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花踪

|
发布: 9:01am 22/11/2024

龚万辉

小说

徐则臣

花踪17

葛亮

马华小说决审会议记录

龚万辉

小说

徐则臣

花踪17

葛亮

马华小说决审会议记录

【花踪17.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恰到好处的细节,让小说变成生命的寓言(上)

记录:张露华

日期:2024年8月31日
时间:上午10时
地点:Zoom线上会议
决审委员:(简称“葛”)、(简称“徐”)、(简称“龚”)
记录:本刊记者 张露华

本届花踪文学奖马华奖共收到97篇作品,经初审评委叶蕙、许钦斐、林韦地选出30篇,再由复审评委黄俊麟、黄琦旺、邓观杰选出10篇进入决选。龚万辉被推举为主评。

ADVERTISEMENT

龚:徐老师好,葛老师好。上一届我当过复审,花踪对我来说比较熟悉,所以我就承大家不弃,担任主评。大家手上有10篇作品,选出的名次只有首奖和评审奖,所以建议先把各位最满意的3篇选出来。

徐:有些可能不需要花太多力气讨论。

龚:对,先选出最满意作品,再看结果怎样。我大概列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可能就由我先来。

【第一轮投票】

〈土〉3票(龚、葛、徐)
〈云之国〉2票(龚、葛)
〈一个饥饿的男人〉1票(龚)
〈初生戒疤〉1票(葛)
〈香火〉1票(徐)
〈边界之外〉1票(徐)

龚:现在入围的有6篇,4篇不在讨论范围,大家有意见吗?这4篇对我来说还好,看大家对这4篇有没有遗珠之憾,若没有那我们先讨论这6篇。

【得票作品讨论】

●〈土〉

龚:虽然它故事性不强,但细节很丰富、扎实。他写出耕耘一片土地的不确定感,因为那不是真正属于他的土地,所以没有归宿感。他常常在自己的橡胶园里迷路,种种描写似乎在隐喻华人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处境。他有不断延伸出来的一些梦魇,写被困在土地上,想要耕耘出新的东西,后来却徒劳无功。这个题材写得蛮好的,他特意用许多华文之外的语言,包括方言、马来文等等,这种混杂对我来说是熟悉及可以接受的。

第二,他在描写农务,包括种香蕉的过程写得还蛮真实的。先不论他是不是农地出生的,至少耕地考察还做得蛮好、蛮写实的,这是我选它的一个理由。

葛:我对这篇也蛮有好感,文字特别,细节非常扎实,万辉也提到它有非常浓厚的在地感,作为马华读者,可能觉得更亲切。在马华之外,陌生感呈现出来的文学张力还蛮强的。特别是他有大量关于农作非常细节的在地知识性展示,这跟我个人审美叠合,尤其是接近于格物的部分,他一定是做了大量田野考察,才会集中展现。

它的节奏感蛮好的,不会特别密集,不会被知识所捆缚,又有一种很微妙的松弛感。他选取了非常鲜明的马华本土题材,呈现出非常纷呈的文化混杂性,它也提到外来文化对本土的影响,甚至于不同阶别、国际的人交互,这也蛮有意思。它也呈现出一种无助感,体会到对于生活的无力感。在这种无力感之下,它又有点微微自嘲,所以赋予整个作品的气韵相当高的完成度,我给这篇的分数相当高。

徐:按照我的标准打分,〈土〉是最高的。它也可能是完成度、成熟度最高的一篇,包括语言和叙述。我喜欢它的原因是,虽然那是一个马华农夫一生的某个片段,感觉这一段大概前后不过几个月,但这段时间像一生那么漫长,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命运和轮回感,感觉他像他父亲一样,走在父辈队伍里,慢慢慢慢也变成了父辈的一员。但这种生活依然会前仆后继,接下来假如他有孩子,也可能依然是这样的命运,所以又给了我一种强烈的命运感。

它的细节,像葛亮刚才说的格物,非常详尽,但这个详尽很耐烦又不拖沓、不累赘,让我不觉得节奏特别慢,因为它整个语言和叙述都特别的清爽。

我做编辑久了会有个毛病,看东西都会拿着笔,有时忍不住要给它改。但是这篇小说我基本上没怎么动,整个语言的叙述虽然有些可能跟大陆、跟我的语言表达系统稍微不一样,但是放在他自身的逻辑里完全是自洽的,整个语言特别流畅。它也让我想到很多小说,比如胡安·鲁尔福写墨西哥的《烈火平原》,还有像阎连科《年月日》那样的小说,它就是对着一件小事一直盯着走,很简单的一个事,就是一个人的事,但最后慢慢写成了一个寓言。他的细节落实得特别好,呈现出来的整体感就是那小说的意义。它也没有什么宏大或是微言大义的东西,但是小说呈现出的命运感,最后慢慢变得像寓言。它脱离了非常现实的那一块,虽然它非常现实,但写着写着最后变成一种,就像福克纳在小说里说的:我们都在苦熬,就一下变成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对这个小说比较满意,我还在想这样的小说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发一下,作为编辑,这是职业病啊!

●〈云之国〉

龚:〈云之国〉是我和葛亮老师选的。它大概就写一个男生对自己性别的疑惑,在整个青春成长时候对性别的探索。然后可能对身为男孩的抗拒,他想变成一个女孩,他希望有个女孩的名字,一个女孩子的身分。他在小说里遇见的人,像隔壁的男孩学长、自己的父亲,还有一个变性的马来人,性别转换在马来西亚当然是个蛮敏感的课题,尤其是马来人,他们的教义非常严格。对于这点,我在小说里也看到,这种想要改变自身性别,却需面对很大的现实考虑,里面的细节很吸引我。比如他常常在凌晨时分听见祈祷的声音,反正睡不着,他有时会跟着哼,这些小细节让我感受到他的孤独感,那种不被理解的感觉。

他描写跟父亲的关系时,有点暧昧。我可能解读错误,但我觉得他跟父亲之间有一些蛮耐人寻味的情愫,可能他也以父亲为学习对象,但父亲后来出走,离开了那个家。

他的文字也掌控得好,很多情欲流动的部分,有些还蛮露骨,但他不煽情。以这样的题材,他用这样的手法,还蛮难得的。当然它的故事性不强,但可以看到自己的纠葛,我们也可从中看到整个大环境、现实对性少数者的压抑,所以我蛮喜欢这一篇。

葛:他写的是相对来说比较锐利的题材,但其实在当下吧,特别是这个华语文学界,年轻一代的作者处理这一类题材也不为少数了,它涉及性别觉醒,甚至是性别认同的问题。我在上创意写作课时,每年都有学生涉及此课题。但这篇给我蛮深刻的印象,他想处理的问题还蛮复杂的,而且这种复杂性下面能看出这个作者的勇气。

是它体现出实际上马华所处的语境,一个所谓的宗教体系之间的冲撞。其二就是社会伦理的冲撞。万辉也说到小说中间的暧昧,这在作品中形成了一个线索,他跟父亲的关系有很多层次,其中一个就是父亲对他达到了一种性的启蒙。然后是代际之间的处理,因为他一直到了后期,包括选择伴侣、在情爱方面的诉求,都有非常鲜明的向父辈倾斜的倾向。父亲成了他人生的依赖,这在作品中还是非常明确的。它非常动人的一点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在外界没有清晰的指引下,表达出自我和解及博弈的过程。

他有一个马来朋友,这人的出现好像是他的一个文化,乃至于性别认同的引渡者。实际上这也是他自我启蒙的过程。这和他的文字表达是切乎相关的,伴随着一种非常深重的痛感。

但这一篇我没有把它放到最前面。因为我一直觉得似曾相识,特别是文字表达,较像朱天文早期的名著《荒人手记》。《荒人手记》也在处理这种题材,也在表达一个人的这种内部觉醒,表达他和外界的种种交互,甚至也会有种非常深重的疼痛感。虽然当下这作品的完成度相当高,但就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有更多考量,所以我暂时把它放在后面。

龚:徐老师没有选这一篇,我还是希望听听你没有选它的原因。

徐:我不是没有选,只是排第四,刚才说选三篇嘛。两位谈的我非常赞成。这块在大陆写作里相对来说较少,他写得非常好,对性别醒觉的认同等意识,呈现得非常彻底。那种纠结粘稠的暧昧,包括作者的勇气,这些我都非常认同,但他更多的是细部的呈现,缺少了某种整体感或是目标感。它跟〈土〉的感觉不太一样。〈土〉也是呈现细节,在细节上一点一点的推进,好像心无旁骛写一个农夫面临一片土地,改种香蕉的整个过程。〈土〉有一个我可以抽象出来的东西,但〈云之国〉更像一个平面的、拼贴的不同经验,缺少一种纵深感。

里面虽提到宗教关系,但是作为短篇小说题材,它的攻击性还是少了点,也就是说目标稍微少了一点。它的篇幅受限于1万字,按照这样的写法与思路,这小说可以写很长,把同样的经验反复不停地拼贴,它可以越来越广。它在对自我的认同和发现过程有一定的推进,但有些经验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我稍微有点不满足,整体感可能弱了一点。

〈香火〉和〈土〉是同一题材。同一题材的确有些遗憾,至少参赛作品该有不同的样貌,写作生态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体现。虽然我把〈香火〉的分打得比〈云之国〉要高,但最后综合一下,用〈云之国〉替代〈香火〉我也能接受,它能更全面地呈现出马华生活的现实和经验。

●〈香火〉

龚:花踪比较残酷的就是它只有两个名次,首奖和一个评审奖,以前有3个奖。但在题材选择上是不是要有考量,我觉得还可以再斟酌,后面还有好几篇,所以不急在一时。我们就接着徐老师提的,直接进入〈香火〉。

徐:〈香火〉是我看的第一篇作品,因为我打印以后就往那一放,再随便抽一篇来读,抽的第一篇是〈香火〉。看的时候特别兴奋,第一篇就写得这么好,那10篇的质量应该都是非常棒的。

之前做过一点黎紫书的评论,所以读到这个作品时我就觉得整个叙述是比较地道、比较本色的,整个语言和叙述都比较马来西亚。语言挺好的,虽然故事性不是很强,但生活的繁琐交待得比较完整,而且小说里的任务有一种躲不掉的宿命感,这种宿命感随着故事的展开而逐渐饱满和充分。〈香火〉对东南亚,尤其大陆南方意义重大,但这个重大的意义又由于小说中那种虚无感结合起来,写得特别有意思。

从一个读者角度来看,透过〈香火〉可以对马来西亚关于香火的认识有了比较丰富、到位的认知,从语言叙述上知道它的确有这样一个问题。后来我看了〈土〉,就觉得它的语言有点拉杂,或者说语言没有〈土〉那么清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它比〈土〉更丰富、更博杂,但在阅读感受上它不如〈土〉,所以我选〈土〉。

葛:对,我的感觉其实蛮相似,因为我也是先读〈香火〉,当时确实有审美上的撞击感。老实说这些年也看了一系列的马华文学作品,这一篇十分地道,像真实人物跃然纸上,比较集中在一个家庭空间展开所有故事,围绕着所谓的社会伦理,对整个事件逻辑铺陈的路径也非常在地与独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与〈土〉的分别。

初读〈香火〉,你会觉得它的文字老到,而且整个铺陈自然和舒展,但〈土〉的完整度甚至格局会更鲜明。〈香火〉确实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比方文字叙述特点鲜明,对于家族成员矛盾,他都用四两拨千斤的笔法,让我觉得这个作者在文字表达上游刃有余。但整体结构或格局和〈土〉相比,可能稍稍逊色。

徐:葛亮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叙述和文字兩相比较就是,〈土〉是打磨过的,〈香火〉还需要再打磨,就是那种边边角角、丝丝拉拉的东西有点多。

龚:这一篇我没有放在太前面,主要也像刚才葛亮老师说的,就是他用了近万字,但还是给人一种小品的感觉。当然他在人物塑造方面蛮成功,个性蛮鲜活,人物互动也蛮有趣,但若用〈土〉来比较,〈土〉的深刻感觉是它没有的。它以香火为题材,从现今的角度来看就已经有点落伍了,我希望在小说里读到一种可能对香火传统的反讽,虽有一点但不多,相对于整个故事就是个家庭剧场,父亲死后财产怎么分配及各种冲突等等。

对于家庭剧场,我反而更喜欢〈一个饥饿的男人〉,在文字表达和创意方面,我更喜欢这篇。

●〈边界之外〉

徐:〈边界之外〉可能跟这次的小说都不太一样。我觉得写小说有两种,一种是以写小说、讲故事的方式去写;还有一种是用写论文的方式去写。当然我不了解这个作者,也不知是谁,但我感觉他应该是个学院生或做学问的人,他以写论文的方式来写小说。他在论证,是一种学者式的小说,用故事、细节论证自己的观点:边界在哪里、边界之外是什么。它以不同的生活、学问、对猫如何等几个方面、几条线交叉,相互论证他的主题,就是边界的问题。这与其他小说迥然不同,整个叙述比较冷静与理性。虽然有点干涩,但这种问题的意识我是比较赞成的。这是它给我的最大感受。

有些小说细部特别好,把一段生活或现实场景呈现得特别好,但缺少某些意识,尤其是问题意识。这小说基本上是弥补了其他小说的态度,从这意义上来说我挑了它。

葛:我跟则臣一样都给每篇打分,这篇的排名是比较高的。它在题材考量方面比较完整。我也选了另一篇〈初生戒疤〉,两篇对读,因为它们都涉及了女性的自我认同问题。它的起点是,把问题置于所谓的学术政治范围内考量,或说一个学院政治的范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它最后对自己生命的再次选择跟放弃。实际上它是看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学院政治的刻板印象,因为我们能感觉到它有一系列隐喻,伴随着女性的自我认同;比方说少数族裔,甚至是性别少数的部分。它有两个角色:阿里和依布拉欣,这两个角色的隐喻感非常强,就是一对男性伴侣。另一个是猫和狗,在小说里也是很重要的隐喻;比方说“你们华人一般不都是养狗的吗?为什么你会倾向于和我们一样”?通过对猫的关注,它或也代表着主人公身为女性的自我认同,就是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学术政治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伪世界政治的表达。

相对来说,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霸权体系。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七、八年时间都拿不到学位,就是因为她的论述体系跟所谓的学术要求,产生了非常鲜明的砥砺跟冲撞。在这种情况下,她必须要有一个屈从而牺牲的姿态,面对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游戏规则,接受整个世界的对她的评估,才能嵌合在里面。但她最后选择了放弃,实现了自我生命的肯定和选择,所以从她的个体角度上来说,她其实是胜利了。

这个小说主题很鲜明,它的题目已概括了我们刚才想探讨的。从“边界”这个角度上而言,这个女生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要冲破这个边界,所以这个作品相当有力量。

但后来因为我又读了〈初生戒疤〉,它用医生与病患的双重视角,去切入“女性经验”这种非常切肤的生命体验,让我那种感受更加深切。首先〈初生戒疤〉的叙事相对成熟,文字特别冷静和自持。我们在表达一种很锋利的生命体验时,往往会有很强大,特别希望跟读者共情的角色,这种共情会表现出强大的情感指向。但在〈初生戒疤〉里,你看到它的文字流淌是非常冷静的,而且那个铺陈过程游刃有余,因为它涉及大量场景的切换,相对来说〈边界之外〉较是自我心路逻辑的铺设跟延展。就女性经验而言,〈初生戒疤〉技巧更复杂,两篇相较,我会更倾向于〈初生戒疤〉。

龚:我没选〈边界之外〉,主要是因为他的叙述方式冷静平实,比较接近散文。它有很多东西写得太明白,失去了小说值得玩味的部分。包括面对刻板印象的各种抵抗,如刚才讲的华人养狗,马来人养猫,或者男生就要喜欢蓝色,女生就要喜欢粉色。而最重要的是,它对男性女性这个学术圈子的权力不等,我还是觉得它写得太一目了然。最后他把收容所的动物都放走,自己也分享了所谓的一个边界之外的自由,对我来说理所当然了一点,所以我没有选它。我比较喜欢〈初生戒疤〉。(11月26日续

(备注:马华小说奖入围名单——郑家瀚〈海马体〉/ 赵佳浩〈终于失恋的麦先生〉/ 颜家升〈土〉/ 谢阳声〈香火〉/ 赖威竣〈云之国〉/ 杨焌恒〈边界之外〉/ 蔡晓玲〈出走〉/ 李宣春〈我们很快乐〉/ 王晋恒〈初生戒疤〉/ 方肯〈一个饥饿的男人〉)

相关文章:
【花踪17.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恰到好处的细节,让小说变成生命的寓言(下)
【花踪17.马华小说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上)
【花踪17.马华小说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下)
【花踪17.马华小说首奖】颜家升/土(上)
【花踪17.马华小说首奖】颜家升/土(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