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5/11/2024

历史

村民

客家村

华人

锡矿

文丁

迫迁

圣类思天主教堂

Mantin

张次耀

沙都

Setul

Gurdwara Sahib Mantin

【大城小鎮/01】“錫”日小鎮文丁,舊景舊物還能撐多久?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蔡伟传、苏思旗

)是位於雪蘭莪和森美蘭交界處,群山環繞的歷史小鎮。百年前,這裡因發現大量錫米吸引大批外人聚集,定居的人口漸漸增多。1977年以前,南北大道尚未開通,旅人來往吉隆坡和芙蓉,文丁是必經之地。

然而,昔日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隨著人口外移不再。即便如此,屹立百年的歷史建築還在;象徵華人先輩拓荒歷史,挺過迫遷風波的也還在。但在缺乏人力資金維護的舊時種種,還能“在”多久呢?

ADVERTISEMENT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本地畫家顏思海為文丁客家村,經由村民的口述歷史,以及親自走訪,畫出的舊時地圖,試圖復原當時的生活情景。

一如西馬半島多個城鎮,森美蘭的文丁在19世紀末也因錫礦業崛起。

文丁位於森美蘭的縣(Mukim ),故許多人認為文丁最早期就是叫做沙都。更準確來說,沙都是當地一種植物的名稱。

“文丁以前的舊名叫Setul,中文叫沙都,因為這裡有一條河流,叫Sungai Setul。”當地居民、亦是文丁客家村護村召集人張次耀表示。坊間的另個說法是,由於當時錫礦業發展蓬勃,工人開採錫礦後留下大量礦沙,因而得到“沙都”的稱號。

文丁最初的位置坐落在距離大街不到1公里的文丁達蘭(Mantin Dalam),“如果你從LEKAS Highway來轉右邊看到的店屋,那裡是文丁發源的地方。”根據他父親的記憶,張次耀描述當時一排排的木屋是採礦人住所,店鋪賣的也是他們的日常所需。

直到50、60年代發生一場大火燒燬,人們才慢慢往現在的市區,也是舊時的沙都聚集。即便來到現在,把文丁視作“沙都”的說法,在年邁居民的談話間仍不陌生。

“若從芙蓉的方向下來文丁,你也會看到路牌還保留‘沙都口’,一進來沙都口,就到了沙都的意思。”在文丁譚公廟一隅,一件“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古物上,也刻有“芙蓉沙都致安堂捐贈”的字眼。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文丁舊名“沙都”(Setul),張次耀說是因Sungai Setul而命名。(圖:陳星彤攝)
文丁大街由兩排店組成,文丁客家村、聖類思教堂、錫克廟,都在大街不遠處。

有客家村才有整個文丁

根據1897年森美蘭年度報告記載,自19世紀60年代起,就有來自印尼的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曾在加影和芙蓉之間的冷更(Lenggeng)居住,但他們是否在文丁礦區工作無從得知。

“文丁這座城市的由來離不開錫礦,有我們客家村才有整個文丁,或說才有整個Setul。”

文丁客家村擁有百年曆史,這裡的華人礦工大多以惠州客家人為主,張次耀說明:“在那個年代,中國惠州人大多從事開採錫礦行業,很有經驗。英國人招來大量華人礦工勞工到文丁採礦,尤其是來自廣東惠州的。”

此外,文丁群山環繞的地勢利於避難。

1860年,芙蓉(舊稱雙溪烏絨)當地兩位馬來土酋為爭奪華人礦區錫米稅收爆發戰事。當時兩個華人礦工集團即海山公司和義興公司,視自身利益分別各支持一方。帶領海山公司的領袖盛明利,不幸在戰役中被殺害。他的親屬後代逃到文丁尋求庇護,而盛明利的曾孫就居住在此。

南下工作的新移民、逃難來到的客家人,漸漸地在亞答村(Kampung Attap)落腳,慢慢地這裡被稱為客家村。這是文丁最早的村落,漸漸地才有了廣府村、福建區以及新村。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文丁錫克廟最早期的模樣。(圖:網絡)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文丁大街舊照。(圖:網絡)

Mantin地名,與“錫”的千絲萬縷

靠近文丁的小村莊甘榜戈博(Kg Gebok)豎立一個紀念碑,內容寫到:1887年,阿都拉·丹丹(Abdullah Dam Dam)創建,當時他是礦區工人,間接證實了19世紀的文丁已發展錫礦開採產業。

直到我國獨立後,地址統一為文丁(Mantin),沙都字眼只存於官方舊址中。如今,沙都的地名仍出現在我國地圖中,例如Mukim Setul和Sungai Setul,只不過不再適用於文丁。

Mantin一詞又從何而來?根據本地印裔學者S. Durai Raja Singam的記載,由於文丁有豐富的錫礦資源,英國人自然稱這裡為“Mine Tin”(中譯錫礦)或“Many tin”,漸漸地讀作Mantin。

此外,坊間亦流傳另個說法,當時開採錫礦的華人工人由於發音不準,將英文Many tin或馬來文Banyak Tin,讀成manyak tin,因此才有了現在的Mantin。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1967年,文丁聖類思教堂教友的合照。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身為客家村護村召集人,張次耀盡力向外推廣文丁的歷史文化。

鐵路開通,帶動經濟人口起飛

1903年2月1日,馬來聯邦鐵路局(Federated Malay States Railway, 簡稱FMSR)開通連接萬宜(Bangi)和汝來巴當本那(Batang Benar)的鐵路路線,後者距離文丁僅15分鐘車程。同年4月2日,通往吉隆坡與芙蓉的鐵路也宣告完工。

在這一時期,其他社區也開始逐漸遷入文丁,例如擔任礦區守衛的錫克人。

隨著錫克人加入文丁,就有了森美蘭最早的錫克廟(),為人們提供精神寄託。文丁警察局在1910年建立,當地迎來了更多錫克社群的加入,該廟宇也成為重要的宗教場所。距離錫克廟不到1公里處,有座1901年建成、歌德式建築風格的聖類思天主教堂(Church of St Aloysius)。

作為曾經往返新隆兩地的中繼站,自1977年南北大道開通後,昔日的繁華小鎮失去往日輝煌。當地人唯有改變經濟來源,在城鎮邊的肥沃土地種植不少水果,如榴槤、楊桃、菠蘿蜜等。清晨來訪文丁小鎮,還能在早市和小販中心買到如釀豆腐、碗仔糕、菜粿等客家美食。

如今,隨著長達44.3公里的加影-芙蓉高速公路(LEKAS)開通,一度沉寂的文丁再次受到矚目。近10年來,文丁的變化肉眼可見,新店鋪和新房屋取代舊有的。

資料文獻形容的歷史小鎮,彷彿就留在過去了,直到走入文丁客家村,故事瞬間有了畫面,攤開在眼前。

“可以發展,但也是要保留重要的。”張次耀重述文丁客家村多年前遭迫遷事件時這麼說。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客家村的房子以不規則方式蓋成,因而留下了往日先賢下南洋打拼的歷史痕跡。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客家村曾經有多達5間雜貨店,負責居民的日常所需,隨著人口外移,如今只剩下街口一家。

相關報道:
【大城小鎮/02】客家村歷史不能遺忘,保村保家保根,抗爭仍在繼續
【大城小鎮/03】百年宗教場所,安穩內心的力量

延伸閱讀:
【大城小鎮:兵如港/01】臥虎藏龍, 用行動活化新村 ──兵如港新村
【大城小鎮:兵如港/02】傳承醒獅文化,重燃生命力──忠聖龍獅神畫藝術坊
【大城小鎮:兵如港/03】從一丬小菜園推動地方創生──日光小屋
【大城小鎮:兵如港/04】小小書店,滋養夢想中的童書世界──小小書店
【大城小鎮:兵如港/05】大象哥哥,辦營隊組桌遊,親子一起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