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投资周刊

|
发布: 9:54am 25/11/2024

中小企业

AI

中小企业

AI

不夠AI的我們(第一篇)| 中小企業心有AI 力不足

文/许晓菁
(檔案照)

本地商家了嗎?

2024年可說是大馬的“人工智能(AI)元年”,政府推出多項舉措,試圖建設AI生態環境,鼓勵各行業應用,以期貢獻經濟發展,甚至有志領先東盟。

ADVERTISEMENT

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來馬投入巨資建數據中心,間接帶動AI技術承諾,引起廣泛討論和期望。

有關AI的資訊大量發佈,與之沾上邊的企業,似乎走在業界前端並有利可圖。

然而冷靜下來觀看我國商界現狀,AI的應用到了什麼程度?與大趨勢銜接得上嗎?

25/11见报   不够AI的我们 (第一篇)

大公司中小企數字鴻溝大

AI的概念其實已存在數十年。直至2年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ChatGPT、Co-Pilot和Gemini等AI工具出世,使AI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目前仍未有很多關於AI的官方數據,但從當局和一些外國機構發佈的調查報告能略知本地商企應用AI的概況。

64%公司沒采用新興技術

2022年,大馬數字經濟機構(MDEC)發佈“大馬商界數字化採用指數”,發現大公司都積極利用數據促進增長,相反地,小企業明顯落後。此外,64%的公司沒采用任何新興技術,主要是缺乏知識和擔心風險。

“雖然有60%的公司利用數據來改善與客戶的互動,但62%的微型公司和32%的小型公司都沒有收集數據。在採用雲端和AI等新興技術方面,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相比之下,我國政府“超前佈置”AI環境。智庫機構Oxford Insights發佈的“2023年各國政府人工智能準備指數”顯示,大馬獲得68.71總分,遠高於中上收入國的43.69平均分,在全球排名第23。

大馬政府“AI化”東盟僅次獅城

若不計排位第二的新加坡,大馬政府的“AI化”,在東南亞之中排位最高,尤其是數據和基礎設施部分,得72分。

到了2023年,MDEC和波斯頓諮詢公司聯合發佈“大馬商業數字化規模與程度報告”。同樣地,調查發現,除了物聯網技術,受訪的公司有三分之二幾乎沒采用任何新興技術。

“在業務裡嵌入AI方面,受訪的大馬企業得分很低,平均得4.7分,低於東南亞企業的7.1平均分,也低於全球平均的7.4分。”

不但如此,國際技術企業思科去年11月發佈的首份“人工智能就緒指數”指出,大馬只有13%的組織準備好利用AI技術,儘管87%企業都意識到AI將影響很大。

25/11见报   不够AI的我们 (第一篇)

來到2024年,英國傳媒機構Tortoise Media發佈截至9月的“全球AI能力排行榜”,大馬在83個國家之中排名第39位,雖超前大部分東南亞國,卻還是遠落後於排名第三的新加坡,表現中規中矩。而美國和中國依舊是全球AI老大和老二。

從上述各家調查看來,我國政府和大企業已有所準備,但中小企業卻“心有AI而力不足”。

必須注意的是,大馬公司有約99%是中小企業,這意味著,絕大部分商家沒準備好AI應用。

回想數年前的數字轉型倡議,很多中小公司仍未晉級。如今躍升至人工智能,企業善用AI是否會獲益更大?但相對地難度更高、更遙不可及?

AI釋放各行業變革潛力

為什麼企業應該積極應用AI?亞太科技大學(APU)科技學院高級院長兼副教授鄧家輝博士對本刊指出,AI能夠從經驗中學習並複製人類的決策,以更快的速度、複雜度和處理能力來運行,這為各個行業釋放了“變革的潛力”。

他舉了5個行業的例子,如:在醫療保健,AI能加快研發新藥和醫術、改善診斷和患者護理效率;在農業,能精準預測分析,提高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並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

“金融業可以積極利用AI,例如進行欺詐檢測、自動化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製造業則可以AI技術預測設備的維護、做質量檢查、管理倉庫和優化供應鏈等等。”

至於建築業,他指出,AI能促進任務調度、項目進度可憑智能追蹤,還有現場安全監控及自動化機械等等。

“近期數據中心建設成為熱門話題,就是因為有AI元素,能增強能源管理、預測維護和優化冷卻,提高效率同時降低成本。”

創造加倍回報

波斯頓諮詢公司在報告裡指出,更多公司應該採用新興技術來釋放價值,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及區塊鏈解決方案,回報會高出3倍。

“把AI技術嵌入公司運作,能創造價值、推動規模化和改進績效。舉個例子,一家消費品製造商使用生成式AI來構思新產品和促銷活動。在演示中,AI能模擬客戶分類,產生新產品創意,並規劃出有潛能的社媒促銷活動,還模擬目標客戶群體回答問題。”

該報告還指出,研究表明先進公司在AI解決方案上的投資是其餘企業的2倍,而投資回報率(ROI)是其3.5倍。

“在營運方面,例如使用智能工廠、自動化維護和工業4.0來提高價值鏈,能力會比其他公司強3倍。”

3方面提升競爭力

“企業如果願意應用新技術,可以透過3個部分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即數字化、數據分析和自動化,”LEAD科技學院創辦人劉哲涵博士告訴本刊。

他指出,本地很多中小企業仍使用傳統營運方式。其實技術公司能為企業實現數字化,包括內部管理系統、線上銷售平臺、客戶關係管理等。

他解釋,當數字化程度提高後,企業將積累大量的數據,這時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做數據分析,例如分析客戶行為、預測市場趨勢、優化庫存等等,提取有價值的見解。

“同時,引入自動化技術,有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只是前期成本投入需要做好規劃。完成後便能整合業務使流程自動化,得到智能客服系統、自動化報告生成等等。”

他舉例,其公司曾為東馬一家大型媒體公司提供培訓,幫助對方優化編輯流程,包括生成圖像、選擇標題、拼寫檢查等等。運用AI技術使到該媒體的工作效率和內容質量提升。

他還為該媒體改進檔案管理流程,構建並微調一個大型語言模型,用於內部內容系統,包含大約10年的PDF文檔。

“如今那家媒體能快速地挖掘寶貴的歷史數據。如果靠人工手動處理,是不可能完成的。”

發展AI面對3絆腳石:成本 人才 學習資源

AI潛力大,可是中小企業為何卻步?劉哲涵說,根據他的經驗,本地企業在應用AI方面會面對3大問題。

“首先,大部分公司並不知道技術投入成本多少及如何開始進行,導致無法準確分配預算,也沒法計算投入產出比例。”

他說,第二個問題是人才。中小企業不擅長在科技人才市場裡面找到正確人選,在應用時就會出現和預期不符的情況。

“第三點是,很多業者不明白,科技的投資,一般不會立竿見影。企業要有規劃和有效地管理其AI和數字轉型項目才行。”

此外,從教育者的角度,劉哲涵發現,本地科技意識不普及、相關資訊不流通且不夠本土化,成為學習上的問題。

“各家組織並沒有充分認識到AI的重要性,接觸程度不均。AI相關的活動大部分集中在雪隆一帶。而且多數資訊源於英文,不諳英語者未能及時瞭解。”

另一點是教材問題,他體會到,若直接引入中國大陸或臺灣的科技教材,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把AI資訊本土化,成為我們的工作,以便實際符合本地商業市場需求,才能使更多公司去學習應用。”

數據孤島阻擾流通

鄧家輝則指出,本地AI發展的挑戰之一,源於數據孤島(Data Silos),導致許多公司管理數據時有困難,用戶也難以有效利用AI。

AI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海量的數據來建模型。而數據孤島,指的是不同公司的資訊只屬各自所有,不可被他人取用。很多企業因此無法充分利用數據做出更好的決策,甚至有的公司內部之間也有這個障礙。

根據思科在2023年發佈的AI就緒指數,81%的受訪企業承認,組織的數據都處於孤立狀態,最終將影響AI應用。

大小公司皆可AI

“自從ChatGPT推出,過去遙不可及的AI變得觸手可及,引發了AI熱潮。我所接觸的一些大公司,在過去一年多積極思考如何把AI引入營運中,”營銷科技公司Antsomi聯合創始人孫德俊對本刊指出。

他看到,很多大企業已經在營運裡使用AI工具,一般所考量的是,怎樣在不影響營運的情況下安全地使用這項新技術。

至於本地中小型企業,他舉出一個例子,“一家僅30人的客戶服務公司,決定投入部分成本去開發AI聊天機器人軟件。結果,原本一系列受限的問題得以解決。該公司無需24小時由人類客服坐班,而且溝通的語言不限於大馬3語。”

他指出,上述技術是語言模型,驅動了精準、高效且國際性的客服。工作時間和服務對象頓時變得無界限,且能節省人力成本。

“所以並非大型公司才有能力,小公司也可以做到,規模不是問題。”

老闆思維關鍵

也是前大馬數碼協會主席的孫德俊指出,從上述例子可見,中小企業老闆的思維,是一家公司決定採用AI技術的關鍵。

“企業主得先有‘要應用技術’的思維,接著才會捨得分配資源和預算去進行。

他認為,生意會隨著需求而增長,採用AI技術能有效率地去應對。有的商家擔心成本太高,事實上有不少解決方案,例如軟件即服務(SaaS)按需付費的方式。

“此外,企業採用AI時要做好內部溝通。例如讓團隊明白,AI非取代人類,而是讓人無需重複做簡單又傳統的工作,能專注於複雜而有價值的任務。”

他還認為,企業不能“為了AI而AI”。是否要採用,取決於該技術能不能為公司帶來2件好事——效能和效率。

他解釋,業者要辨識出公司痛點,以確認AI技術能否改善問題或借用AI來轉型。之後公司仍需不斷改進和優化,漸進式地創造出可續方案。

“應用AI技術,不代表盈利立即大增,仍要回到核心產品與服務,務實落地並確認AI能為公司和客戶提升何種價值,達到效能和效率目的。”

孫德俊認為,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也應該貫徹在公司的基因裡。各企業可以讓員工重新學習或提升技能,把人力資源朝AI方向推。

他指出,互聯網有很多資源,而政府和私人單位舉辦不少相關課程。把所習引用在公司,持續辨識問題和改善,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成為一家更好的公司。

別被懂得AI者或公司取代

他坦言,世界確實進入了AI時代。若不學習,我們最終不是被AI工具取代,而是被懂得AI的人或公司取代。

“人肯定比不上AI學習速度快,這不是壞事。實際上,AI是把人從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就如自動駕駛,無需人耗神看路。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做更有價值的事。”

要多久時間,本地商界才能“全民AI”?孫德俊認為,現代互聯網發展至今長達30多年,舊日無法想象的技術,例如智能導航地圖,逐漸成為必備工具。AI技術也如是,短期也許看不到效應,長期則能產生很大的力量。

站同一起跑線
創新者搶先機

劉哲涵也指出,雖然我國AI程度在國際上排名不高,但是區域商界都面對類似問題,基本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幸而大馬政府重視AI發展,已制定不少舉措,甚至有了本土語言模型——MaLLaM,政府還積極吸引科技巨頭來設數據中心,環境受到激勵,接下來應可看到更多傳統領域應用AI。”

鄧家輝認同,政府扮演領航者角色,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舉措,讓各界意識到此技術在大馬經濟中的重要性。

他們都認為,政府若推動人才培養、連接有關方和制定規則,有助提升生態,建立AI適存環境。

波斯頓諮詢公司也在報告裡指出,中小企業還沒普遍應用AI技術,此問題並非大馬獨有。

該報告指出,根據調查,有46%的公司尚未建立強大數字基礎,更沒有人工智能能力。僅12%公司已實現數字化和AI成熟度。

“這意味著,若大馬企業儘快把AI嵌入營運,成功創新者會比競爭對手領先一大步。”

的確,商界的AI應用之路在起點,中小企業都還不夠AI,與理想還有距離。

這也是說,現在就揹著AI跑,積極運用AI優點增強營運和能力,加上政府舉措支持,眾企業應有機會出線,最終提升盈利甚至助長經濟。

25/11见报   不够AI的我们 (第一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