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書生在任短短十年,成就如此多大事,乃因林連玉志所向,才能一往無前。
ADVERTISEMENT
談林連玉精神,可從多方面來闡述。如林連玉基金就從五方面來詮釋:國家及人民關係,民族權益,民族建設,組織思想及工作作風,個人生活修養。突顯林連玉兼容幷包的人文思考。
談林連玉精神,無法脫離其思想文化及實踐互相交織的兩個層面;也無法不追溯其父輩及早期教育沉澱在他生命中的人格塑造與文化基因。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宗教研究所主任陳進國博士對林連玉士的精神與家族教化有深刻的研究及書寫。他說,在中國文化中,“士的精神”往往象徵著一種獨立的風骨,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終極的關懷。林連玉的祖父林以仁兼具儒家實用主義和道德理想主義,以及謀求立德、立言、立功的入世情懷;父親富有組織觀念,具有很強的民族憂患意識。他倆都直接或間接的養成了林連玉後來的人格與處事作風,尤其是祖父。
在馬來西亞,我們通常看到的是林連玉為捍華文教育權益的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奮鬥
精神,歌頌他的“幸有嶙峋傲骨在,更無暮夜苞苴羞”的高尚道德,高吟他的“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博虎頭”的決死抗爭;往往忽略了他高度的組織能力與高瞻遠矚的眼光。40年代為謀求貧困教師福利組織起吉隆坡教師公會,50年代為捍衛華教組織起華文教師會總會;與此同時,也為兩個組織籌建兩座70年前可謂規模不小的大廈,讓華教運動有個運作平臺及棲身之所。與林以仁在永春投身公益事業,為鄉民建造幾座重要大橋,贏得“橋仙”美譽,遙遙呼應。這不是“祖父以一介寒儒和紳士,將造福鄉梓的家族文化基因代際傳遞給了林連玉”了嗎?
林連玉的高瞻遠矚在獨立建國時期有非凡的體現。他看到要融入馬來亞這個新的國家,呼籲馬來人要有共存共榮的心態,華人要效忠這個國家。經年累月在此地披荊斬棘、灑汗流血、開荒拓地的華人成為公民是獨立前當務之急,始能有政治地位,享有義務與權益相等的要求。他就主導發起“全馬華人註冊社團爭取公民權大會”,撰寫有前瞻性的宣言。同時也不放棄研究擬寫及呈交制憲意見書,包括謁見來自英國的李特憲制調查團,確保憲制上的“文化公民權”受到保障。他也積極率領教總同道改編華校教科書,使其本地化、馬來亞化。非有遠見及胸襟,無法完成這些任務。所以,林連玉不只是如淡米爾基金(Tamil Foundation)也稱呼的“母語教育之父”,而真正是在任期間華裔公民權益的捍衛者及實際代言人,乃至也影響及少數的他族。
一介書生在任短短十年,成就如此多大事,乃因林連玉志所向,才能一往無前。
一些學者、評論人及社運者對他的評價有:華族社會第一世家、華社公民社會先行者、一代宗師、華教巨人、法古完人的一代完人、擇善固執的林連玉、尊重法治的林連玉、為國家民主奮鬥的英雄、悲劇英雄、晚年無所作為的林連玉、被神化的林連玉等等。
您會如何看待他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