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往对残障人士的定义,很大的一部分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了。特别是过往人们都认为“残障”就是行动不方便,又或者是四肢残缺。
ADVERTISEMENT
有鉴于此,25个单位及个人日前就联合发表文告,建议大马统计局在未来发布的残障人士统计数据中,需要改进数据收集和呈现方式,以做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残障群体的实际情况。这个建议针对了当下的问题,也就是数据不完整与统计分类不足,造成其准确性和实用性的缺失。
我们其实不难察觉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信度,例如2023年数据显示仅有4551名残障人士,接受卫生部医疗服务。这一数字显然未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而不由让人质疑数据背后的统计方法和采样范围。
事实上,现有数据收集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健康与残障医疗领域,而忽略了残障人士生活的其他维度,这包括了文化、艺术、休闲、政治参与及司法权益等重要领域。
此外,当前的数据统计体系,在反映不同群体的残障情况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残障儿童、女性、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需求及权益往往受到忽略,无法在数据中充分反映。
这种“落伍”且片面的数据统计模式,不仅影响了政策制定的精准度,也使到一些真正需要支持的残障群体,得不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让统计数据更具实用性与包容性,统计局必须与时俱进,拓宽数据收集的广度与深度。
首先便是重新审视和扩大对“残障”的定义,不能仅局限于肢体残疾等表面上的可见残障,而应包括发展性障碍、精神健康问题、认知障碍等隐性残障。此举将会使到结果更贴近社会的现实层面,并且可以涵盖及照顾更广泛的残障群体。
另一方面,统计局也应纳入社会参与、文化生活、歧视现象等维度,以做到能够全面反映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挑战。特别是关于残障人士在教育、就业、司法权益方面的数据,有助于揭示结构性歧视问题,为相关政策的改善提供依据。
此外,残障数据的收集不能仅靠统计局单一机构,跨部门合作是关键。卫生部、福利部、教育部等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医疗专业人士和残障社群代表,均应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更为全面和可信的统计体系。
改进残障人士数据的收集与呈现方式,既是数据科学的要求,也是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真实、全面的数据支撑下,政策制定者才能真正理解残障人士的生活困境与需求,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并确保残障人士在社会各个领域享有平等权利与机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