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美发界工作四十多年,拥有自己美发中心的黄慧贞,因在冠病疫情,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时期上网时,无意中看到山东传统美食花饽饽,那时就迷上这种被她形容为“天花板级馒头”的花饽饽,花饽饽也被人们称为花样馒头。
ADVERTISEMENT
她情愿放下之前热爱的美发工作,全心投入学习制作花饽饽,并在线上线下,前后向中国6名老师学习这种马来西亚人感到陌生的艺术食品。
拜师学艺突飞猛进
黄慧贞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说,她最后找到一名中国烟台的花饽饽非物质遗产代表人拜师,才获得全面性的完整指导,花饽饽制作技艺因而突飞猛进。
她表示,花饽饽在制作上,与馒头大同小异,不过还是有区别的,花饽饽色彩鲜艳,而且采用天然蔬果色素,符合现代人们讲究的健康食品要求。
“花饽饽制作基本材料包括优质面粉、水、酵母,加上适当蔬果色素,营养价值高,儿童、长者都适合吃用。”
她说,花饽饽的一般的工序包括和面、揉面、造型、醒发、蒸制、保存。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者进行设计、色彩调配,对艺术审美都有要求。”
设计制作有创意耗心思
在经过多年的学习、无数次的失败后,黄慧贞已掌握花饽饽制作窍门,并开始向外公开她的花饽饽产品。
她表示,去年她儿子结婚,她费尽心思,用了100公斤面粉,设计及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华饽饽,展示在婚宴上,让出席的亲友们大开眼界,赞赏不已。这次的经验,让她对自己的花饽饽更具信心。
“花饽饽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一片空白,我在网络上展示花饽饽产品,提供花饽饽资讯。不少来自安顺附近及外地的人们被花饽饽精致外型所吸引,在节庆或喜庆时,向我预订花饽饽。”
她说,接到订单,她会向对方了解是何种节庆或喜庆,并为对方作出设计,在花饽饽设计上展现相关的庆祝寓意。例如为80岁老太太庆祝生日,她就制作80个小寿桃,加上1个大寿桃,这是独一无二的。
“花饽饽的设计、制作,变化多端,讲究创意,非常耗心思。”
花饽饽常用在喜庆节日场合
黄慧贞表示,花饽饽常用在生日、乔迁、婴儿满月、结婚、华人传统节庆、神庙庆典等场合。
“花饽饽比较有嚼劲,来到马来西亚,不管在调色、材料方面,都需要作出调整,以迎合马来西亚人的口味。”
“花饽饽制作后,如果收藏在冰箱,可耐1至3个月,如果在室温中,只能保存2天,因为这种艺术食品并没有加入任何防腐剂。”
黄慧贞也安排在12月21日,在怡保开一项为期8天的花饽饽课程,只招收8名学员,手把手教学,希望能开始在马来西亚让更多人认识花饽饽。
【知多一点】
花饽饽始于明朝
在中国,花饽饽始于明朝,清代还设有专门的饽饽局。 在2009年,胶东花饽饽习俗入选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饽饽讲究纯天然手工制造,原料采用优质面粉和新鲜的瓜果蔬菜,无任人造色素,富含粮食瓜果蔬菜营养,其营养价值很高。
在今日的中国,花饽饽不仅作为食品,还用来庆祝民俗活动,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审美观赏价值越来越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