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11日综合电)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脑瘤,多数患者一般在18个月内死亡。可幸的是,一项对侵袭性脑癌的最新研究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临床试验中,一位患者的肿瘤在短短几周内缩小了一半。
62岁的英国工程师里德去年12月被诊断出患有胶质母细胞瘤。他成了首位参与伦敦大学学院医院NHS基金会信托基金会(UCL)临床试验的患者。该试验将少量放射性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以杀死癌细胞,同时不损伤附近的健康组织。医生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癌症。
ADVERTISEMENT
医生动手术切除尽可能多的肿瘤后,在患者头皮下植入了一个叫欧玛亚(Ommaya)储液器的微型医疗设备,并通过导管将设备与肿瘤连接,每4到6周注射一次攻击肿瘤的放射性药物。
里德表示,该试验是他的救命稻草,他目前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他说:“即使对我自己没有帮助,对其他人可能有益。”
有希望完全治愈
该试验在第一阶段每月仅治疗一名患者,研究人员计划扩大规模,纳入更多患者。
肿瘤学家兼首席研究员穆霍兰德表示,由于这种癌症只发生在大脑的某一位置,不会在全身扩散,因此有希望完全治愈。
在试验过程中,研究团队将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并计划将药物与免疫疗法相结合,以训练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消灭癌细胞。
新扫描术诊测胶质母细胞瘤
另外,诊断和监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项新的“革命性”扫描技术刚刚问世,用以诊断和监测胶质母细胞瘤。3位患者在接受新的临床试验后,病情稳定。
研究人员表示,几十年来,治疗这种恶性脑癌的方法几乎没有显著变化,但如今可能迎来又一突破。
目前,唯有通过活检才能确定患者是否适合免疫疗法,但活检可能会导致感染或脑出血。由于风险太大,活检很少在手术前进行,因此患者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新的扫描技术有望超越目前的标准手术、放射疗法和化疗,使个性化治疗变得可能。
这种新的扫描技术叫“免疫PET成像技术”,由伦敦的癌症研究所(ICR)开发,能测量肿瘤中名为PD-L1蛋白质的水平。PD-L1蛋白质在快速进展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含量较高,会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医生希望能通过阻断这种蛋白质,“激活”身体来对抗癌症。
5参与试验患者3病情稳
研究显示,参与试验的5名患者中有3名的病情稳定了下来,没有进一步恶化。
ICR首席执行员赫林说:“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几十年来治疗方法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尽管免疫疗法似乎有效,但由于无法确定哪些患者可以从中受益,也缺乏监测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方法,进展一直受阻。”
脑肿瘤慈善机构首席科学官纽曼称:“这些肿瘤治疗难度极大,由于肿瘤能够躲避免疫系统,此前免疫疗法取得的进展喜忧参半。然而,这项研究结果鼓舞人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上海8日综合电)上海一名女子近日陪母亲到瑞金医院嘉定院区复诊时,突然被医生要求验血。结果显示,她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值高达340,远超48至209的正常值范围。进一步检查还发现,女子的脑部存在一个直径达1公分的脑下垂体瘤,令她相当错愕。
《新民晚报》报导,住在嘉定区的沈小姐表示,当时她一阵纳闷,明明自己只是陪妈妈看病,为何要接受验血,更何况自己每年体检的数据都很正常。
沉小姐想了一会,听从医生的建议去验血,没想到结果让她大为震惊。
该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林琳医生表示,经过详细的脑下垂体功能检查,沈小姐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瘤,并在医院成功接受神经内视镜下经鼻鞍区肿瘤切除术,生长激素水平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
对于为何能一眼看出沈小姐的病况,她表示,沈小姐的鼻翼变大、脸部皮肤粗糙,还有手变大的情况,初步怀疑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
她补充,肢端肥大症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最主要原因是垂体生长激素瘤,像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手脚变大等,都可能是垂体瘤所导致的肢端肥大症,要透过验血查胰岛素生长因子,以及核磁共振检查。
她提醒,部分脑下垂体瘤患者还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伴随“打鼾、憋气、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活动后呼吸困难”,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尽快就医,“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脑下垂体瘤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心脏病和消化道肿瘤。”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