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沒有中國華為或百度般急速發展人工智能(AI)的企業,更沒有如美國輝達、微軟、OpenAI這樣的明星企業。話雖如此,本地也有不少公司專注於AI業務。
大馬數字經濟機構(MDEC)已把141家AI解決方案提供商納入了國家數字生態圈。這些公司提供機器人學習、自動化、數據化採集管理和自然語言等技術。
截至今年7月,這些公司創造了10億令吉收益。對比整體經濟,此數目相對微小,但都是地道的“大馬製造”,業務涉及服務、金融、數字城市、農業科技等領域,是這個新興行業的火苗。
大馬的AI公司應該不只這些。在前沿的行業經營高端技術的企業,實際經歷著什麼情況?
《投資致富》採訪數家以AI為核心的公司創辦人,在得與失之間,他們發掘到本地AI的機會。
林道欽:看中AI無限超能
採訪的其中一家AI企業是Wise AI,主要從事數字身分技術開發,包括面部識別、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eKYC)及自動化機器學習(AutoML)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能為金融公司和政府機構等加快效率並防止詐騙。我們的服務已延伸到零售業的電子錢包臉部識別和身分證掃描。”Wise AI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員林道欽說。
ADVERTISEMENT
他的兩名夥伴分別是臺灣和本地大型科技公司的前研發人員,對於臉部識別技術早有認識。
“我們意識到AI最終能發展成為超人工智能(ASI),潛能無限且適用於所有行業,未來有很大的機會,因此決定投入這個行業。”
小模型AI是本地業者機會
林道欽認為,各行業都要有AI專才來應付需求。從中他看到,本地的AI開發機會,將是在小模型技術,即是為不同行業建設AI模型。
“雖然大模型如ChatGpt是趨勢,但要投入上百億資金才可做到。本地AI公司應望塵莫及。”
他建議業者可以從小模型入手,專注在各領域開發AI模型,例如專門為物流業客戶而設的AI方案。
“所以我們也會提供人機語言或自動化學習系統,為企業客戶集合數據打造系統。之後,他們的人員自己輸入資料即可,無需AI工程師幫助,也能訓練各自的系統。”
林道欽指出,小模型開發成功就是為各行業的公司量身定製“無限”的AI模型。
他解釋,AI的意義在於能改變人和電腦的溝通方式,無需艱難複雜的編碼和指令,就像一般人溝通。
“所以說AI是無限的。而我們就從小模型下手,為各家做出一套。”
近幾年因GPU和深度學習機器出現,AI才崛起成為大趨勢。但林道欽說,在2015年開業時,他們經歷不少挑戰。
研發耗時燒錢
首先,前期研發過程耗費巨大成本和時間。他們研發的臉部識別技術,前後花了3年多時間,主要支出是用在人力資源。
“研發成功後要送到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認證。結果我們被認證為全球排名第25位,接著還獲得ISO 30107認證。”
2018年正式推出市場時,AI應用市場仍未成熟。潛在客戶都不明白Wise AI在做什麼。
林道欽笑道,一段時間後他們才獲得第一批客戶。最初採用其臉部識別技術的是國家銀行旗下的組織。如今其客戶群已擴展至IT公司、銀行、保險公司、電訊和零售企業等等。
他觀察到,通常大企業如金融機構會率先接受先進科技且捨得投入資金。畢竟AI技術準確安全地驗證客戶,最終能提升效率和節省成本。
“有研究指出,若銀行客戶身分驗證從線下轉到線上進行,能減少高達95%成本。這也就是AI技術商的機會。”
200人應徵AI工程師 僅1人合格
從事研發最關鍵的資源是人才。不過林道欽感慨,AI人員“不好找”。
他透露,近期其公司招聘AI工程師,收到了200多份申請,面試後篩選出20多位。應徵者接受內部考試後,最後只聘用1人。
人才難求的原因之一,是此職務沒有特定學科要求。林道欽指出,他們要求的AI工程師,並不一定是電腦科學或IT畢業生。
“編程只佔工作的30%,70%在於數學能力。所以,持有數學和統計學位的人會比較合適。”
他認為,本地仍缺乏AI相關學科畢業生。而一些AI大國如中國早已設有AI實驗學校和課本。我們近期才趕上,在一些大學設AI學科。
此外他表示,請人時還會考量一個與科技無關的能力——解決方案的能力。終究,AI技術是為了解決各行業問題,提供有效做法,只有學術知識並不可行。
“資深的AI人員更稀缺。”林道欽說,很可能是人才外流所致。延伸下去,本土AI人員實戰經驗普遍不足。
物以稀為貴,他指出,剛畢業的AI人員起薪也會比一般畢業生高薪。
缺乏可用行業案例和AI服務商
由於大馬AI業還在雛形,林道欽看到,我國AI從業員缺乏可用的各行業案例。
“製造業、醫療業等各行的案例是什麼?沒有先例,在不同行業執行AI任務時,難以找到適當的參考例子去應用。”
此外他發現,本地不少公司都有IT部門,但IT人不一定懂得AI,管理人不得不往外求援,然而市場上的AI解決方案供應商並不多。
實戰培訓加速添加人才
要如何解決AI人員荒?林道欽認為,從學府開始培育是必須的,但根據現況,也許商界“等不及”學生們畢業。
“比較快的方式是讓行業和學術界配合。例如臺灣的人工智能學校,那是其政府的倡議,讓AI師資與產學界合作,密集培訓技術人才。該學校在2017年起運作,據知已經培訓了2000多間公司。”
他指出,以實戰培訓方式能加快增多AI人員。IT公司不妨讓其人員去培訓,或能因此成為AI供應商。
他還看到,近年多家大型科技企業來馬建數據中心,並不只是利用我國穩定而實惠的資源,還會為本地科技業帶來增值活動,幫助提升本地AI技術。例如,谷歌雲已承諾與金務大集團合作推出AI技術培訓項目。
林金華:AI是可續方案
另一家受訪的企業是Crea8 Capital,以AI技術為客戶進行個性化投資組合,屬於“人工智能投資顧問”。
“用AI技術驅動投資,得以評估風險和收益,比較可續,客戶無需犧牲收益或承擔更高的風險。”Crea8 Capital私人有限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員林金華博士說。
他指出,其公司的市場目前涵蓋全球股市、交易所指數基金(ETF)和債券,技術已獲得專利。
“我們的團隊主要是軟件開發人員,為客戶實現項目而存在。而我本身是特許會計師(ICAEW),在劍橋大學念博士期間學習了編程。”
他認為,AI業者同時有商業經驗和科技能力,或許會較有利,畢竟這行將面對的是各行業顧客。
求才尋資難 科技企業應找支援
創業的過程中,他也深刻體會到,尋求資金和合適的人才是兩大挑戰,尤其是研發人員成本。在這方面,他認為AI公司不妨考慮當局提供的支援措施。
例如,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推出了數字創新基金(DIGID),資助研發技術的小企業。Crea8就是受助者之一,有了資金,研發工作才得以繼續。
此外,為了加速採納人工智能,數字部表示將通過MDEC為中小企業提供3項新補助,即數字內容補助、大馬數字催化劑補助,以及大馬數字出口補助。
雖然有難處,但林金華仍希望做到3件事。一是繼續投入成本做研發,以尋找更好的投資解決方案。二是尋求可以帶來多贏局面的合夥關係。
至於第三件事,他強調應該協助這個領域培養更多人才,緩解AI人難尋的問題。言下之意,AI企業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資金和人才實力。
但人才庫要從社會汲取,林金華寄望於當局的舉措,“隨著AI趨勢擴大,政府應會進一步投資在AI人才培訓,或與一些國際機構合作提升技術。
他建議,如今的AI人才培養,應專注於機器學習(ML)、數據科學和相關的教育計劃,才能為行業提供迫切所需的人。
大馬缺3萬工程師
今年5月,首相在AI樞紐推介禮時指出目前我國還缺少3萬名工程師。此外,在2027年大馬需要6萬名高技能工程師。
國家人工智能藍圖裡坦言,AI人才短缺的確是有關企業最大挑戰之一。根據其調查,各種AI相關職位需求翻倍,尤其是AI架構師,在這5年的需求會激增328%!
該藍圖指出,目前職場上的AI專長都是從現有的科技員工提拔。雖然也可以從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科畢業生遴選。問題是,目前大馬僅40%大學生是理科生,未達到60%的先進國標準。況且,AI專才是需要積累經驗的職位……
劉哲涵:內部栽培對的人
第三家受訪的是LEAD科技學院,業務從數據分析拓展到AI自動化方案和模型建設,並且是一家培訓學院。
LEAD科技學院創辦人劉哲涵博士本身是數據科學家,在經營數據分析工作時,發現到很多企業客戶的員工需要學習應用系統,因此決定投入培訓工作。
“大企業客戶都想進行數字轉型、提升數字能力,也有的要進階至AI模式,例如建模型、開發AI應用;有的專業人士如工程師、財務規劃師要學習數據分析,更好地做決策和了解客戶,數字營銷人員則希望學會自動創建3語內容來保持競爭力。”
觀察了本地AI業,劉哲涵也認為,不管是編程、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建模,各方面的技術人員都很稀缺。
據他所知,不少受過培訓的專才已流失到新加坡和美國等地。儘管如此,仍必須繼續培養不同領域能力的AI人員,才能應付各行業客戶需求。
他本身的經驗是,直接聘請到適合的人比較難,因此會先請擁有相關技術的人,比如網絡工程師或軟件工程師。入職後再提供內部在職培訓,最終栽培出合適的人。
所以如今他的公司有數據工程師和分析師、數據科學家、軟件工程師、懂得機器學習的工程師等等。這樣一來,從蒐集數據、分析數據、跟客戶深入瞭解商業動機和商業問題,接著進行測試和改良、讓建模型上線、投產運用,到最後評估和調整,各方面俱到。
考慮到其他公司也有同樣需求,他的學院推出了AI工程師認證課程,有助增加本地AI專才,拉動行業發展。
“越來越多外國科技巨頭來馬設立數據中心,應該也會有不少外國專才隨著到來。希望這樣能吸引外流人才回國,參與這場重大的技術變革。”
中小企市場龐大
人力培養需要時間,尋求資金仍須努力。但畢竟這行剛崛起,AI業者更多是本著研發科技的熱情,看好這行有廣闊的開拓潛能。
上一期文章提到,大部分中小企業未應用AI,而關鍵是大馬有90%以上的公司屬於中小企業。
劉哲涵看準這一點,認為本地AI公司最大的商機,在於協助龐大的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數據分析和自動化。
“若能滲透中小企業,為它們實現數字化轉型、利用數據驅動決策,並通過自動化提高營運效率,那麼這行會有巨大發展空間。”
從大環境來看,劉哲涵認為,我國應該不難發展成為東南亞AI語言服務樞紐,獨特優勢是多語言環境和資源充足的基礎設施。
他指出,其公司致力推廣語言模型技術在各個垂直領域應用,以儘快助企業降低技術門檻和營運成本,使AI廣泛應用於各行業。
“企業可以成為小型語言模型的使用者,開發各種軟體和解決方案。此外,‘AI代理’的應用可能更加普及,幫助各行處理重複性的管理工作。”
林金華則指出,他和兩名夥伴一直相信,AI和科技的力量能提供高質量和個性化方案。
“我們曾為一家基金機構在大馬推出投資海外的基金,採用AI方式,無需增加員工和成本即可成事,這就是AI的能力。”
他強調,有AI驅動的服務,終究能帶來更好與更方便的結果。
AI企業商機挑戰並存
大馬AI剛萌芽,在未成熟的地帶,AI商以小為美髮揮著各自的技術為各行業服務。
它們利用這個新市場,一邊獲取商機,一邊面對挑戰,最終能有助商界與人民加強AI應用能力和提升效率,趕上時代趨勢。
正如MDEC所指,這些企業在新興領域裡推動AI生態系統,作為先鋒般的存在。日久了,應能加速各行業AI化,貢獻大馬科技經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