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主动畅开胸怀、踏出“开放”这条路,努力走进各民族的圈里,促进沟通和了解,以达到林先生生前念兹在兹的各民族互助友爱与共存共荣的理想,进而把维护华教的精神升华至维护多语、文教、捍卫弱势、民权的精神。
ADVERTISEMENT
前首相敦马哈迪日前再度发出耸动批评,指某购物中心的招牌“清一色是华文字”,让他感到仿佛置身中国。由此可见在马来西亚,非国语文,尤其是华文的使用,至今仍是牵动种族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台北搭乘捷运、高铁或其他交通工具,常会听到华英闽客四语的达点或提醒报告,相信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不耐烦或多此一举。在大部分人都听得懂华语的情况下,闽客语是否可以省略,以免听觉疲劳。身为马来西亚的华校生,长期在单一语言的国策凌霸下生活,我对这种多语广播报告,并不觉厌烦,反而觉得那是多语包容的温柔。
台湾在摆脱威权政治后的三十余年,实施乡土语言教学,尊重各族群语文,促进族群融合、社会和谐的开放理念,值得那些强行单一国族语言霸权的国家学习。据悉,世界上有90%以上的人民处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国家将两种或多种语言定为官方语言。能够多语共存共荣的国家如比利时、瑞士、加拿大,不同族群都可以彼此独立地生活,境内都有不同语言的学校,公共服务也提供多语选择而不以为烦,人们则在各自条件下学习第二或第三语言。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存在,华文源流的学校可以堂堂正正的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这些权利,都脱离不了林连玉和以他为首的前扑后继的华教志士努力换来。
从1988年开始颁发的林连玉精神奖,是发扬林连玉精神的重要平台,从原本表扬对马来西亚华教发展有功人士、团体,逐渐发展成长期默默耕耘、维护各弱小族群母语、地方文化、捍卫人权等领域有功人士和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众多获奖名单中,有林碧颜律师、谢太宝(新加坡政治犯)、杨贵谊(马来语文、华马词典专家)、淡米尔基金会、沙末赛益(国家文学奖得奖人)、砂拉越敦朱加基金会(长期维护及发扬伊班人的文化遗产)、黄崇锐、谭丽屏夫妇(毕生遍访丹州乡区华人村落,发掘、整理、保护及研究先民迁徙史迹)、陈彦妮(长期拍摄、出版、导览、国际串联、发动成立故事馆、协助双溪毛糯麻疯病院院民找回亲属,使院民重拾自信和尊严)、卡达山杜顺语言基金会、纳拉雅纳萨米(捍卫及促进淡米尔语文和淡米尔文学校发展)等国内外、各族人士的获奖者。今年得奖者为日本冲绳琉球大学名誉教授高嶋伸欣、慧音社创办人庄耿康、公正党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资深教育工作者及作家陈应桐(田思)和著名舞蹈家及编舞家黄结游,亦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深知,华教运动这条路不能变成单一族群、纯华教的事。我甚至主张我们可以在维护华教的同时,也努力推动国语文的学习,让许多无法掌握国语文的非巫裔人士有机会再学好国语。我们必须主动畅开胸怀、踏出“开放”这条路,努力走进各民族的圈里,促进沟通和了解,以达到林先生生前念兹在兹的各民族互助友爱与共存共荣的理想,进而把维护华教的精神升华至维护多语、文教、捍卫弱势、民权的精神;尽量去发掘、肯定、团结那些长期默默耕耘、努力、牺牲的善良正义人士和群体,以壮大华教的力量,以让林连玉的精神和母语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更具说服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