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
发布: 7:00pm 03/12/2024

安华

人才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

安华

人才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

刘凯迪.打造公平环境才能挽留人才

如果政府能够通过有效的对话机制,化解社会各界的顾虑,将“多元”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成果,那么挽留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对一个国家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国之重器”。再多的武器、再富的国库,但如果没有倍出的人才,一切终将败落的。因此,当日前表示,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积极推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为国家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并希望通过这一举措留住本地人才的讲话,画出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愿景。
 
然而,在实现人才强国目标的道路上,我国当前的政策框架和政治现实,却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和阻绊。倘若要做到真正挽留人才,我们显然需要更多更加深刻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共识。
  
我们都知道,我国多年来一直面对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数据显示,每年有大量本地高学历青年选择出国深造或工作,原因无外乎对公平竞争环境和职业发展的渴求。然而,现有的政策如土著固打制、公共服务领域的种族优待等,虽然其最初目的是为了保护及提拔特定群体,但如今却在无形中反向成了削弱国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屏障。  
 
特别是当高端岗位分配,若不以能力和竞争为导向,而是受到种族或政策框架的限制时,许多有潜力者自然而然会选择离开,因为他们无法在本地获得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不仅让本地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流失,对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会构成损失。  
 
如今团结政府虽然增加了对独中的拨款,展现了对多元文化的认可和支持,但要真正实现后续的人才挽留,则还需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纠缠已久的独中统考文凭。这一议题已争论多年,但其实只要把政治元素摒弃在外,则还是有解决的可能性。坦白说,如果政府无法摆脱种族枷锁,继续将本地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与种族挂钩,那么即便外资带来了更多高科技岗位,本地人才的流失问题依然难以根本解决。  
 
当下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虽然吸引了巨额投资,然而这些高科技产业对于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是否能够依靠本地教育系统和政策框架满足,仍是未知数。但如果本地的教育政策继续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或因政治政策的阻碍,那么这些投资所带来的岗位,可能最终流向外籍人士。最终本地员工在高科技产业中,只能处于低附加值的环节,这将与“为本地孩子创造高价值机会”的愿景背道而驰。  
 
其实执政者也心里清楚,要挽留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土著还是非土著,无论是统考文凭持有者还是其他背景的求职者,都应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然而,这样的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从而引发政治层面的争议,甚至是影响政权。这也是为什么历届当权者对这类课题总是含糊其辞。
 
现在首相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经济繁荣是需要政治改革的配合。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公平与平等是留住人才的基础。唯有勇敢面对政策改革的挑战,打破长期以来的种族与政治禁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却又必须面对的议题,如果政府能够通过有效的对话机制,化解社会各界的顾虑,将“多元”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成果,那么挽留人才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