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俊明阅读《星洲日报》60年,订阅《星洲日报》46年,平时做一些剪报记录要闻,空闲时拿出来翻阅,细细品味过去的点点滴滴,人生一大乐事。

作为《星洲日报》一名老读者,张俊明每天清晨6时许起床,7时30分左右一定翻阅《星洲日报》一个小时,过后把报纸带往自己经营的洋货店,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收藏重大或与自己有关新闻
阅读《星洲日报》长达一甲子不是一件易事,张俊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侃侃而谈,早上短短一个小时看不完整份报纸,下午有空时再看,他阅读的新闻包括全国版、东海岸版、娱乐、体育、副刊乃至财经版,重要或与自己有关的新闻就剪辑和收藏下来做记录。

他指出, 如果不做剪报,时间过去了,有关重大的事件会被遗忘,有了剪报,就可以唤起旧时的记忆。

“《星洲日报》让我掌握时事走向,增广见闻,拓展了我的人生观,它已远远不止一份报纸这么简单。”

他从文件夹中搜出了《星洲日报》东海岸封面版刊登有关劳勿中华商会两间店铺于2009年2月7日凌晨发生冲天大火的新闻,那是当时的大事,轰动一时。

他也翻出了《星洲日报》与劳勿中竞华小于2011年联办的劳勿嘉年华会的东海岸版中央对开大篇幅报道,当时成功筹获21万令吉为该校17间课室安装数码教学设备。

孩子受影响开始阅报
在劳勿积罗新村土生土长的张俊明(75岁)小时家里贫穷,小学毕业后便被迫出来社会谋生,15岁那年他只身前往适耕庄一间洋货店工作,当时老板是订阅《星洲日报》,因此他每天都能翻阅报纸,哪怕只有一丁点时间。
他于27岁回到劳勿,协助妹夫管理布店一年多后,开创自己的百货公司,当年他29岁,开始订阅《星洲日报》,从未间断。
他的阅报习惯也感染到孩子,在店内管理生意的孩子有空也会翻阅星洲日报,了解时事动态。

长得像黄家定常被误认
值得一提的是,长相酷似前任马华总会长丹斯里黄家定的张俊明早年常常会被别人误认是黄家定,闹出许多笑话。

他当年活跃于乡团商会,曾经担任劳勿中华商会第一副会长及彭亨大埔同乡会副主席,常常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出席各种活动及宴会,就连当年的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王春贵也错认他为黄家定,称呼他为总会长,令他啼笑皆非。
处于古稀之年的张俊明仍然退而不休,早上在店内管理生意,拨出一部分时间阅报及剪报之余,黄昏时便穿上手套及工作鞋,前往住家旁的小菜园劳作,为瓜果、蔬菜等农作物锄草及施肥等,即可劳动身体,又可以收获新鲜的蔬果,让全家人享用,一举两得,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他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寄情于工作、阅报、剪报及园艺,过着写意的人生。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27日讯)假脸书、假新闻!不法分子继续冒用星洲日报《大北马》名义之余,还架设冒充星洲网的网站,企图以假新闻敛财。
本报记者发现,社交媒体昨天上出现一则由“星洲日报大北马”脸书发布的新闻,内容写道:“吉打那咖德重南寺住持罹患严重心疾,渴望在有生之年达成心愿,盼筹50万令吉建浮屠塔供奉高僧舍利子”,并附上新闻链接。
该链接指向一个外观与星洲网极为相似的网站,而新闻结尾更要求公众捐款,甚至附上银行账户号码,显然是精心设计的诈骗手法。
有关脸书贴文获得逾300个赞,也被多次转发,相信已经在网络广为流传。
经过查证,星洲日报从未报道过相关新闻,而该假冒的大北马脸书专页,也只有4个赞和5个追随者,唯一的新闻就是上述新闻。
星洲日报促请读者保持警惕,勿遭假新闻蒙骗,以免坠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