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合所学知识,培养对社会的关怀之心,并锻炼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开始,将哲学思辨融入生活。
ADVERTISEMENT
最近家人因故住院,因此有机会跟某大学医学院的专科医生打交道。对于专业人士,我一向抱着恭敬的态度。根据所有资料显示,手术非常成功,但家人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却不在他们的预期内。我了解医生并非万能,但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无法突破专业知识,以超越自身的框架去思考个中原因。
专业人士在各自领域拥有卓越的专业知识,但或许因长时间专注于技术规则,我观察到他们普遍缺乏足够的情感共鸣和对病患具体处境的深入理解,更遑论对问题的创造性探索。这让我开始反思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追求职业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创造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的培养。这种倾向尤其体现在STEM领域,虽然造就了许多技术专家,但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平衡?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上期提到哲学思辨式对话可以培育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关怀性思维。这3种思维能力之是有顺序之分。掌握哲学思辨的首要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懂得在适当的时刻后退一步,扰动原来的想法,翻出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观察周围,哲学思辨的第一步
突破框架并不容易,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尤为重要。或许,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尝试,用哲学思辨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新窗。我根据过去的经验,整理了一套完整培育哲学思辨的方式,称为“哲学思辨五部曲”:
1. 观察周围
2. 产生疑问
3. 提出问题
4. 探索与思考解答
5. 采取行动与走向真理
哲学始于“惊奇”,这是柏拉图的一句名言。古希腊的哲人从仰望星空中发现世界的奥妙,而我们今天的“惊奇”不仅来自自然,也来自身边的人事物。正因如此,“观察周围”被列为哲学思辨五部曲的第一步。少了这一步,学生就会缺乏与社会的连结,我们都清楚了解少了与现实社会相连的知识,是很难成为生命的学问。
我曾经带学生去Sungai Buloh的希望之谷麻风病院,让他们亲身了解歧视、偏见以及污名化对社会的影响。这个让学生与社会产生连结的第一步,可以协助学生去发现以及去质疑社会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当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觉察后,自然就会对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回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过去对麻风病人的歧视源于知识的匮乏,但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为何偏见和歧视依然普遍存在?这样的互动不仅让学生学会质疑现象,也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背后的深层原因。
与人对话:锻炼逻辑思维,学会聆听
第四步的“探索与思考解答”是让我们从“想”进入“动”的重要过程,也就是实践。“探索与思考解答”最有效的方式是与他人对话,然而我国的教育现场,很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跟自己的同侪互相对话。
“好的解答”通常需要透过不断地讨论与思辨才能产生。在讨论与对话中,学生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学会“聆听”——这是关怀性思维培养的关键能力。例如,在讨论某个社会争议话题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辩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情感。这种训练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尊重他人的质疑,并以开放的心态看待问题。这也是哲学思辨讨论与辩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最后一步是“采取行动与走向真理”。大家可能会认为采取行动一定需要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我们却忘了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就是采取行动的最好对象。 “哲学思辨”其实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在家庭中通过提问和对话增进成员间的理解,这一步最简单但也最常被忽略。
当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批判性和关怀性思维后,我们便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家庭、学校到社区,每一处的善意与合作都可能推动社会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包容,这才是人类社会该追求的真理。
哲学思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合所学知识,培养对社会的关怀之心,并锻炼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开始,将哲学思辨融入生活。从今天开始,不妨试试每天多问自己一个问题,多聆听身边一个不同的声音,或是多观察一个熟悉却未注意的现象。每一次小小的探索与反思,都是迈向更开放、更和谐社会的一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