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媒体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并非所有美国人都渴望主导世界格局。特朗普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大部分美国人的声音,而他在大选中不仅胜选,还赢得多数普选票,这正是最有力的证明。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他的施政方针将引发危机。特朗普行事风格果断且突兀,这本身是一种挑战,而各国对他缺乏深刻理解,则构成了另一种危机。
ADVERTISEMENT
我第一次关注特朗普是在2004年观看他的节目《学徒》。2016年,他宣布参选总统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另一场作秀,直到他击败希拉里当选总统,我才意识到他是不容忽视的人物。
他曾宣称要在墨西哥边境修建“美国版万里长城”阻止非法移民,言论一度被媒体嘲笑。
如今,“万里长城”已非焦点,他转向驱逐非法移民,反而赢得更多支持,因为人们开始认真看待他的意图,而非拘泥于字面意思。
我对特朗普的认知,一言蔽之:认真看待他的意图,而非他言辞的表面意思。
有人认为,特朗普凡事以“利益”为优先,不惜与盟友交恶,使美国走向自我孤立,削弱其全球领导地位。
然而,回顾历史,二战前的美国也曾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当时,日本对多个国家发动战争,美国始终保持中立,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才全面反击,最终在战后被视为胜利的主导者。
从美国媒体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并非所有美国人都渴望主导世界格局。特朗普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大部分美国人的声音,而他在大选中不仅胜选,还赢得多数普选票,这正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人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表面上旨在振兴经济,但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例如,他的严厉移民政策或削弱人口驱动力,限制经济增长。
有趣的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中,西班牙裔移民占据重要比例,且支持率持续上升。这是因为他们认同自己是美国人,而特朗普的政策主要针对非法移民,而非所有移民。
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的政策基于保护主义,是全球趋势的一部分。例如,澳洲疫情后移民人数激增,引发了国内要求减少移民的呼声。BBC也报道新加坡外来移民增加对社会的冲击。
除了移民政策,特朗普的关税主张也备受争议,被批评可能加剧通胀、引发贸易战,甚至拖累全球经济,但本质上是保护主义的延伸。
过去十年,全球逐步走向“去全球化”,各国把国民利益列为优先,如英国脱欧。经济理念也从“效率”转向“安全”,供应链由“及时供应”变为“以防万一”。
西方国家推行“中国+1”策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促使资金转向东南亚。正因为如此,《纽约时报》指出,若中美博弈升级,大马或成为赢家之一,前提是成功保持中立,不选边站。
从科学角度看,特朗普的言论常缺乏依据。据《华盛顿邮报》,他任内发表逾三万条虚假或误导性言论,并对全球变暖研究重视不足,引发争议。
纵使特朗普发表过不科学的言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政策对科学领域带来了真正的危机。
特朗普得到不少科技巨头的支持,包括首富马斯克以及PayPa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蒂尔。
或许有人认为,他们支持特朗普只是出于自身利益,而非真正关心科学。实际上,特朗普的政策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另一个优势,即在创新或开发方面,摆脱繁琐的束缚和限制。
回到大马,有人认为,在特朗普强势领导的时代,保持中立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这一挑战早在拜登时代就已显现。例如,在以巴冲突期间,大马被迫对是否支持哈马斯的问题上表态,首相安华坚持立场未屈服于压力。
在以巴课题上,特朗普对以色列的支持比拜登更强硬,但对意识形态问题关注较少。个人认为,未来马美关系,与其期待他“维护正义”,不如从“维护商机”的角度解读。
至于他日后的国际评论,则应“重意图,轻字面”。在这个多元化、观点纷杂的世界里,有些言论听听就好,若太认真,你就输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