰鬥力打了折扣,但他老人家必會永不言棄,奮戰到底,為自己和達因討回“公道”。
說起來,達因對安華也算有知遇之恩。1991年,達因卸下財長一職,並推薦安華接任,只是沒想到,這也埋下了安華日後被革職的前因。
安華在經歷幾番波折,成功任相後,將昔日恩怨一起結算,當中包括達因。如今隨著達因離世,安華“撒網捉魚”的行動,雖受到一些質疑,但不該就此打住。
總結一生,達因應否功過相抵,充滿爭議。
無論如何,與其說達因“成也敦馬,敗也敦馬”,倒不如說,在他和敦馬呼風喚雨的年代,可能是大馬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