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兩位陪伴了我們好幾年的作者——方肯與書簡說謝謝,又是專欄告一段落時,接下來,大家都要另找方向重新出發啦。
方肯起初寫紅斑狼瘡病友與自己患病的日常,後期續寫越來越活潑的兒子大頭小e的故事。書簡從一而終地寫經營咖啡館的苦與樂,啊不止,間中還閃過柴犬桃芋頭常常令人哭笑不得的身影。她們寫啊寫,那麼好幾年,相信已在一路伴隨的讀者心中有了自己的畫像。
ADVERTISEMENT
專欄和單篇文章的寫作不同。對作者而言,寫專欄很講求自律,能自律才有續航力。對內,專欄作者需能挖掘源源不絕的題材與發現,不能推說你今日無靈感;對外,則得有一定的讀者緣。讀者緣這東西說起來也不玄,不過是更能意識到讀者在哪裡、知道自己在和誰對話,這一點說到底便是,寫專欄更要有一種願意與人溝通的慾望與能力,於是成品才比較“好看”。不需要與全世界溝通,而是必須能與你設想的人群溝通。這樣,這樣大概就較能避免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或喃喃自語的尷尬了。以上那些理想的模樣,寫單篇文章恐怕也是需要的,但專欄更甚。
至於讀者,我想大多數讀者都期待專欄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啟發,或能說點自己沒有想過的東西。尤其在今天,隨手一抓網上什麼內容都有一大把的時代,個性、喜好、洞見等這些屬於個人特色,或無法被隨意攫取模仿的元素,更是最珍貴。隨時間推進,看著看著讀著讀著,作者的聲音面容立起來,高矮肥瘦立起來,大家慢慢變成熟悉的朋友(或是一天不罵就渾身不對勁的惡對手,哈),這就有趣了,這叫做牽掛,也就是專欄的作用。專欄寫到這種地步就叫一起過日子,有時候說成同船渡倒也不誇張。
很多很多年以前吧,報刊版位還很足的時候,聽說那時還有每天更新的專欄,同一作者天天出一篇,內容多是柴米油鹽的日常,或是最最update的城內新鮮事,非常及時性,很有現場感。日日追啊追,連續劇那樣,他們的生活,你比隔壁鄰居還熟悉。現在的處境啊,若還有誰令人如此地亦步亦趨,你跟進他臉書或哪個社交平臺還比較實際。
又聽說過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中文專欄,或豆腐文章這種文體發跡於香港,那時日報的專欄作者簡直是明星,衣香鬢影天天寫,名人軼事天天放,但有時候真的行情淡沒什麼話題,某個知名專欄作者便靈機一觸這樣寫:城中大事,某某宴會來了許多名人,其中包括aaa、bbb、ccc、ddd、xxx、yyy……一串名字列到底,湊足專欄字數就停了。這神話,餘生晚,也沒親眼見證過,第一次聽到時卻笑,笑得很不能自已,我的媽,編輯好大方。(不過這種事,第一個做的人姑且叫天才,後面的就別拷貝了——怕怕的編輯留)
香港專欄作者的快手神技,我倒是見證過一位。某年報社禮堂有講座,主講人有二,其中一位便是專欄作家陶傑先生。那天我的任務是司儀,坐在兩位主講人左近,一張長桌子,陶傑先開講,講完換給另一人。換手後,只見陶傑先生攤開了稿紙,就著長桌寫起來,如入無人境。等另一主講人換他,他接過話筒繼續講,講完低頭繼續寫。大家演講完,他的稿子便也寫完了,請報社同事把稿傳回香港去,他說,是即將截稿的專欄。專欄快手啊,果名不虛傳。
哎今日話真多。歲末嘛,需要趕的進度有點多,想完成的KPI也有點多,於是難免會囉嗦。回到編按正題吧,還是要感謝陪伴了我們5年的方肯與書簡,她們都是編輯心中很稱職的專欄作者,祝願兩人還有更寬廣的天與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