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拓宽文化视野

|
发布: 7:00am 25/11/2024

劳工

雪隆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

移民

印裔

社群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作者:陈亚才

和马来半岛的接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来自南印度克罗曼德尔海岸(Coromandel Coast)的帕拉瓦商人(Pallavas)已经在马来半岛经商,尤其是在吉打和槟城。他们带来的商品包括黑胡椒、印度布匹、黄金、樟脑、香料等等。除了经商,东南亚印度化国家的创立,例如满者伯夷、室利佛逝、狼牙修等,对本区域的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马来联邦的橡胶园,胶工绝大部分是印裔。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英殖民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矿业与种植业的腾飞,对劳动力需求殷切,于是分别从中国和印度引进。这两大族群在马来亚的就业领域有所不同,华裔劳工比较集中在矿场、经商,而印裔劳工在园丘占最大比例。

ADVERTISEMENT

关于早期的印裔及其迁移模式,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做出重大贡献,例如:

Kernial Singh Sandhu在1969年出版的《马来亚印裔:移民与聚落1786-1957》;Arasaratnam Sinnappah的《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印裔》(1970);Rajeswary Ampalavanar在1981年发表的《印裔少数族群与马来亚的政治变迁1945-1957》;Harban Kour的“雪兰莪印裔劳工的移民史1900-1941:私人引进之劳工与政府引进之劳工的对比”是比较少数针对州属(雪兰莪)所做的印裔研究。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早年雪兰莪蒲种的印裔社群。
印度移民的最早踪迹

《马来纪年》提到在马六甲王朝时代就已经有印度人居住在巴生,当时巴生是马六甲王朝的管辖范围。但是印裔的大规模移民还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1874年《邦咯条约》签订后,英殖民者将其影响力扩大到雪兰莪。早期引进印裔劳工局限在海峡殖民地工作,不能到其他州属,这是控制印裔移民的一种手段。

1881年,英殖民政府准备在雪兰莪开辟大规模的种植园区,第一个园区是在吉隆坡占地面积194公顷的Ladang Estet Well Hill,主要种植咖啡、茶以及胡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英殖民政府于是跟印度政府磋商,后者同意安排印裔劳工前来雪兰莪。英殖民政府则修改法令,采用《1884年法令》(Ordinan 1884),开放让印裔劳工入境到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有鉴于当时种植业有利可图,欧洲人在雪兰莪拥有的园丘从1893年的16个,增长到1896年的72个。

最初引进劳工的行动都是私人界经手,政府置之不理,此举受到私人界批评后,政府才派代理到南印度Tamil Nadu邦的Nagapattinam招募500名劳工。招募劳工的制度在不同时期因为出现问题而多次修改,较后期的契约劳工制比初期的Kangani制度更受欢迎。政府也招募劳工进入公务体系,例如铁道局。因此,所引进的印裔劳工被区分为私人界劳工和政府劳工。雇佣者必须为印裔劳工提供住宿,照顾劳工的健康与安全。当然,落实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雇主并未兑现原定的合约,甚至剥削劳工的情况也时有所闻。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我国印裔画家Gunabalan Krishnasamy的作品。画中的橡胶树和铁路都有印裔的血汗。把橡胶树画成红色,是一种强烈的表达。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Gunabalan Krishnasamy作品:胶汁是红色的,反映印裔胶工的血泪,但是后人恐怕忘记了。树上的“三画加上一点”,是宗教的标志。

成立公会关注印裔诉求

殖民时期,大部分印裔的认同对象与关心事务还是祖籍国印度,把东来马来亚谋生当做是暂时措施。随着印裔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上与工作上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在地区的印裔开始有结社的念头。1909年雪兰莪印裔公会(Persatuan India Selangor)正式成立,开始关心本土政治和事务。1923年雪兰莪印裔公会举行大会,讨论争取印裔代表进入联邦议会的问题,并议决向当时的马来联邦最高专员Sir L.N.Guillemard表达有关的意愿;最高专员虽然口头承诺,但始终没有落实。此举推动印裔社会思考召开全马来亚印裔大会,以便成立代表全马来亚印裔的组织,此项倡议在各州陆续举行。

随着印裔劳工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橡胶园劳工的不合理待遇,于是工人运动也开始兴起。当时主要的课题是要求加薪、争取员工福利、要求殖民政府兴建淡米尔学校、要求关闭椰花酒店(Todi),因为椰花酒对印裔家庭带来许多负面的冲击,酗酒的印裔男性往往造成家庭破裂。

1936年马来亚印裔中央委员会(Central Indian Association of Malaya, CIAM)成立。这个组织曾经推动多项罢工行动,以抗议印裔劳工遭受不合理待遇。在印度国大党成立之前,CIAM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涉及印裔的课题或诉求,都由这个组织做领头羊。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笔者于2024年10月造访印裔画家Gunabalan Krishnasamy府上,并参观其绘画作品。画家强调其绘画理念是社会与文化正义,希望通过绘画表达社会关怀。
建立庙宇与学校

雪隆区最早的两座庙,分别是吉隆坡敦李孝式街的Kuil Sri Mahamariamman以及巴生的Kuil Sri Sundararaja Perumal。前者是由Kayarognam Pillai在1873年创立,其子Thambusamy Pillai接着发展该庙。Kuil Sri Sundararaja Perumal则是R.Gopalasamy在1897年创立的,这是一座毗湿奴系统的庙。

雪隆区印裔最早的学校类似华人的私塾,称作Thinnai Palli。Doraisamy Pillai曾经创办Sekolah Verandah,属于最早学校的类型。至于英殖民政府创办的淡米尔学校,主要分3类:

(1)政府学校、(2)园丘学校(sekolah estat)、(3)宗教学校(sekolah mubaligh)。

最初的印裔学校除了淡米尔语,还开办Telugu语和Malayalam语学校;发展至今,就只剩下淡米尔学校。

延伸阅读:
陈亚才/国际印裔节观展有感
陈亚才/​马新的印度博物馆与文化中心
陈亚才/马来西亚印裔Telugu社群
陈亚才/马来西亚印裔的历史剪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