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4日讯)一幌,20年。
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亚齐那一场9.1级惊天动地大地震引发的鬼哭神号南亚大海啸,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抹不去的一道烙印。
ADVERTISEMENT
那一天,在片刻中巨浪以无情的力量吞噬了大地,痛失家人的,有的还无法走出那段梦魇;劫后余生的,心灵仍被一层无形的阴影笼罩。
然而,黑暗中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不顾自身安危参与拯救生命的救援队员,忘不了是如何不放弃每一个生还的希望。至于当时站在新闻前线的媒体人,也冒险走进灾区记录着这悲痛的瞬间,并把这一场世纪大灾难,视为采访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事件。
如今,20年过去,大海啸成记忆,毁灭的家园也早已重建,但未能愈合的创伤,依旧提醒着我们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黄胤兴:母挡救护车求救
为心脏骤停女婴施CPR
“我永远都忘不了20年前,骇人海啸袭击槟城的那一天。当时,我坐在民防卫队的救护车,突然一名母亲情绪失控的挡在车前,嘴里不停的呼喊救救她的女儿。我尝试为那名刚经历海啸浩劫,心脏已停止跳动的女婴进行心肺复苏(CPR)。”
槟是大马重灾区
槟城是这场大海啸袭击地点之一,造成多人丧命,成为我国的重灾区。在民防卫队服务的黄胤兴少尉(53岁),是其中一名救灾人员。
他回忆起当年的这场海啸时说,可怜的女婴在海啸袭来时被巨浪卷走,虽获救却没有了呼吸和反应。
“她看起来不足一岁,我在她送院途中不停地为她进行CPR。如今偶尔还是会想起她。”
用CPR救活5岁男童
他说,当年的救护车厢挤满了惊恐的伤者,不少于10人,且沿路上还不停有伤者叫停的救护者,导致部分伤者一路站着等着被送到医院,幸好车厢够大。
“一名5岁男童也同样被巨浪卷走,在救起时停止呼吸,但我们成功使用CPR救活了他。
医院灾区交通堵塞
“那一天,我们从医院来回峇都丁宜与丹绒武雅区,共跑了4趟。当时交通堵塞非常严重,尽管我们多次鸣笛还是难行。司机被迫抄其他道路或捷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他说,他们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是发生海啸,直到经过沿海一带时,察觉到诡异的情况,因海岸线再出现两条白色线,并到了峇都丁宜与丹绒武雅区,才确定槟城是遭海啸袭击。
“当年包括我,在救护车上参与拯救工作的有4人(其中1人已去世),如今与另2人相遇时,我们还是会谈论当年的那场海啸的种种。”
被巨浪冲走又被冲回来
“海啸宝宝”奇迹生还
海啸袭击槟城时,海滩一家餐厅印裔东主苏比亚的女儿图拉诗出生刚满22天。当时,图拉诗连人带床被第一波巨浪冲走,但之后被第二波巨浪冲回来,且全程睡着,其奇迹生还的事迹引发关注,并被喻为“海啸宝宝”。
父每年12月26祭海
图拉诗目前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就读会计系。其父亲苏比亚会在每年12月26日祭海,惟今年图拉诗因为要考试无法出席祭海仪式。
“当天碰巧遇上考试,所以无法出席。但是我对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表示感恩,也很享受校园生活。”
谢金良:采访海啸最严重灾区
睹亚齐横尸遍野 头皮发麻
星洲日报北马区副采访主任谢金良忆起这场大海啸,以“头皮发麻”形容。
在槟亲睹巨浪打上岸
他当时在新关仔角一间肉骨茶店外面,亲眼看着第二波巨浪打上来,很多人半身都是泥浆,车辆也被海水冲到东倒西歪。
他过后也赶到邻近的丹绒道光和峇都丁宜迈雅密滩,见到一具具尸体被抬到临时指挥中心摆放……
3个星期后,他被当年服务的报馆委派到这场海啸最严重的灾区采访──亚齐,他指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才是真正的震惊!
“我们当时深入还清理和善后的地区,眼前是一幕幕横尸街头的惨状,逃过一劫受伤的灾民,身体正承受着无比的受伤剧痛,还有那一对对无助眼神,看得我头皮发麻。”
杨永年:大沙埔渔船翻尸体横卧
星洲日报北马区助理采访主任杨永年当年专职采访社会新闻,他在办公室接到几通读者的电话,起初是指“槟岛多处海滩的海浪异常的大”,到后来变成是“槟城发生海啸”。
他说,当时他不知道海啸是什么,而赶到西南区的著名旅游区大沙埔时,先看到河口的渔船翻得乱七八糟,走近海边时就看到排着多具尸体。
“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具的尸体,在然后其他的记忆,就是太平间内外有很多人,他们都痛哭了一场。”
周新才:记者生涯难忘片段
星洲日报专职通讯员周新才形容,采访世纪这场大海啸是他记者生涯中难忘的片段。
“海啸发生时我正在槟岛西南区皇后湾采访,接到上司电话后骑摩托到槟岛北岸灾场,一路上塞满了车。”
他说,途经丹绒道光马来甘榜时,街道满是泥泞,几乎无法通行。他熟悉当地路状,取道小路赶到槟岛北岸海滩严重的灾区。
他在丹绒武雅的海滨见到第一具罹难者尸体,路边挤满了公众。突然听到有人高喊:“来了!海啸又来了!”
拍摄海啸来袭连环镜头
他立刻躲在一棵大树后面,但职责所在,仍不忘伸头和举相机拍摄海啸来袭的连环镜头。
“从镜头我看到滔天水浪冲上岸!”这一幕,他至今仍记忆深刻。
10多国逾22万人丧生
幸存者遇难者亲属纪念悲剧
今年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造成南亚水海啸灾难20周年,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属,将一同纪念这场改变世界的悲剧。这场灾难导致超过22万人在10多个国家丧生,留下深远的影响与教训。
海啸是在2004年12月26日清晨7时59分前几秒发生的地震引发,这是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断层线破裂事件之一。
巨浪威力等同2.3万原子弹
地壳在印度板块和缅甸微板块之间打开了至少1200公里的裂缝,形成超过30公尺高的巨浪,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3000颗广岛原子弹,造成了广泛的破坏。
地震的震级最初记录为8.8,随后美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测定为9.1级,震源深度为30公里。
印尼是一个位于太平洋“火环”上的庞大群岛国家,这是一条从日本经过东南亚延伸至整个太平洋盆地的强烈地震活动弧。
根据全球公认的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这场海啸共造成22万6408人死亡。
苏门答腊北部逾12万人丧生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苏门答腊北部,超过12万人在那里丧生,占印尼总死亡人数16万5708人的绝大多数。
巨浪在印度洋范围内传播,数小时后袭击了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
巨浪在最高速时以超过8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比子弹列车的速度快两倍多。
根据EM-DAT的统计,斯里兰卡有超过3万5000人死亡,印度1万6389人丧生,泰国8345人遇难。
大马缅甸数十人遇难
此外,索马里近300人遇难,马尔代夫超过100人丧生,马来西亚和缅甸也有几十人遇难。
这场海啸导致超过150万人流离失所,并引发了国际社会承诺约140亿美元的灾害救援资金。数十万座建筑被摧毁,在某些情况下,整个社区流离失所。
亚齐重建逾10万套房屋
灾后重建使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亚齐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印尼政府统计,仅在印尼最西端的亚齐省,就重建了超过10万套房屋。
重新审视印度洋防灾准备
这场海啸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印度洋沿岸社区的防灾准备情况。地震发生时,印度洋并没有完善的预警系统。如今,全球设有1400个监测站,在海啸形成后数分钟内即可发出警报。
专家表示,2004年由于缺乏协调一致的预警系统,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
海洋科学家指出,各国如今由于数百万美元的投资而在海啸预警系统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准备,但他们也警告,灾难性海啸的影响永远无法完全避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