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獨中籌款事件引起網絡熱烈的討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而我,身為該校高中生,也不禁思考起了這個問題:“籌款,是獨中生一定要參與的事嗎?”
一開始,學校公佈學生需要幫忙籌款建樓時,我心裡有一萬分不願意。其中一個原因是我不善於與陌生人溝通,害怕被拒絕;再加上想到我即將畢業,就算籌夠了錢我也沒機會用到新的教學樓。就這樣,我對學校籌款這件事保持著不管不顧的態度。
ADVERTISEMENT
許多學生或也與我保持著一樣的想法,因此學校各班的籌款“業績”都不怎麼理想,連著幾個週會,校長都在提及此事,並公佈各班籌款數額以此激勵我們積極參與。可即便如此,這些話依然沒能說服我內心的抗拒。
直到某一天,老師的一句話真正觸動了我。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諺語在當今社會中逐漸被解讀為貶義,彷彿是在要求無償付出。但細細想來,作為後人享受前人努力成果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有責任種下屬於自己的“樹”,為後來的年輕人提供更好的條件呢?這或許才是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原因,也就是代代相傳,付出與收穫相輔相成。
終於,我改變了態度,決定與班上的同學們一起踏上籌款之路。
假期裡,老師帶我們前往雲頂半山Gohtong Jaya籌款。坐了大約一小時半的車程後,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分好組後,我們開始分頭行動,走在街上或進入餐館裡籌款。雖然老師提前教過我們如何開口,但面對陌生人,我們仍然緊張到站在路邊不敢輕易開口,心裡滿是忐忑。
幸運的是,一群旅遊的年輕人主動走向我們,詢問是否是來籌款的。我們連忙點頭,並鼓起勇氣向他們講解了學校籌資建樓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對方不僅每人捐了20令吉,還鼓勵我們要勇敢與別人溝通,不要害怕被拒絕。這筆意外的“收穫”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於是我們決定進一步走進附近的餐館繼續籌款。
變得更自信和勇敢
在得到餐館老闆的同意後,我們進入第一家餐館時。我們既緊張又期待。走了一圈後,雖然有顧客禮貌地拒絕了我們,但也有許多人慷慨解囊。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於是,我們按照同樣的方式,逐一走進其他餐館,繼續向人們講解我們的籌款目的。四個小時後,我們手中的餅乾桶變得越來越滿,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籌款的過程中,許多年長的長輩都會對我們說:“要好好讀書啊!”這些簡單的祝福讓我感受到老一輩人對我們年輕一代最樸素的期望和關懷。此外,我們還遇到了不少曾經也是獨中生的社會人士,他們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當年籌款的經歷,讓我們倍感親切。
而最令我們意外的是,外國旅客竟然也會熱心捐贈給我們!當我們向一位中年男子籌款時,他卻告訴我們自己來自韓國,聽不懂華文。我們帶有歉意非常不好意思地用英文與他重新講解,儘管如此,他仍熱心捐助,這種跨越文化的溫暖讓我們感動不已。
出外籌款的一天結束後,我收穫滿滿。不僅幫助學校籌到了資金,也在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人情世故。雖然一開始懷有恐懼和擔憂,但通過這次籌款,我變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回到開頭的問題:“籌款,是獨中生一定要參與的事嗎?”或許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於籌款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對於我來說,親身經歷後,我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與支持。通過籌款這此籌款的經歷,我也從排斥籌款到因籌款而對社會大眾心存感激。
或許,籌款並不僅僅是為了學校的資金需求,它更是一種成長的過程,讓我們這些獨中生學會面對拒絕、學會感恩、學會勇敢踏出舒適圈,也學會如何去關心和回饋社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