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訊)紀錄片電影《紅磚:拉曼人的故事》藉由60年代末拉曼建校的故事,娓娓道出當代人辦教育和求學的不容易,《紅》片籌拍了2年,將於12月5日起在戲院上映,主演的藝人張順源表示,最無法接受自己在戲中戴假髮演出,為還原60、70年代的著裝和造型,他和其他男藝人都要戴上假髮,7歲女兒看了預告片後竟認不出他來。
張順源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剛接到劇本時我就問導演你可以找別人嗎?因為我今年40歲、女兒7歲,要我演一個剛進學院的年輕人,有點說不過去。”導演李世特表示,戲中會有不同造型,又指張順源樣子baby face,一直想辦法遊說他演出,於是他接下這個角色“阿源”,“我的角色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就是那個年代會帶點種族歧視的人。”
ADVERTISEMENT
張順源表示,自己並非拉曼生,一開始也不知道是要拍一部電影,“我去到圍讀劇本現場才知道,這部是有紀錄、敘事性的電影,戲裡最辛苦是要戴假髮,女兒看了預告片後認不出我,問‘爸爸在哪裡?’,每次我戴假髮出來都被笑。”
李宛璇:投入演出後很感動
《紅》片由李世特拍攝,主要演員為張順源、Alyssa李宛璇、阿里阿拉米(Ali Arami)及莫漢(E.Ramanamohan),昨日導演、3位演員(阿里阿拉米缺席)及拉曼理工大學(TAR UMT)現任校長拿督英特拉李仕偉教授出席記者會。
導演李世特表示,要把真實故呈現出來有一定的挑戰,而《紅》片是一個馬來西亞人的故事,不僅僅只是拉曼人的故事。李宛璇表示,剛接演時把焦點放在那個年代的裝扮上,“到真正拍攝時,才發現原來這個故事很有意義,投入演出後就很感動。”她也說,每天看男演員戴假髮演出是最搞笑的事。
會講華語、廣東話的印裔演員莫漢則說:“我之前有演過很多不同的角色,導演問要不要演,我看了劇本後覺得很好玩,可以演回60年代、爸爸年代的故事,最有趣的是,我4歲的女兒演我的妹妹。”
此外,因電影由1968年開始敘述起,一直橫跨到70年代,因此也觸及1969年發生的513事件,當時因戒嚴,學生被逼滯留在學校,張順源說:“這些都是比我們求學年代更早發生的事,可以知道一些當時讀書的小細節,比如學生住什麼宿舍、上課情況,他們經歷513事件戒嚴,今天若不是有份參與演出,也不會了解當時的情況,更何況是我們的下一代,歷史是應該被紀錄下來的,我們瞭解之後再跟現在的情況做比較,會覺得很感恩,很多東西得來不易。”
記錄創校發展歷程
《紅磚: 拉曼人的故事》是一部由拉曼理工大學推出的紀錄片影片,記錄了拉曼理工大學從1969年創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以及校園內的種族和諧與拉曼人對國家的貢獻。故事講述,在1968年3月24日舉行的馬華公會第18屆年度大會上,馬華公會總會長敦陳修信宣佈,該政黨將啟動建立高等教育機構的舉措,以幫助那些因未能獲得大馬教育證書考試MCE所需成績而無法繼續升學的學生。
當時的這一宣佈,為來自不同地區的美麗、阿源、拉扎裡和拉瑪帶來了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讓觀眾看到在當時動盪不安的政治背景下,投入參與建立東姑阿都拉曼學院的人們,特別是許啟謨和敦陳修信,歷經2年努力不懈的奮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