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擁有超過160年曆史的客家村歷經迫遷事件。時任政府以“非法佔有私人土地”為由,要求村民遷出家園。搜索關鍵詞,社交媒體上存有當時驚心動魄的畫面。挖土機推平啟智校友會會所,爆發警民衝突,19名維權居民遭捕,眼前的張次耀便是其中一人。
ADVERTISEMENT
走入百年客家村,手機熒幕裡的混亂場面不在,板屋上“無良發展商,強拆客家村”的標語,在事件發生多年後,漆寫的字跡早已模糊。村子裡本來有5家雜貨店,如今只剩下街口的那一家。
“英殖民政府合法給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每年都要還3塊錢。那時候一個人月薪也是三四塊,等於白做工一個月。”
早年居住在這裡的華人,多以開採錫礦為生。隨著礦業沒落,村民改以務農、割膠或畜牧養活一家人。客家村的村民阿龍憶述,1946年森美蘭州政府曾頒發臨時地契給予客家村村民。1985年後,州政府拒絕接受村民繳交的土地稅,更致函告知該土地已轉賣給私人發展商。
當時就有村民選擇離開,客家村多達213戶人家的盛景不再。再到2013年10月發生迫遷事件後,有的村民拿賠償金離開,有人選擇留在原地繼續對抗,曾經一戶戶住有4代人的客家村落,如今剩下不到20戶。
後繼無力的文化推廣
使力推開大門的鐵閘,張次耀將老家設置成活動中心。
到訪之日是個無風的早晨,但屋內天井的設計減輕悶熱感,裡頭還保留水井和灶頭。牆上貼滿剪報、參訪合照、手繪地圖……這些活動是由文化工作者與藝術家組成的“文丁之友”(Rakan Mantin)和當地村民共同策劃。
“發生強行拆除事件之後,Rakan Mantin認為客家村的歷史價值不應該放棄。因為我們的村莊有神廟,基本設施也齊全。雖然沒有合法地契,但畢竟是160年的村莊,為什麼要被消滅?”
於是,留下的一派村民堅持不搬,跟著Rakan Mantin和社會主義黨(PSM)的步伐,透過向村民採集故事結合歷史資料,再以導覽形式告訴大眾文丁客家村的歷史價值,聚集民間力量保村。
【客家村生活館】
保留原生態村面貌,是喜又是悲
華人先賢從中國下南洋到文丁落腳,靠錫礦為生。外觀看起來不比磚頭牢固的木板屋,卻住了超過六代人,承載著他們出生、求學、成家的回憶。
“早期,我們的地板是黃泥,屋頂用亞答葉蓋的,所以客家村以前也叫Kampung Attap,到後面才全部用鋅做屋頂。”
爭取不到永久地契,村民擔心被勒令搬遷而不願意裝修房子,意外保留當初華人下南洋落腳處最真實的面貌。曾擔任大馬客家公會聯合會總會長、已故丹斯里拿督吳德芳曾表示,文丁客家村是全馬來西亞唯一一個原生態客家村。
“所謂原生態村莊,意思說以前是這樣的款式,現在改變不大,比如說不會有一間很漂亮的洋樓突然出現。”聽了這樣的說法,客家村村民感到“可喜又可悲”,張次耀說:“喜的是很榮幸,我們擁有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可悲的是,客家村怎麼變成這樣?”
人稱江婆婆,江淑群的家,最能展現出客家村早期房子的特色。木屋大門前掛著“河南”堂號,屋齡可追溯至1900年前。推開木栓門入內,支撐房身的圓形樹幹骨架,是先輩就地取材的大自然材料。屋內通風,光線明亮。
木屋有一廳三房、一個廚房,屋後一口井、一間浴室。
“江婆婆的房子是客家村最早的款式,地板沒有接磚的,保留木製的結構。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就有人將房子翻新成洋灰或磚屋,偏向新村款式。”
11年過去,有些事無法淡忘……
“發展商恐嚇我們,叫警察、律師,就是要讓村民怕。”
“那些老人多慘,沒有屋子住,你叫他搬去哪裡?”
“警察問我們,為什麼發展商賠錢了還不搬?我就叫警察去問,是不是全部人都拿到(賠償)?”
11年過去,旁人早已淡忘當年的轟動,但對客家村的人來說恍如昨日。每隔著幾戶人家,都能看到荒廢坍塌的木板屋,雜草叢生。
阿龍說,因為得不到合理賠償,有的村民選擇讓房子“爛”掉。沒有住人的木板屋,三五年後便會自然倒塌。望向裡頭,還能看見住戶沒帶走的傢俱、門口的堂號匾額、牆上的家庭照……但他們搬不走的,又何止這些?
“外面的人進來看到現在像荒廢了的客家村,認為乾脆鏟完它,再看怎樣發展。”張次耀坦言,追求發展的出發點是好,只不過歷史保存同樣重要,“這裡是先輩到馬來西亞落腳的地方,是華人對這個國家有貢獻的見證地。”
若將客家村夷為平地,本具有歷史價值的土地被商業大樓覆蓋,他說:“單靠講,年輕一代很難想像先輩的辛苦。在客家村沒有被剷平之前,至少現在我們有‘人證’、‘物證’,後輩可以瞭解、學習先輩的付出。”
【已故江婆婆的家】
推動之路漫長修遠,堅持才看到希望
2022年,客家村的靈魂人物江婆婆和文丁之友主席陳俊生相繼逝世。
“沒有工作機會,年輕一輩往外發展不會留下來,我們得不到有關當局的配合,要靠自己去推動。Rakan Mantin花了整整六七年,沒有後續接力所以停頓了。單靠我個人力量很難實現,現在有點無能為力了。”
少了文化活動的入駐,訪客不如以往多。偶爾有國外學者和團體到來,採集這裡的歷史足跡,都是由張次耀接待。
“先有客家村,才有整個文丁市鎮。有一句話說,遺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遺忘母語的族群沒有文化。歷史跟文化分不開,若選擇不重視等於忘了我們的根。”
即便如此,張次耀仍努力地推動在地文化。不僅僅是文丁客家村,他和幾位朋友計劃推出文丁旅遊手冊,記錄當地的美食、宗教文化場所,吸引更多遊客到訪。
“很難,但我也要去做。不是因為希望而堅持,而是堅持才可以得到希望。”拿著企劃書,無數次被政治人物拒於門外,嚐盡世間冷暖後,他仍相信光亮:“因為堅持下去,就可以看到希望了。”
相關報道: 【大城小鎮/01】“錫”日小鎮文丁,舊景舊物還能撐多久? 【大城小鎮/03】百年宗教場所,安穩內心的力量 延伸閱讀: 【大城小鎮/01】新古毛:城市花園的毀滅與重生 【大城小鎮/02】百年古廟,古毛人的守護神 【大城小鎮/03】用自己的力量,訴說有溫度的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