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拓宽文化视野

|
发布: 7:00am 25/11/2024

劳工

雪隆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

移民

印裔

社群

陳亞才/戰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作者:陈亚才

和馬來半島的接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來自南印度克羅曼德爾海岸(Coromandel Coast)的帕拉瓦商人(Pallavas)已經在馬來半島經商,尤其是在吉打和檳城。他們帶來的商品包括黑胡椒、印度布匹、黃金、樟腦、香料等等。除了經商,東南亞印度化國家的創立,例如滿者伯夷、室利佛逝、狼牙修等,對本區域的社會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馬來聯邦的橡膠園,膠工絕大部分是印裔。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英殖民時期,隨著經濟發展,尤其是礦業與種植業的騰飛,對勞動力需求殷切,於是分別從中國和印度引進勞工。這兩大族群在馬來亞的就業領域有所不同,華裔勞工比較集中在礦場、經商,而印裔勞工在園丘佔最大比例。

ADVERTISEMENT

關於早期的印裔及其遷移模式,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學術上做出重大貢獻,例如:

Kernial Singh Sandhu在1969年出版的《馬來亞印裔:移民與聚落1786-1957》;Arasaratnam Sinnappah的《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印裔》(1970);Rajeswary Ampalavanar在1981年發表的《印裔少數族群與馬來亞的政治變遷1945-1957》;Harban Kour的“雪蘭莪印裔勞工的移民史1900-1941:私人引進之勞工與政府引進之勞工的對比”是比較少數針對州屬(雪蘭莪)所做的印裔研究。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早年雪蘭莪蒲種的印裔社群。
印度移民的最早蹤跡

《馬來紀年》提到在馬六甲王朝時代就已經有印度人居住在巴生,當時巴生是馬六甲王朝的管轄範圍。但是印裔的大規模移民還是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1874年《邦咯條約》簽訂後,英殖民者將其影響力擴大到雪蘭莪。早期引進印裔勞工侷限在海峽殖民地工作,不能到其他州屬,這是控制印裔移民的一種手段。

1881年,英殖民政府準備在雪蘭莪開闢大規模的種植園區,第一個園區是在吉隆坡佔地面積194公頃的Ladang Estet Well Hill,主要種植咖啡、茶以及胡椒,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英殖民政府於是跟印度政府磋商,後者同意安排印裔勞工前來雪蘭莪。英殖民政府則修改法令,採用《1884年法令》(Ordinan 1884),開放讓印裔勞工入境到馬來聯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有鑑於當時種植業有利可圖,歐洲人在雪蘭莪擁有的園丘從1893年的16個,增長到1896年的72個。

最初引進勞工的行動都是私人界經手,政府置之不理,此舉受到私人界批評後,政府才派代理到南印度Tamil Nadu邦的Nagapattinam招募500名勞工。招募勞工的制度在不同時期因為出現問題而多次修改,較後期的契約勞工制比初期的Kangani制度更受歡迎。政府也招募勞工進入公務體系,例如鐵道局。因此,所引進的印裔勞工被區分為私人界勞工和政府勞工。僱傭者必須為印裔勞工提供住宿,照顧勞工的健康與安全。當然,落實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僱主並未兌現原定的合約,甚至剝削勞工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我國印裔畫家Gunabalan Krishnasamy的作品。畫中的橡膠樹和鐵路都有印裔的血汗。把橡膠樹畫成紅色,是一種強烈的表達。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Gunabalan Krishnasamy作品:膠汁是紅色的,反映印裔膠工的血淚,但是後人恐怕忘記了。樹上的“三畫加上一點”,是宗教的標誌。

成立公會關注印裔訴求

殖民時期,大部分印裔的認同對象與關心事務還是祖籍國印度,把東來馬來亞謀生當做是暫時措施。隨著印裔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上與工作上遇到各種疑難雜症,在地區的印裔開始有結社的念頭。1909年雪蘭莪印裔公會(Persatuan India Selangor)正式成立,開始關心本土政治和事務。1923年雪蘭莪印裔公會舉行大會,討論爭取印裔代表進入聯邦議會的問題,並議決向當時的馬來聯邦最高專員Sir L.N.Guillemard表達有關的意願;最高專員雖然口頭承諾,但始終沒有落實。此舉推動印裔社會思考召開全馬來亞印裔大會,以便成立代表全馬來亞印裔的組織,此項倡議在各州陸續舉行。

隨著印裔勞工面對越來越多的問題,尤其是橡膠園勞工的不合理待遇,於是工人運動也開始興起。當時主要的課題是要求加薪、爭取員工福利、要求殖民政府興建淡米爾學校、要求關閉椰花酒店(Todi),因為椰花酒對印裔家庭帶來許多負面的衝擊,酗酒的印裔男性往往造成家庭破裂。

1936年馬來亞印裔中央委員會(Central Indian Association of Malaya, CIAM)成立。這個組織曾經推動多項罷工行動,以抗議印裔勞工遭受不合理待遇。在印度國大黨成立之前,CIAM扮演重要的角色,許多涉及印裔的課題或訴求,都由這個組織做領頭羊。

陈亚才/战前雪隆印裔社群掠影
筆者於2024年10月造訪印裔畫家Gunabalan Krishnasamy府上,並參觀其繪畫作品。畫家強調其繪畫理念是社會與文化正義,希望通過繪畫表達社會關懷。
建立廟宇與學校

雪隆區最早的兩座廟,分別是吉隆坡敦李孝式街的Kuil Sri Mahamariamman以及巴生的Kuil Sri Sundararaja Perumal。前者是由Kayarognam Pillai在1873年創立,其子Thambusamy Pillai接著發展該廟。Kuil Sri Sundararaja Perumal則是R.Gopalasamy在1897年創立的,這是一座毗溼奴系統的廟。

雪隆區印裔最早的學校類似華人的私塾,稱作Thinnai Palli。Doraisamy Pillai曾經創辦Sekolah Verandah,屬於最早學校的類型。至於英殖民政府創辦的淡米爾學校,主要分3類:

(1)政府學校、(2)園丘學校(sekolah estat)、(3)宗教學校(sekolah mubaligh)。

最初的印裔學校除了淡米爾語,還開辦Telugu語和Malayalam語學校;發展至今,就只剩下淡米爾學校。

延伸閱讀:
陳亞才/國際印裔節觀展有感
陳亞才/​馬新的印度博物館與文化中心
陳亞才/馬來西亞印裔Telugu社群
陳亞才/馬來西亞印裔的歷史剪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