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日综合电)近年人工智能(AI)加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AI对环境影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汪鹏等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测算显示,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可能激增近1000倍。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线上发表在《自然·计算科学》。
ADVERTISEMENT
根据联合国机构今年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垃圾的产生量相比2010年增长82%,达到创纪录的6200万吨,相当于全球每人每年产生7.8公斤电子垃圾。
尤其生成式AI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发展、应用十分依赖于底层硬体规模的扩大。
中国《科技日报》引述汪鹏表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最激进的发展模式下,生成式AI在2023年至2030年产生的电子垃圾累积量或将达500万吨。预计产生电子垃圾包含150万吨印刷电路板、50万吨伺服器电池,且可能含有铅铬等有害材料若处置不当将带来严重环境危害。
此外,据《202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也显示,电子垃圾产生量增速远高于回收量。2022年产生的6200万吨电子垃圾中含有3100万吨金属、1700万吨塑胶和1400万吨其他材料(矿物、玻璃、复合材料等),其中仅不到四份之一被妥善收集并回收利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华盛顿28日综合电)根据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指出,目前GPT-4o图像模型已经展现出对动画风格的极高拟真度,尤其在模拟吉卜力工作室的细腻手绘风格,大大超越Google Gemini与 X的Grok等产出成果;与此同时,生成式AI对侵犯版权的争议,又再度被推向舆论高峰。
针对这波“AI模仿动画”的创作风潮,芝加哥知识产权律师Evan Brown受访表示,这些图像生成式AI目前在法律上确实是处于灰色地带,目前根据美国著作权法,“风格本身不构成著作权保护对象”,因此Open AI等AI公司透过模型生成“近似吉卜力风格”的图像,在法律上尚无构成明确侵权。
未获权充训练是否“合理使用”
然而,如果这些AI模型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撷取大量动画片段作为训练资料,就可能涉及著作权争议。此类案例已在美国法院中成为争论焦点,具体是否构成“合理使用”(fairuse)仍待司法厘清。
目前AI侵犯版权争议层出不穷,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等多家媒体与出版业者,已对Open AI 提出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新闻内容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其他被指控的科技企业还包括 Meta、Midjourney等AI图像平台。
Open AI原先预计,将免费开放此功能给ChatGPT的广大用户,但Open AI首席执行员阿尔特曼周三却宣布,“ChatGPT的图像功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受欢迎,尽管我们原本的预期已经很高,但由于需求量远高于负荷,因此新推出的AI图像功能将推迟向免费用户开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