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訊)同善醫院註冊心理輔導師李雯儀認為,許多憾事往往在不經意間積累而成;然而,若能及早識別孩子的自殺徵兆,以關懷和同理的態度傾聽他們的感受,協助孩子評估自殺風險,並及時尋求專業資源的幫助,就有機會為陷入危機的孩子帶來希望,讓他們的生命有不同的選擇。
“近期,我國頻頻發生學生在校園內墜樓自殺的憾事,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和深切惋惜。與此同時,人們擔憂這些新聞可能帶來的模仿效應,讓更多悲劇發生。這些事件讓許多父母倍感憂慮,既害怕孩子可能有類似的想法,又不確定如何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
ADVERTISEMENT
有常見徵兆 自殺可預防
李雯儀在文告中說,自殺的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涉及個人、家庭與社會等多方面的交互影響,無法歸咎於單一原因。然而,若患有精神健康疾病如憂鬱症、曾嘗試自殺、身邊有親友自殺,或遭遇過負面的人生經歷,如霸凌、家暴或性侵等,都是自殺風險的危險因子。儘管如此,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一般而言,常見的自殺徵兆包括以下幾點:
一、情緒變化:表現出情緒低落或異常平靜,可能在社交媒體或功課中寫下消極、道別或異常的內容。
二、人際關係疏離:孤立自己,不參與朋友或家庭聚會等社交活動。
三、處理個人物品:將自己喜愛或重要的物品贈送他人,或整理遺物。
四、對未來感到無助或絕望:感到希望渺茫,認為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善,且伴隨內疚、自責或低自我價值感等負面情緒。
五、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生活習慣變化:對以往熱衷的事物突然失去興趣,且出現注意力下降、睡眠或飲食習慣變化。
六、談論自殺或死亡:多次提及或詢問與自殺、死亡相關的問題,或交代後事。
她說,當孩子出現自殺徵兆,或是在談話中發現孩子透露自殺念頭時,這時請父母帶著關懷和同理的態度,好好傾聽其自殺想法或感受。此外,父母也可以透過下列方法,給予適當的因應措施,一起協助孩子渡過難關。
適當措施助孩子渡難關
一、直接坦白詢問孩子的自殺想法或感受:當父母發現孩子說出想死或類似的話語時,請不要覺得孩子小題大做,或認為孩子是為了引起關注而隨口說說,更不要回避不談,這會讓孩子覺得孤立無援,因此打消求助的念頭。許多家長擔心如果跟孩子談論自殺,會增加孩子實施自殺的風險。事實恰恰相反,真正想自殺的人,很有可能因為談論了自殺,負面的情緒得了一個出口,反而降低了自殺的風險。與孩子談論時,切勿批評或不斷說教,例如要孩子想開點、不要玻璃心、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等。這些安慰不但無效,孩子可能因感受到害怕或不被理解,不願透露內心真實的感受。
二、評估孩子的自殺風險:父母可以根據孩子描述的自殺想法,評估其自殺風險的危險性。具體的自殺評估包括在何時、選何地、用何物、如何做、與和人等。如果孩子有自殺的念頭,但沒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方法,並且過去沒有實施過自殺行為,那麼孩子實施自殺的可能性較低,但也別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關注。相反地,如果孩子曾有過自殺行為、還有具體的自殺計劃,包括執行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等,那麼孩子可能實施自殺的風險較高,父母應立刻尋求專業協助,甚至在危機時刻強制送醫治療。為確保孩子的安全,切勿讓孩子取得自殺工具或獨處,避免一個閃失,發生了憾事。
三、幫助孩子轉介資源和陪伴:大部分想自殺的人並非想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自殺者往往在生與死之間的念頭來來回回。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並鼓勵和陪同孩子尋求專業幫助,如學校輔導老師、社區註冊心理輔導員、臨床心理治療師,或是精神科醫生。專業的資源介入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內心的痛苦,併為他們提供應對壓力和負面情緒的策略,從而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的希望,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