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
发布: 7:00am 28/11/2024

卫生部

自杀

网红

社交媒体

心理健康

卫生部

自杀

网红

社交媒体

心理健康

蔡佩穎.宣導心理健康是否應借力網紅效應

政府應優先投資於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而非單純依賴網紅效應這種短期、表面化的解決方式。

衛生部副部長魯卡尼斯曼在國會下議院透露,該部計劃通過網紅來宣導民眾關注心理健康,採用網紅效應以改善國內日益嚴重的自殺問題。此報道一出,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群嘲,臉書熱評裡的“珍惜生命,遠離網紅”字眼更是顯得極為諷刺。

ADVERTISEMENT

民眾對網紅的戾氣並不是空穴來風,縱觀近期有關網紅的事件幾乎全是負面新聞。而衛生部有意把宣導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務交予網紅,此舉著實令人費解。目前來看,大部分民眾對網紅的印象欠佳,自然也無法接受由網紅來宣導心理健康。

網紅可以說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因此由他們來倡導心理健康相信會有兩面效果。一方面,網紅在社交媒體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也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由他們來倡導心理健康也許能引發共鳴。網紅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更貼近年輕人的日常生活,能有效降低心理健康話題的嚴肅性和隔閡感,成為傳遞心理健康信息的有效途徑。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是一項嚴肅的課題,其涉及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專業領域。然而,許多網紅並不具備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或背景,倘若他們在宣導過程中傳遞的信息不夠準確,可能會引發誤導的情況出現。更重要的是,網紅形象具娛樂化特性,民眾難以將網紅與心理健康兩者聯繫起來。

況且,網紅的核心之一是商業化,他們的內容製作往往以流量和盈利為導向。如果網紅將宣導心理健康與其它商業推廣混為一談,把心理健康內容包裝成一場“秀”或視為商業合作的宣傳工具,可能會讓民眾質疑活動的真實意圖。民眾認為這是一種表面的營銷手段,並沒有真正關心社會問題,弱化了宣導工作的嚴謹性。

通過網紅宣導心理健康,或許能在短期內引起關注,但這一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改善自殺問題,反而會忽視心理健康問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能有效解決導致心理問題的深層次因素。因此,政府應優先投資於心理健康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而非單純依賴網紅效應這種短期、表面化的解決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