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家庭

发布: 9:15am 09/12/2024

快乐家庭

家人

关心

说话

反话

快乐家庭

家人

关心

说话

反话

【读者投稿】柏芫/其实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文:柏芫(读者投稿)

最近刚播完的韩剧《好搭档》里的最后一个案件,写实地反映了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发生的事,就是之间没办法好好。很多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与我们心里所想的意思背道而驰,明明想要对方或是希望对方关心我们,结果说出的话不是让对方感受不到温度,就是让对方误解为谴责或是埋怨,并没有表达我们的心意,以至于误会和怨气日积月累。

ADVERTISEMENT

在我处理过的离婚案件中,感到最无奈的事即一对相恋且结婚多年的夫妻,因相处时没办法好好说话,导致误会和埋怨越来越深,最终两人选择放弃沟通,也放弃这段关系。其实,很可惜。

当家人之间,没有好好表达自己对家人的付出而感谢,也没好好表达自己的关怀之意,这样的家庭关系会让所有人都生活在内耗和争执中,也会越来越疏离和不和谐,最终家庭氛围将会变得压抑。那些不和谐的音调会不停出现在生活里、与家人的沟通里和相处模式里。

咄咄逼人的语气终将消磨彼此的关系

如作家杨绛曾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这种一遇事习惯以责备的语气去说话的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都是慢慢地耗着双方的情分。其实我们都明白,当发生事情时,责备是最于事无补的方法,不仅挽回不了已发生的事,还会将错误放大,但由于习惯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先责备,后关怀。这样的说话模式,往往这让人感受到责备,而非关怀。

当夫妻发生争执的时候,其中一方习惯性地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另一方只会感受到责备,即便事情过去了,心里还是会产生疙瘩且日复一日地加深两人之间的隔阂。有时候,你本来只是想提醒对方之前发生过相似的事情,要对方注意前车之鉴并小心而已,但由于你习惯以责备的方式说话,对方就可能误会你一直揪住他的过错不放,或者爱翻旧账。由于心里委屈或是不甘心,对方又以气死人不偿命的说话方式去反驳你,这样两人可能会开始吵架。

这样的沟通模式,时间久了,会逐渐消磨两人的热情,彼此的关系终将愈加疏远。

急于发泄情绪会使矛盾加剧

当你想关心你生病的丈夫或是妻子,你想说;“你哪里不舒服?要不要看医生。”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每次都这样,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又得看医生。”

当你想让忙碌的丈夫早点回家陪你,你想说:“我一个人在家,想你早点回来陪我。”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又死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都还没回来?”

这些话是否很熟悉啊?这些话与说话的那个人的本意,背道而驰。

很多时候,人在面对生活上的问题,往往难以做到先关心,再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处理问题,而是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说话的用词和语气都比较负面。这种沟通模式往往会加剧矛盾,导致双方的隔阂更深。

有时候,妻子向丈夫说着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丈夫却以为妻子因小事爱抱怨,完全不理解他在外工作的辛苦,说话上就显得不耐烦,或是让人感受到不屑,如:“我在外面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家,这些小事有什么好抱怨的。”

其实,丈夫可以先平静下来,再说;“我明白你的辛苦,我们都辛苦,但是家里都得靠你。”其实,妻子明白丈夫在外奔波的辛苦,但是她在家里面对处理不完的琐事,也很不耐烦,她需要被关心。

听了这话,本来可能点燃吵架的火种也灭了。

好好说话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好好说话,少点责备,多点体谅。与其遇到问题时责备对方,不如温和说一句“没关系”。当我们好好说话时,我们能够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不是博弈,无需争个输赢,分个高下,才能解决问题。

家人之间可以讲道理,但一定要少说教,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除了血缘,就是感情。家人之间,夫妻之间,如果总是用说教的方式沟通,长篇大论,温情和关心就会渐渐消磨殆尽,彼此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家也不再是那个温暖的港湾。

如果夫妻之间少了感情依靠,这日子不就淡如水了吗?

如果你是那个总爱说教的丈夫,请记得你的妻子要的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孩子要的是一个可以爱护他们的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夫子。

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需要好好说道理,立规矩,这是维持家庭和谐运作的辅助,但家人之间也可以好好表达自己内心的意见和关怀,这比两人互相说教和指责,然后吵得眼红耳赤去确定谁对谁错来得更有意义。

聆听与沟通打破隔阂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源自于其中一方,或是双方都不愿意聆听对方说话。

例如:当一个丈夫工作回家时,他觉得自己在外面赚钱养家很辛苦了,而那个在家带娃的全职太太应该体谅他,而不是对他唠叨不停,所以他拒绝聆听太太的话,或是拒绝沟通。时间久了,两人渐渐没了沟通,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两人心里的想法,关系会越来越疏离。

身为丈夫,他可能觉得不想把工作压力说给太太听,是不想让太太更压力,他或许想让太太过得轻松一些。但是人往往忘了,心里的想法是需要通过好好说话,才能让对方听到。

而在太太的眼中,她在家里全天候照顾孩子和打理繁琐的家务实在太累了,她也需要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希望被理解,因为她每天都困在这一亩三分地,她没有同事,没有资源,她可能还有恐惧,害怕看见丈夫眼中对她的藐视。这些情绪可以通过聆听和沟通得到舒缓的。

拒绝沟通如无形的屏蔽,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许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往往源自于不愿意好好沟通关于生活中那些琐碎小事。这些小事可能带来的委屈、不公、不被认可、抱怨和责备,像无形的毒药,日积月累地侵蚀着感情。当这些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压垮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令家庭关系彻底崩溃。
家是温情的起点,也是心的归宿。

我们可以好好说话,给家人最温暖的话语,而不仅仅是责备的语气。

更多【】文章:
短视频当道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
马术治疗 开启特殊儿童心门
走进考古走近历史 博物馆也能很有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28/03/2025
月熊的归来/罗时秾(吉隆坡)

它总是自如地离开和回家。

它来到我们的生活,是因为不断跟随女儿的脚步,连续两天,都在门口等待她的身影,乍见门开,就随着人们的举动,踵武其后,不离不弃,随形而走动蹲伏,应声而喵言絮叨。

它一身橘毛,深浅有致,条纹分明,脚部下方的白色毛发,接连到指掌,掌心则呈一片粉嫩的粉色。当其惬意倒睡、袒露胸腹时,更是让人赞叹造物神秀,上天厚意,腹部螺旋般的条状橘色与衬底的纯白色交相映衬,愈加彰显了毛发色彩的不落斧凿痕迹。

女儿钟情于它的纹理条纹,当它让我们抚摸慰藉时,让人倍加赞美它的柔顺毛发,更喜爱其喵言噜语。当它被我们家长允许收留下来时,女儿对它抚摸不断,又抱又亲,逗弄不已,并大费周章买了各种东西:项链、逗猫棒、猫粮、猫爪盘等等,不一而足,还为它取了一个与偶像有关的名字——月熊。

也许曾经流浪,月熊是一只外向的猫,总喜欢往外跑,一旦吃饱了,总向着窗外,寻找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家人要找它回来,总是难觅踪影,不见其迹,但就在我们开始放弃,去做其他事情时,却忽闻喵喵之言,它身形一闪,或是爬窗进屋,或是趁大门打开,闲步从容、步履轻盈现身眼前。看见它进来,我们总是叫它名字,它却依然自我,自寻其乐,偶尔才向大家喵语回应。

当然,它也不是如此冷淡,特别是思念美味的牛肉、鸡肉、软骨、罐头、猫粮等等美味佳肴之际,就会热情等待,面朝屋内房间,絮絮叨叨,等待人们回应,收获一顿美食。因此,每个早上,家人们都会听到房门外的呼唤,于是我们总是应声开门,准备随之而来的欢声笑语、盈盈柔言。

我们为月熊准备的食物可能是飘香四溢、远外流传,竟然招来一只自来的小猫。见到小猫新来乍到,月熊必然是严阵以待,对这个乍来移民前后追随,嗅之以鼻、动之以前脚后足。但是,两猫始终未真正的兵戎相见,对峙也只限于熊抱轻打,未见哈气鸣叫,亮爪拼搏,刀光剑影。月熊可说是一只温和的猫,能够照顾新来的“弟弟”。

在我们家人的床上床边时,月熊也总是温言温语,它身体或是卷成一团,或是伸长身体靠在墙边,又或直接躺在我们的枕头大剌剌睡得横歪颠倒、仪态万端。我们也不以为忤,乐其所为。女儿于此多了一个玩伴,我们家里也多了一个“亲人”。我们被它磨蹭,感受其柔顺怡人的毛发,眯缝成线的惬意目光,何尝不是生活的乐事?

叮嘱它,不舒服就回来

遇到月熊病恙,则是我们更加温柔以待的时候了。有次,月熊发烧不断,连续一周之久病情反复,但行有余力,还是趁机溜跑,每见它回到家,总是失魂落魄、眼神涣散、疲软无力。在不得不将之“囚禁”时,只好劝解它努力餐饭,继续休息,但它还是想趁机去外面寻找鸟语花香、云淡风轻。没办法之下,当病情有所好转后,我们只有放行。放行前我与女儿叮嘱它,有事需要回来,不舒服更要回来,这未免一厢情愿,但见它一见门开,就忙不迭一溜烟奔走而去,头也不回。

它最后一次回来,是某天下午,当天早上,月熊依然饱食后舔脚抹脸,整理仪容,忙活一番后,满意自如地奔走窗口之间,跳上我们为它准备的台阶,左顾右盼,钻身离开,寻觅自己的天地。

待我们下午回到家,却看见它竟然一反常态,匍匐在地,看见我回来,它脚软身疲来到我跟前,眼神涣散。看见月熊双眼睁大、四肢酥软乏力,我心中唐突失措,六神不安,于是与家人一阵忙活,赶紧送医抢救。经过一番焦急煎熬的等待,它却仍是无力回天,离开我们而去。

月熊来到我们生活,让家中多了一份期盼:期盼它的骤然归来,期盼它的喵言柔语,期盼它倒伏在我们身边的磨蹭。它的最后一次归来,结果却是让我们家人在诵经的氛围中,让它火化离开,留下缅怀之情、种种想念。

此时环顾家中各个角落,似乎都有月熊的身影,坐在书桌,还真的以为月熊在我身边路过,像平时一样,依然故我,盈步回家,亦不顾我们的呼唤,但无论如何,它毕竟是回家了。偶尔望向月熊经常出入的窗口,似乎突然还会有个猫头先钻进来,再续之以一条斑纹分明的猫腿,进而出现一个胖嘟嘟的橘色身影。当我目光转向草坪,又偶然发现一个熟悉的流动图案,它仿佛隐身在植物之间,想要接近我们,又怕我们把它抱回家玩弄“蹂躏”,失却自由。

它的小玩伴“弟弟”小福近来特别粘人,也许小福也有我们人类的想望吧。无论如何,月熊也已经回家了,以别种让人想念的方式,自由自在地回到我们身边,轻言柔语,左右磨蹭,小福你可知道吗?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