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0:00am 20/11/2024

新教育

数学

奥数

孩子教育

孩子兴趣

新教育

数学

奥数

孩子教育

孩子兴趣

讓數學有溫度 開啟孩子的數學探索之旅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赖国华

葉振瀚還在就讀小學六年級,但已越級報考國際中學的數學,還取得很優異的成績。他超群的數學思維能力得歸功於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在大學數學系任教,從他還很小的時候,就以自己一套方法帶領他走上數學探索之旅。

葉逸駿和兒子葉振瀚。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賴國華

ADVERTISEMENT

兒子還很小時,葉逸駿就注意到兒子喜歡玩益智遊戲,而且總是能夠輕易完成各種挑戰。身為父親,尤其是在大學教數學的父親,他知道兒子的邏輯思維正是數學需要的核心能力,所以他決定栽培兒子開發最大潛能。

他當時有兩道難題:第一道難題是不知道要不要採取一般做法,教孩子數學公式和技巧,並且要孩子勤刷題,但他擔心這麼做只會讓孩子對數學背後的原理了解甚少。第二道難題則是該如何讓孩子理解數學,但又不至於令孩子對數學感到厭倦?

對於第一個難題,他考慮後決定從公理(Axiom)而不是公式開始教孩子數學,這意味著他需要從邏輯著手教數學,而不是數字。

至於第二道難題,他不認為如果跟3歲的孩子說,“學數學是為了20年後的事業著想”,孩子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才能驅動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學習。

葉振瀚從小累積到現在的數學練習簿。(受訪者提供照片)
堅持用代數解題

當兒子還是嬰幼兒時,葉逸駿先通過圖卡訓練兒子的空間概念和邏輯能力。當兒子4歲,他就開始通過集合論(Set theory)教兒子分類,然後用代數講解集合(set)的元素(elements),以及如何運用邏輯來構建問題。當兒子有了信心,他就讓兒子試做奧數(奧林匹克數學的簡稱)還有大學數學測驗的題目來挑戰自己。

曾經有段時間,他送兒子到專門教奧數的中心上課。他說,奧數班的教學法跟他要孩子以代數解題的方法很不一樣,奧數班老師說他的那套方法“太慢了”,他們的做法是強迫孩子記憶一連串包含“試錯”的步驟來解題,這樣做的原因是比起使用代數,孩子能夠更快得到答案。

如果要以最快速度得到答案,他同意奧數班這種訓練有素的猜題方法確實有效,但是當奧數題目的難度提高,這種方法就會漸趨下風。更重要是他認為,嚴謹的科學家絕對不會靠猜測來論證,所以他堅持要兒子振瀚在奧數使用代數。

“振瀚的探索之旅就從代數開始,逐漸深入幾何,接著進入微積分。他從基本公理開始,學習並理解所有數學概念,瞭解定理(Theorem)從何而來。”

葉振瀚推導多項式項微分公式。
不為學習設限

葉逸駿還有一種做法與傳統教法不同,那就是他不會給兒子的學習設定界線,不會教到一半跟孩子說:“這是大學的數學,這部分我先不解釋,留待你以後上大學才學。”

他解釋,如果他常常只是點到即止的話,兒子難免會有疑問,彷彿見樹不見林。因此他教兒子數學時,不會分小學數學、中學數學或大學數學,只要兒子能理解,他就會繼續教、繼續延伸。

當然,他不要求兒子必須完全明白高深的數學,只要他能夠掌握概念就已不錯。而振瀚因為數學底子強,常常一點就通,絕不揠苗助長。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數學乏味,他還會跟兒子分享古代數學家的生平故事,還有數學的發展史及數學的實際用途。如果孩子能明白數學跟人類的進步息息相關,就不會困惑學數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葉逸駿向兒子介紹數學發展史的筆記。
成奧數領獎臺熟面孔

毫無意外的,葉振瀚是國際數學競賽的熟面孔,從2021年至今,他每年在新加坡亞洲學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SASMO)都有所斬獲,在美國數學奧林匹克(AMO)、澳洲AMC等數學競賽也都得過獎。

目前他還在吉隆坡黎明華小就讀六年級,但去年11歲時,他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O-Level數學課程學完。2024年中,他以私人考生的身分,在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的數學考試得到A。目前已有一所吉隆坡的國際學校錄取他,允許他於明年跳級就讀十年級(相當於國中四年級)。

他的數學思維能力早已超越同齡學生的水平,學校的數學課對他來說豈不是很沉悶?他靦腆說有時確實覺得很悶,但只要遇到有難度的題目而自己又能給出答案,心裡還是會有一種快感。像去年有一堂課,老師請他向同學講解為什麼五邊形的內角和是540度,他就引用“幾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在白板講解,當時心裡確實有小小的成就感。

2023年五年級時,老師邀請葉振瀚向全班同學講解五邊形的內角和為何是540度。(視頻截圖)

身為獨生子,父母平時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但他沒有因此太嬌氣,也沒有因為自己是數學小天才而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他偶爾也會有一點挫折感,比如當他不管怎麼算都得不到正確答案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他曾試過用幾個小時解答一道題目。

除了數學,他也很喜歡物理,偶像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海森堡。他對英文也有興趣,最喜歡的讀物是關於校園生活的《馬洛裡塔故事集》(Malory Towers)。

問他志願是什麼,他說是數據科學家,但他其實不是很清楚數據科學家到底做什麼工作,只是因為父親常跟他說數據科學與數學息息相關,所以熱愛數學的他,心裡似乎從小就認定自己將來會成為數據科學家。

葉振瀚的志願是成為數據科學家。

繼今年中報考IGCSE數學之後,他在10月左右也剛考完IGCSE物理和附加數學兩張試卷。之前為了備考IGCSE,父母為他報讀新加坡的線上補習班,主要目的是幫助他了解IGCSE的考試大綱和出題方式。補習班老師起初並不曉得他是小學生,聽見他稚嫩的聲音後才驚訝追問他的年齡。

父親年少時曾討厭數學

比起兒子的學習經歷,葉逸駿年少時的學習經歷則比兒子曲折多了,因為他是在新加坡上中學,新加坡的數學水平非常高,他有段時間還差點跟不上。

“當時我一個人在新加坡,我把每本書都拿來背,包括數學,但當然這是不正確的方法,我背了也不知道怎樣應用。那時候我蠻討厭數學,不過喜歡上物理。”

在新加坡求學期間,他試過數學考試不及格。但自從他知道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之後,他發奮圖強要把數學學好,結果他彷彿茅塞頓開,數學成績在半年內迅速從不及格變成A1。

中學畢業後,他去英國曼徹斯特就讀物理本科,博士研究則是在倫敦布魯內爾大學數學系完成。回國後他曾在馬來亞大學數學研究所任教,目前是馬來西亞諾丁漢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讓孩子明白學數學的意義

這些年他教兒子數學的方法,其實就是從他自己的學習經驗還有在大學教書的經驗所歸納出來。他認為,教數學應該設法讓孩子明白每個步驟是怎麼來的,就像振瀚所說:“如果爸爸直接給我formula,我會很好奇為什麼那個formula是這樣子的。”

然而,不是每個家長都有本事親自教孩子數學,也不是每個老師都有時間仔細拆解每個步驟。他同意:“這肯定需要時間,我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我有時間那樣教他,但如果要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那樣教,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葉逸駿和陳鈁怡夫妻倆用心栽培獨生子葉振瀚。

無論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是必須的,他認為不管是老師或家長都好,都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明白學習數學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要他們背誦了一堆公式卻不知道用處何在。

葉逸駿綜合他學生時期的學習經驗還有他在大學教書的經驗,歸納出一套教孩子數學的方法,主張要讓孩子明白每個步驟到底怎麼來。

近年,政府一直努力想要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的興趣,他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直接動手參與,難度不宜太高,也不需要搞太多花招。

他說:“小孩子喜不喜歡一樣東西,是看大人怎樣把那樣東西介紹給他。”學數學也一樣,小孩對數學有沒有興趣,端看大人怎樣引領他們發現數學的奧秘。

更多【】:
臺灣學者兼詩人楊宗翰/我喜歡刺一些最極端的問題
新加坡詩人林藝君/對身分感到混亂時 寫詩找出口
遊走在劇場與文字間,新華作家梁海彬:未知是堅持的動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