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再推自己一把,去写增江新村志,好好关心这个从小生长,却没真正混过的地方。外婆家在增江三间庙后方,也算半个增江人吧。你问增江有什么好吃好玩好写,我一样哑口无言,口袋没有名单。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感受……
“我是混XX的。”——从来不是可以说出这句话的那种人。
ADVERTISEMENT
定点住过几个城镇,碰到有人要求推荐当地好吃好玩之处,常常哑口无言。这种“住过”,不过是摸出一条足以让人存活的简单路线——知道要上哪去解决生活基本需求,固定光顾两三间不难吃的食档,人就安在那里了,不再有更多探索,日子少有分岔。
好多时候,都是外地朋友指给我这个当地人看,这里有家古早味(从小在这里长大,我竟然没去过耶),那里网上很红要去尝尝(附近居然有这种店,我不知道耶)。
这样真的好不“记者”哦。所以当初才会把自己推去当记者吧。
那几年,生活只有两点一线,直到有天发觉自己并不真的安于一成不变。而“记者”这个身分很是管用,它让我可以合理地出现在各种地方,合理地与人攀谈。(对有些人而言,没有积攒足够的“合理”,很难主动缔造连结。)不是什么使命感使然,纯粹想要丰富体验。(有了体验,才慢慢沉淀出类似使命感的有所为与不为。好像是这样。)
这次再推自己一把,去写增江新村志,好好关心这个从小生长,却没真正混过的地方。
外婆家在增江三间庙后方,也算半个增江人吧。你问增江有什么好吃好玩好写,我一样哑口无言,口袋没有名单。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感受,构思的过程,有条路线淡淡地浮上来——MRT2布城线。
2016年末,捷运高架铁轨工程启动时,人早已荡出城外,去到外州小镇上大学。每次回城,那条必经的路道总有变化。上一次,路旁从小就有的食肆和戏台夷成平地;这一次,平地蹿出铁枝和柱子;下一次,高架铁轨终将卧成一道脊椎,硬生生叫一座新村进化突变。有很强的被剥夺感,无处可以申讨。
也不是不曾好奇,那些被迫迁走的业主,后来都怎么了?而这类好奇无需解答,生活照旧可以过。
大学毕业后,工作三四年,捷运线才终于开通。被剥夺感早就淡去,人也总是愿意拥抱新事物。捷运真的很便利,搭着搭着,有天会感叹,自己还真想不起来铁轨出现以前,这条路道原本的光景。戏台的模样,食肆老板的模样,通通在记忆之海里失去锚点,变得模糊难辨。
戏台很大很安稳,很难想像有天说不见就不见。增江地标三间庙也一直都在,半个增江人却从未踏足过。这次带着记者的身分,合理地贸然闯入庙宇,碰见庙宇总务愿意倾泻地方历史与自身往事,拼凑出属于他们的增江新村志。
他们都是那种会自称“地头蛇”、平常有在混的人呢。
跑了这一趟,原本以为熟悉不过的地方,只因为多认识几个人,听了他们的故事,整幅图景从此多了一层暖色调。还来得及多抓住些什么的感觉挺好。(诶,使命感跑出来了?)
继续在岗位上混日子。
相关文章: 【增江新村志/01】列车驶过,戏台闭幕,增江新村消失的风景线 【增江新村志/02】戏台拆除,大戏落幕,曲终人也散 林佳莹/干嘛想不开加入传统媒体? 夏靖柔/职业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