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国内重型车辆频繁肇祸,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交通部正探讨在重型车辆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及闭路电视摄像头的建议,以提升驾驶安全。
ADVERTISEMENT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交通事故并非新鲜事。这些措施诸如在高速公路设置超速监测器、为公共交通安装超速提醒系统,甚至为重型车辆配备类似“黑箱”的行车记录仪等,都曾经一一的实行过。
毫无疑问,这些措施无不具有良好的初衷,也都曾在初期发挥作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便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悄然消失。
因此,问题显然不在于技术手段本身,而在于执行的力度与持续性。我国如何确保道路安全措施,能够从短期应急走向长期有效,才是交通部管理队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关键。
道路安全技术措施之所以“昙花一现”并非偶然,执行力不足便是其中一个因素。
许多措施在初期依靠强而有力的宣传和执法,但是随着公众关注度降低,执行便逐渐松懈,最终导致相关措施形同虚设。而维护成本高昂,也是掣肘之一。
设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长期投入,无论是政府还是运输企业,若缺乏长期规划,往往难以支撑下去。
对于交通部长陆兆福此次提出的实时监控系统建议,无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如果能有效实施,这一技术将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提供了重要保障。尤其在监控司机疲劳驾驶、违规行为等方面具备优势。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正视措施长期落实的挑战。
如前所述,成本问题将是首要挑战。因为安装与维护监控设备的费用不菲,特别是对中小型运输企业而言。如果缺乏合理的分担机制,措施推行势必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即便设备安装完成,能否长期正常运作仍是问题。
因此,交通部需要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确保系统真正发挥作用,而非仅仅作为“又一次”的应急手段。
实际上技术手段再先进,若缺乏长期执行力,最终只能沦为摆设。交通部在规划新措施时,需从以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所以即使实时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道路安全,但仅有工具远远不够。
我国道路安全政策的核心问题,始终在于执行和持续性。
有鉴于此,交通部必须以务实的态度,来设计配套机制,确保措施长期有效,那么这些防范手段才有可能真正改变我国重型车辆司机的驾驶行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