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豐饒的現代,孩子的校園生活更豐富多彩,學校會組織參觀博物館、觀光旅遊等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而畢業旅行的地點和費用更幾乎是每年的話題。
學校在為學生挑選旅遊目的地時,會優先以什麼為考量?帶學生出門旅遊又面臨什麼挑戰?離開父母的旅行,能教會他們什麼?
ADVERTISEMENT
南益華小副校長黃世潮分享,每間學校主辦校外旅遊的次數均有不同,教育局也無相關規定,一切視乎校方想用哪種方式給學生留下怎樣的紀念。
對他而言,每次策劃類似的出遊活動時,價格與學生年齡是決定行程的兩個關鍵因素。
“其實最重要、最現實的就是價格,要先從價格方面來考慮;第二就是年齡的問題,因為畢竟是小學生,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生還很小,所以往往是一日遊,如此比較方便。”
“六年級的學生可能就會有過夜的安排,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等等。”
有時候他們亦會問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在班上投票表態選出最想去的地點,如果大部分學生表示想出國如新加坡,可能也會列入考慮之內。
“同學都會很期待的。”
儘管會尊重學生的意願,但老師也瞭解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畢竟出國費用不低,因此會先納入考慮,隨後校長與老師開會深入討論再做決定。
“首先我們的流程是先詢問學生的意見,學生大概選了一些地點之後,我們再看那個地點適合進行怎樣的活動。”
比如雪隆區巴生河流域一帶的商場,會有偏向探險類的遊戲;提前體驗多種職業的兒童遊樂中心;或是到鄉下地區體驗鄉村生活等等。
他展示了數本由各家旅遊社提供的教育旅遊配套宣傳冊,行程從一日遊、兩天一夜到三天兩夜,最多不超過4天,價格自一百多令吉至八百多令吉不等。
結合參考旅行社建議,選擇適合學生去的地點,再經過一輪比價後再敲定目的地。
“我們也會看哪些真的適合他們的,我們就會去,像是到適耕莊抓泥鰍,我記得還有一次到十八丁去看養殖場。”
他提到,一般這類的出遊活動是交給旅行社安排,因為旅行社能協助準備很多文書工作、交通、住宿安排,確保景點或活動場地具備執照,保障師生的安全。
規劃行程不簡單──需要教育部審核批准,行程不可隨意更改
“安全”是教育局對學校組織學生旅遊的首要條件和要求。
當行程中出現水上活動或探險活動項目時,該部門會要求相關公司呈上符合規範的執照,校方需要連同那些執照、行程表、價格等文書,以及家長同意書一併提交、審核。
只有經過教育局審核批准後,他們方能成行、出發。
“有時如果費用太高了,他們也會退回給我們,叫我們重新衡量。”
他提到,就在2023年7月,教育部推出了新規範,要求校方一一列明行程的費用,以每人收費500令吉的行程為例,包括多少餐,膳食費、交通費、入門票分別是多少錢等等,都必須清楚詳細列明。
“其實以前一直都有規範,去年重新檢討後,又再更新一份。”
親子出遊時可以隨心所欲停靠休息站,或發現意料之外的桃花源,想多停留一會兒,享受多一分愜意亦未嘗不可。
然而學校組織的學生旅行,則稱得上“一板一眼”。
當校方呈交的行程經過教育局批准後,就不得私自更改,亦不能臨時加插或更動地點。嚴格來說,從離校到返校,每個停留的地點都得報備,還得精準掌握時間。
“要考慮到回程的時候會不會塞車?如果塞車,就變成過夜的行程,那又是不同的說法了。他們(教育局)要非常詳細地瞭解時間、行程等細節。”
“其實教育局現在一直在更新作業程序和流程。”
帶學生出遊不簡單──安全和紀律是最大挑戰
許多父母之所以不願意帶著年幼的孩子出門,最主要原因莫過於“麻煩”,試想想帶1個或2個孩子出門就頭疼不已,學校老師要在同一時間帶一大群同齡孩子出遊,所需面對的難度大概是“地獄級別”。
若一對夫妻出遊,最多可能帶3到4個孩子,那麼他們的比例大約為1:2。從前教育局給予校方的比例是1:10,後來就改成1:7,即一個老師帶7個學生,工作量之重不言而喻。其中,“安全”和“紀律”就是首當其衝的挑戰。
“只要紀律不嚴就會影響安全。”比如曾有其他學校組織外地旅行,有學生想趁著午夜時分大家入睡之際戲弄同學,打算從自己房間的陽臺跨到隔壁陽臺,幸好老師及時發現,成功阻止一場可能發生的悲劇。
因此,如何為學生分配房間也大有學問。
“我們分配房間時,也要知道把比較調皮的學生和個性文靜的學生分配到一個房間,不能將調皮的孩子全分到一個房間裡。”
“所以安全真的是(挑戰),因為意外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我們只能夠一直不斷地提醒學生 。”
還有一次是該校學生的怡保之旅發生了一起事故,當時酒店工人剛完成廁所的清潔工作,下水道的蓋沒有蓋上,結束行程後學生回酒店準備休息,沖澡時不慎滑倒,腳趾被割傷流血,最後送醫縫針。
“真的要重視安全,畢竟是人家的孩子。”
此外,年幼的孩子自理能力可能不足,老師可能還要操心長髮的小女孩是否已經吹乾了頭髮,否則會著涼;尤其是小朋友最常丟三落四,老師往往需要提醒學生是否帶齊東西。
再來,每個孩子的飲食習慣不同,除了葷、素、清真,部分學生也許對雞蛋或花生敏感;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等,均是校方需考慮在內的範圍。
“有一些家庭可能經濟真的不允許,那他們去不了,我們也要照顧他們的心情。其實我們也很關注這個問題。”
他透露,若只有一位學生或兩位學生的家境窘迫,其實老師都會與行政人員協調商討旅費是否可以豁免,又或是家教協會可否資助。
“如果家長真的很想讓他去,可以視乎家長的能力範圍內能支付多少錢,剩下的我們可以商量,是具備伸縮性的。”
學生旅行的意義──一趟吸收與學習的旅程
黃世潮認為,“旅行”之於學生,實際上就是與一群朋友出門,加強彼此關係紐帶的時刻。
他將“旅行”二字拆解開來,“旅”即是一群人;而旅行指的就是團體的一大群人一起出去行走,一來會在他們的小學生涯裡留下一段特別難忘的回憶,再者與同學、朋友出遊的感覺有別於家庭旅行,會讓他們的友誼更加堅固。
師生亦能在旅途中增進感情,有助於老師發現孩子離開課堂後的另一面,從而找到“對”的方法教導學生。
“我們好像放下(師長)身分去跟他們一起玩,我們可以更瞭解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因為有時在課堂上,我們要完成課業,也沒有很多時間跟他們交談,有時候反而藉著出遊(促進了解),老師跟學生的關係變得更緊密。”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旅行,都能開闊孩子的視野,看見其他地方不同的風貌。如果說家庭旅遊是親子互相陪伴的時光,學校旅行則會為孩子提前做好迎接“長大”的準備。
他說,很多參加學校旅行的孩子,可能是第一次離家在外住宿,出發時會感到很興奮,到了晚上就會開始想家,可以說是提前預習離鄉背井的遊子心情;沒父母在側,必須自己收拾行李,結果可能會遺漏物品導致被父母責備,深刻的教訓會讓他們記得不再重犯;還得學會守時,準時與大部隊集合,否則可能趕不上車,耽誤下一個行程。
“有的父母會給他們零用錢去買手信,這時老師就會提醒他們該給父母買東西,他們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不會只買自己想要的物品。”
每一個環節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看似吃喝玩樂,無形中卻也在吸收和學習。
“畢業旅行”真的有必要嗎?
黃世潮是砂拉越人,他坦言當地學校並沒有“畢業旅行”的概念,這是由於路程遙遠,出遊成本更高的緣故。
“從美里到古晉,就是開車從南到北需耗費12個小時,如果你坐飛機,加上酒店住宿,其實費用非常高昂。”
“所以至今在砂拉越,畢業旅行並不算普遍。當然在古晉比較大的城市,可能有一些學校是有舉辦,不過我自己是在詩巫即中區長大的,我們小時候沒有畢業旅行。”
他形容,“畢業旅行”如同維他命,即便不吃亦能開心長大,有固然最好,倘若沒有也無關緊要。
“你有能力你可以多吃,如果經濟能力不許可,其實也沒有強求了。若是三餐營養均衡的話,其實(不吃維他命)對你的整體的身心靈的發展,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相關報道: 【旅行的意義/01】無價的陪伴,學習成長的旅程──帶孩子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03】出遊不一定要出國遊,用深度遊發掘大馬的魅力 延伸閱讀: 【逛博物館/01】你會逛博物館嗎?怎麼逛才不白逛一場? 【逛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逛博物館/03】博物館空間,如何化身說故事高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