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82岁的我,经历过无数政治和社会动荡,也早已对历史的反复轮回见怪不怪了。然而最近的事态发展却让我深感震惊和恐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正遭到公然破坏。不得通过武力获取领土的禁令、在冲突中保护平民的义务、对自卫权的限制,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使命都土崩瓦解,也鲜有人关心其后果。
在乌克兰和加沙,被武器化的侵占行为成了一种争端解决手段,平民被当作炮灰,自卫权被扭曲成报复和复仇的借口——发生在加沙的这类行为几近于种族灭绝。同时美国和俄罗斯一再滥用手中的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致使其沦为一个连呼吁停火都无法做到的无效力机构。在这场地缘政治混乱中,那些曾经遭到普遍谴责的法外杀戮如今却被视为胜利的象征。
ADVERTISEMENT
这种崩溃反映了多边安全体系迅速向由三大强权主导的多极秩序的转型,每个强权都只想保护自身利益和扩大势力范围,导致世界其他地区日益变得不安全。当今全球格局中的唯一铁律似乎就是只要实力足够强大,政府就算大开杀戒也无需承担后果。
国际规则和规范的侵蚀还被显而易见的双重标准行为所加剧。西方国家对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行动的无条件支持——一再以“以色列有权自卫”为理由——与对俄罗斯施以的严厉经济制裁形成了鲜明对比。虽说俄罗斯发起了乌克兰战争,正如哈马斯在加沙所做的那样,但鉴于以色列对国际法的违犯行为数量之多、程度之重,使其实际上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对双标感受最真切
发展中国家对这种双重标准的感受最为真切,那里的人们普遍认为各大民主国家对人权的承诺仅限于自身国界之内。而由此产生的深刻不公和虚伪感则加剧了全球南北方之间长期存在的不信任。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恰好是在人类面临三大需要密切国际合作的生存威胁(气候变化、核军备竞赛和人工智能崛起)之际出现的。
气候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全面的环境灾难,愈发频繁且严重的风暴、洪水、干旱和野火就是明证。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无法得到大幅削减,全球变暖幅度预计将突破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2℃门槛并在本世纪末达到3℃。然而国际社会却无法就避免灾难所需的行动和融资达成一致。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退出了巴黎协定,估计这回也会故技重施,而这可能会使迈向有效气候行动的进展陷入停滞。
同样,减缓核威胁的努力也已退化为一场疯狂军备竞赛。与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关于“核战争没有赢家且永远不该爆发”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一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现在公然炫耀其武库。比如俄罗斯就多次威胁要在乌克兰部署战术核武器。而规管世界两大核大国武器库的最后一项协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将在2026年初到期。
合作和妥协 唯一前进道路
像核武器一样,我们也需要全球监督与合作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但在当前这种对抗与边缘政策的气氛里美中俄三国之间几乎不可能达成有效合作。
而国内和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则是全球不稳定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因素。经济上的悬殊差距加上公众对精英的不信任助长了近年民粹主义的激增。这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历史表明失控的不平等状况会为专制和法西斯主义领导人的崛起提供肥沃的土壤。
对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和包容的安全秩序,全球军备竞赛就将加剧,而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也会因此增大。孤立主义和贸易战——这将阻碍经济增长并用拳头取代法治——可不是答案。相反各国政府必须认识到合作和妥协才是唯一前进道路。
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尽管全球化不乏缺陷,但却拥有明确的益处。面对当前各项巨大挑战,我们既可以努力确保所有人的自由与安全,也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世界陷入混乱。而对于那些认为这只是空想的人,我可以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判断:如果不重新致力于自由、平等、人类尊严和团结,我们就极有可能遭遇集体毁灭。
穆罕默德·巴拉迪,国际原子能机构荣誉总干事,埃及前副总统,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Project Syndicate 1995–2024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