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由于许多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不足,往往导致误解和偏见的产生,进而限制了这些群体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潜力。
ADVERTISEMENT
根据社会福利局从2021年至2023年的数据显示,自闭症诊断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这3年间,共有2万5580人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其中,2021年通报的病例为4734宗,2022年增至8489宗,而2023年进一步攀升至1万2357宗。
虽然社会福利局的数据未列出各年龄层的具体人数,但笔者相信,实际的自闭症儿童人数可能比当前数据所反映的还要高。
自闭症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独特的社会互动方式、非传统的学习方式、对特定主题的强烈兴趣、对常规惯例的依赖、一般性沟通障碍,以及独特的感官信息处理方式。
家中有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常常因孩子无法像普通儿童那样有效沟通和管理情绪而感到手足无措,甚至陷入自责之中。
长期面对这样的压力,不少家长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而这也对夫妻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大马在支持自闭症儿童的学前干预及父母辅导方面极度匮乏。
即使是私人机构所提供的儿童职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和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也需要排期甚久,等候名单非常长,而其费用更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
一堂职业治疗课程的费用约200令吉,一些自闭症儿童可能需要每周接受一次甚至多次治疗,这无疑对家庭经济造成沉重压力。
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早期错过了最佳干预治疗的时期,导致他们日后更难以融入社会而逐渐被边缘化。然而,只要给予适当的干预、支持、调节和接纳,大多数自闭症谱系的个体都能够全面且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
遗憾的是,由于许多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不足,往往导致误解和偏见的产生,进而限制了这些群体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潜力。
笔者主张,昌明政府应注重包容性的发展,通过设立更多早期疗育(EIP)机构,确保自闭症儿童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必要的干预与帮助。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未来教育干预的成本。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推动特殊儿童教育和提供奖学金,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特殊教育领域,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也需要适当的支持和辅导。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协助管理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同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这不仅能提高家庭整体的应对能力,还能改善家长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为了帮助更多自闭症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招聘和培训自闭症人士。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税收减免、培训补贴或认证计划,以激励企业为自闭症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这样的支持,自闭症人士能够在完成学业后,更好地融入职场并发挥他们的潜能。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自闭症人士的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专业指导和工作环境的调整。
例如,针对自闭症人士的特定技能和兴趣制定岗位,让他们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获得与社会互动的机会。
这样的政策不仅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助于提升自闭症人士的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推动社会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认知与接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闭症儿童身上看到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并且关注他们的优点。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包容和鼓励。
政府、大学与企业应携手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共同为他们创造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环境。否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将持续面临失望与困境,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我国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如宜居的生活成本、丰富的美食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语言与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吸引投资及外来人才来马就业。
内政部长赛夫丁日前透露,自2020年1月1日至今年2月15日,共有5万2225名马来西亚公民放弃国籍的申请获得批准,平均每月有842人放弃大马国籍。这一数据凸显了我国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
据报道,去年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率占总人口的5.5%,约为186万人,这一比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3%。在这186万人中,有113万人(61%)选择在新加坡工作。
笔者旅居英国,常常会被问到“你要移民,做英国人啊?”这样的问题。在英国大约有6万7000名在大马出生的居民。然而,大多数人对马来西亚都抱持着热爱和正面的观感。
许多在英国生活的马来西亚人主要有两个原因:(1)为了有更好的事业发展;(2)为了孩子的教育。
此外,许多人认为在国外可以赚取更高的收入,而汇率优势会让在国外工作的人更快致富。
笔者认同,对于一般的专业人士来说,确实可以在英国过上比较有品质的生活,但这并非因为收入更高,而是因为国外的工作环境更为自由,且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然而,英国的税务较高(个人所得税率最高达45%),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攀升(通胀3.7%),因此,许多人才(包括外国人和英国公民)正在考虑或已经移居到其他国家。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马来西亚政府应借此契机,积极招揽在英国的马来西亚人才回流,同时吸引那些考虑离开英国的人来马来西亚发展。
与许多基于政治因素,或被迫离开家园的香港移民不同,居住在英国的大马人并非出于类似原因离开马来西亚。因此,生活在英国的大马人始终对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美食以及众多美丽的景点念念不忘。所以,许多在英国的大马人频繁回去马来西亚。
有鉴于此,只要大马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职业发展平台、优化创业政策、提升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便能有效吸引海外人才回流,同时成为国际人才寻求机遇的新目的地。
笔者认为,马来西亚必须明确自身对“卓越”的定义,而非单纯地向东或向西学习。
我国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如宜居的生活成本、丰富的美食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语言与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吸引投资及外来人才来马就业。
吸引人才回归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包容且充满发展潜力的环境,包括提供优质与包容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教育体系,让人才及其子女能够在大马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成长。
若能辅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与包容的社会体系,大马定能扭转人才流失趋势,将“出走潮”转化为“回归潮”,甚至吸引全球人才共同参与国家发展。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