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們以種族主義的玩笑及帶有防禦性反駁的言辭,給這個問題蒙上了一層陰影。當然,這本可以用理性的觀點進行更好的討論,但一個簡單的招牌問題卻演變成了一個全國課題,而且還涉及到有毒的種族和語言角度。
ADVERTISEMENT
吉隆坡市長麥慕娜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被稱為種族主義者。畢竟,她嫁給了一位華裔丈夫,她的孩子也被送入華校。
10月份剛剛接任的該名市長如今發現自己陷入了招牌風波。大多數媒體報道,尤其是社交媒體都在渲染吉隆坡市政局將大力整頓未在招牌上使用國語或淡化國語的商店。由於命令並非來自她本人,這讓曾擔任威省市政局主席的麥慕娜措手不及。
實際情況是,這是一項持續性工作,因為根據廣告條例,這項要求自1982年起就已存在。而不是大力整頓。很顯然,除了國語之外,還允許在這些標牌上使用其他語言,但國語必須優先。
政客們以種族主義的玩笑及帶有防禦性反駁的言辭,給這個問題蒙上了一層陰影。當然,這本可以用理性的觀點進行更好的討論,但一個簡單的招牌問題卻演變成了一個全國課題,而且還涉及到有毒的種族和語言角度。
首先,讓我們看看事實。市政局已為吉隆坡超過12萬家商店和超過1萬9000個招牌發出了準證。其中,在2024年1月至11月期間,因違規而發出的通知書只有55份。在這55份通知書中,有24家已同意按要求進行必要的整改。這些違規者是那些完全沒有使用馬來語或根本沒有招牌的人。
我們中的許多人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其中包括11家只使用中文招牌的餐館和商店,它們大多是吉隆坡燕美路(Jalan Imbi)的火鍋店。其他涉及的商店由孟加拉和緬甸人擁有,他們也無視使用國語。這些招牌大多位於武吉免登、富都、敦陳修信路及市內其他地區。武吉免登有一家由阿拉伯人經營的店面被要求取下全阿拉伯文的招牌。
檢查這些招牌的任務屬於執法和安全單位的管轄範圍,這是他們的例行工作。在這場混亂之中,如果隆市政局選擇性地採取行動,為何許多場所的英文名或品牌名比國語還大,卻仍獲批?
吉隆坡市政局解釋說,如果根據1956年商業註冊法令、1965年公司法令或1966年社團註冊法令註冊的商號、協會或公司,包含非國語的字眼,則無需將這些字眼翻譯成國語。
簡而言之,市政局不會堅持將星巴克或肯德基翻譯成國語,因為這些都是註冊品牌,也不會堅持將馬哈迪曾經擁有的The Loaf翻譯成國語。到底該如何將ZUS Coffee或The Loaf翻譯成國語呢?
不過,在招牌上加上“Restoran Hot Pot”(火鍋店)並不難,也不必爭論這些商店是否只接待中國遊客,因為其他語言也是允許的。如果我們按照這種邏輯,認為只有出於商業原因才必須使用中文,那麼緬甸、孟加拉和阿拉伯人也會以同樣的理由認為他們不需要使用國語。
正如《當今大馬》評論員齊克里卡馬魯佔(Zikri Kamarulzan)在11月25日發表的文章《使不使用國語,異教徒商家總是錯的》(Guna Bahasa Melayu atau tidak, peniaga kafir sentiasa salah)中所問的那樣,有時使用不準確或不恰當的國語也會很棘手。
“讓馬來人知道商店招牌上的中文意思是“阿宗肉包”(Pau Babi Ah Chong)重要嗎?
他指出,2021年,本地一家使用“Timah”為酒精飲料命名的釀酒公司激起了一些人的憤怒,理由是該公司和相關產品沒有尊重“我們人民”的敏感。
“同時,一家快餐連鎖店為了保護馬來人的敏感性,把root beer的名字改成了“RB”,齊克里寫道。
好吧,常識基本上有存在的必要。至少Ramly Burger員工理解我是要加熱狗(hot dog),而他也不會覺得被冒犯。
當馬哈迪走進一家商場,發現有幾家店面在使用中文,他非常生氣,立即說:“我感覺自己來到了中國”。不出所料,中國和香港對此進行了大幅報道。
也許他現在應該去武吉免登走走,然後意識到如今看起來就像“我現在在一個阿拉伯國家”,但我們都沒有抱怨,因為從正面來看,他們迎合了阿拉伯遊客的需求。
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如果阿拉伯人能夠支付得起這些商店的高昂租金,那就請便吧。
這裡的問題是,作為馬來西亞人,而不僅僅是馬來人,我們希望這些餐館和商店也能為顧客提供馬來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同樣的,儘管我們是華裔,但能聽懂中文或說華語的人並不多。例如,如果我在燕美路的一家中餐館用餐,我希望菜單是英文的。
無論如何,本地穆斯林顧客的數量比中國遊客多,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餐館都改成了清真餐館,或者至少不含豬肉,而使用國語或英語總是有幫助的。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張慶信的辯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負責吸引中國遊客,而中國遊客已經變得富裕起來,並以其高消費能力而聞名。
他說,吉隆坡市政局的執法行為導致了“情緒反彈”,跨越了“不必要的界限”。
這位砂拉越政治人物擔心,遊客對馬來西亞的負面印象會影響我國在遊客中的聲譽,尤其是考慮到2026年馬來西亞旅遊年。
誠然,現在國外很多機場都在廣播中使用中文,而泰國甚至在入境處為中國遊客設立了專門通道。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名牌店在倫敦或巴黎聘請了會說中文的服務員,以取悅中國遊客。但哈羅德(Harrods)作為一個品牌,其招牌上的英文依然醒目。沒有中文。甚至連小字體都沒有。但這並無阻中國遊客蜂擁而至。
真的,我們的政客需要更好地論證。最不幸的是,“被圍攻”的心態繼續在我們中間盛行,無論我們是什麼種族,都傾向於從種族立場角度出發。
馬來語是我們的國語。無需多言。條例闡明允許使用所有其他語言。幾乎所有餐廳和商店都遵守這一規定,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英語優先。看一看我們的四周。
最後,虛偽的政客們——在他們的選區競選活動中,允許出現全中文或全淡米爾文的招牌和橫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