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日綜合電)中國政府近期出爐多項措施以幫助債臺高築的地方政府化債,但美媒《華爾街日報》稱,所採取的舉措只是杯水車薪,地方政府部門正在想方設法填補窟窿,例如削減醫療福利和追繳數年前的稅款,但各地的欠薪問題日益增多。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星期日的報道,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汕尾上個月有數十名醫務人員聚集在一家公立醫院大廳要求支付被拖欠的薪資和獎金。一些人身穿醫生袍和手術服,手中舉著寫有“我們要吃飯”的白紙。江西宜春市一些退休職工數週前聚在一起,抗議已有數月未收到養老金。
ADVERTISEMENT
報道稱,雖然勞資糾紛在中國並不罕見,但最近社交媒體上出現的此類事件增多,表明中國許多地方政府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隨著土地出讓等傳統收入來源驟減,中國各地一些城市難以應付所揹負的數兆債務,其中大部分是表外借款。
這一現金短缺問題威脅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地方政府實施了中國的一大部分投資活動,而作為公務員的僱方和私營企業承包項目的來源,地方政府的資金問題也間接影響到家庭財務。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已誓言將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令中國停滯不前的經濟面臨更大的風險。
報道說,中國政府上月公佈多項方案以解決地方政府的鉅額債務問題,但相關舉措只是杯水車薪,各地方政府部門正在想方設法填補預算窟窿,包括削減醫保福利和追徵未繳稅款。
據總部設在香港的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已發生約1200起勞工被拖欠薪資或其他與薪資相關的抗議活動,而去年此類事件逾1600起;而這一數字在2022年約700起,2021年約900起。
中國政府表示,截至去年底,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規模為14.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8.78兆令吉);但經濟學家認為隱性債務總額在7兆至11兆美元之間。經濟學家還估計,其中多達80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風險較高。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史宗瀚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中國一些省份的每月償債額去年一度達到每月收入的125%。
中國政府近期試圖透過一項人民幣10兆元的計劃來解決這個問題,該計劃將地方政府的表外債務置換為旨在減輕財政負擔的新債券。這些債務置換方案推遲了到期日,但並未償還欠款。
史宗瀚表示,這將緩解一些地方政府的現金流壓力,但總體來說影響將相當有限。
預算緊張已導致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務中斷。在武漢、大連和廣州等城市,公共醫療體系削減了醫療福利;河南商丘一家公車公司去年因資金短缺差點停運。
地方政府正在透過要求企業核查可追溯到數年前的未繳稅款來尋求收入來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