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最近國內中學一連發生三起自殺事件,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跟網民一樣,質疑當今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
為此,我問過好些才畢業不久,剛剛剛踏入大學的大學生們。他們說,成績固然是個很重的壓力,但只能自己消化情緒的那種孤獨感,會比讀書的壓力更難受。
我問他們:“沒跟父母聊嗎?”
學生說:“廢話可以。但關於自己的心事,有點尷尬,講不出……”
我們活在一個非常物質化的年代,生活的質量也跟物質綁得緊緊的。想要更好的物質享受,就得賺更多的錢。天生天養,樂天知命,這越來越不符合現代教育的價值觀。特別是對孩子,我們更推崇“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
既然要努力,那免不了要承擔伴隨努力而來的壓力。更多時候,努力與壓力不是對等的。這因人而異。在天才與凡人之間,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會有差別。在性格、環境與資源之間,努力期間所產生的壓力也會有所不同。
外向與內向的人,消化壓力的方式或許有些不同。有人會把壓力釋放出來,有人會默默藏在心裡。有人會大聲宣洩,有人會暗自承受。不過,心理學家認為,不管是外向或內向,更多人是希望自己在承受壓力時,有人陪伴。
有人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會根據各人的性格而不同。無論如何,陪伴對於疏解壓力,是效果很好的方式。而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處理壓力的最好方式。
父母想幫孩子排憂解難,但很多孩子卻在這方面越來越抗拒父母的善意。在公眾場合裡,談話是個社交活動。越擅長社交,越能無視對象的態度、安全感,而侃侃而談。在私人情況,聯繫個人與個人的二元關係裡,談話,包括說心事,是個習慣。
談話,不是張嘴吐氣就能做到的事。那除了守秘的信任,情緒的依賴,還有互動的習慣。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孩子能與朋友聊個天南地北,卻跟父母沒什話說。有時候,那不是孩子不親了,而是他們越來越不習慣,特別是在感性的話題上。
在什麼人生階段,都有那個階段最難過的坎。孩子長大了,挑戰越來越多,也必須越來越獨立。連帶的,必須經歷的壓力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以與父母分擔。
所以啊,與孩子聊天非常重要。除了維持親情,也是在培養他們說心事的習慣。特別是關於壓力、挫折與壓抑的話題,孩子能自然的向我們吐露,而不是藏在心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