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礼记》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学》也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星洲日报12月18日刊出的社论是以高等教育为题,我也想谈谈高等教育的一些话题。
ADVERTISEMENT
我引用曾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亨利罗索夫斯基所著的《The University: An Owner’s Manual》(中译本《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谈起。
虽然该书在1990年出版,也以当时美国的高等教育为背景。但是书中的许多观点,读起来,一点都不陌生。
该书以学生、教授、管理分为三大部分。在“学生”部分里的第六章“博雅教育的目的”提到的“受教育的人的五条标准”:
第一、能够清晰、有效地思考和书写。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备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第二、具有判断鉴别(critical appreciation)我们对认知和理解宇宙、社会和自身的方法。受过教育的人熟知自然科学、数学的印证方法,对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调查所需的历史知识及定量技术,对过往艺术人文领域的成就,对宗教和哲学的主要观念,都应有一定的知识;
第三、不应该是狭隘无知,而能顾及自身文化外更广大的世界。顾及决定了现在及将决定未来的历史动力。受过教育的人应该能用开阔的视野看待自己的生活经历。
第四、懂得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在面临道德选择的困惑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在某些知识领域有较高的成就。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充分掌握其专业的数据、理论和方法。能对特定的课题提出问题,对每个问题的不同侧面都能提出合理的例证和数据,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这五条标准看起来是理应如此。大学毕业生会如何评断自己在这五条标准的成就?当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在这五条标准的印象又如何呢?
其实以上五条标准也涵盖在儒家学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礼记》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学》也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曾有一位雇主告诉我,现在他要雇的人只要能完成例行工作,至于能达到专业水平与否,他早已不敢奢望。
早年,一间在我们这个专业的龙头公司,一律要对新入职的毕业生签两年合约;原因是该公司对新入职的职员会从零开始给员工本应在大学里接受过的知识。我听了很受伤,但也很无奈,因为我明白该公司的苦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