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5日综合电)试想一下,凭藉意念“隔空取物”、让机器语我所思、套个眼罩让你昏睡……这些看似科幻的景象,随著“脑机接口”技术金展,正成为现实。
综合《明报》报道,人脑拥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有复杂的神经纤维连接,通过百万亿个连接点(突触),形成神经网络和主导各种脑功能的神经环路。
ADVERTISEMENT
人类大脑跟宇宙一样难解,也一样是大国科学竞争重点领域。在国家政策和经费支持下,近年中国涉及脑科学的“脑机融合”技术应用有跨步式进展,并逐渐走入生活。
“虽然仅仅体验了6分钟,但我摘下仪器,整个人就像‘新生’一样,绷紧的神经得到了纾缓,大脑也得到了放松,走路也变得轻快许多。”两周前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参观者小燕对一款智能睡眠仪的试用后描述,她还说,仪器的“后劲”很大,“摘下仪器后,我就在不停打哈欠,整个人处于可以‘就地睡着’的状态。”
该款睡眠仪的形状与普通眼罩相仿,重量100克。其原理简单说就是干预脑电波,促进睡眠。同时,还能通过App智能监测,分析大脑状态,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更有针对性的修复睡眠。其实类似仪器在中国已经是成熟商品。而在“脑机融合”来说,更“高端”的应用已经出现可见前景。
“脑机融合”是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综合脑到机、机到脑等不同信息传输方式的技术统称。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了大脑与外部机器设备或电脑之间的直接通讯通道,相关技术近年来在中国得到政府支持。
12月6日,国际脑机接口大会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公开了上海首宗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患者恢复过程非常顺利,改善十分明显”。毛颖介绍,术后一个月,患者已经可以在气囊手套辅助下,自如地手拿杯子喝水。
该名患者今年38岁,因车祸造成颈椎脊髓损伤,导致手部无法抓握、无法站立,且4年康复无改善,他在11月6日接受了手术。作为主刀医生的毛颖介绍,手术仅用时1小时40分钟,植入的是博睿康医疗科技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洪波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NEO脑机接口产品。
NEO由电极、体内机和体外机组成。其中,采集信号的电极放置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事前要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磁力共振扫描,测定其手部活动的大脑激活区;体内机是处理器,不含电池,埋在颅骨内;体外机则隔着头皮,给体内机无线供电、接收脑内神经信号,再传送到电脑或手机上。
NEO归类于“半侵入式”,其特点在于微创。全球首富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的技术路线,则是将电极等信号记录装置植入大脑皮层,属于“侵入式”范畴。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陶虎指出,未来希望推进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更好帮助重大脑疾病诊疗,帮助渐冻症、高位截瘫等患者重建语言和运动功能。
脑机接口技术除了应用于医疗健康,在虚拟现实游戏领域有着巨大商机,甚至被认为有望让冷却的元宇宙复炽。
早在20多年前科幻电影《22世纪杀人网络》里,人类通过在脑后插入连接器的方式进入虚拟世界,就让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概念广为人知。到近年的《挑战者1号》、《爆机自由仁》电影和《3 体》电视剧,其中的信号头盔,则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