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从长照难题到孤独死隐忧,再到老年的社会意义,本期【读家说书】提及的以下几本书,深刻探讨了老年与生死的问题,值得一读,为自己和家人提前做好准备。
ADVERTISEMENT
琼瑶阿姨过世了。她选择自己了结的方法,用她一贯浪漫美丽的文笔写下遗书,宣告自己“翩然”而去。
放在“自杀预防”的角度,琼瑶是名人,媒体要报道这起事件有许多必需考量的角度。例如,遗书内容会否合理化、浪漫化、美化轻生行为。又,放在老年生死的议题中,琼瑶的选择与安乐死有何不同?人老失能到什么程度,才有资格考虑不接受任何治疗、中途放弃治疗,或者甚至亲自为生命关机?
实在不晓得琼瑶阿姨在生命最后阶段处于什么情况。我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坐卧,身边有人陪就是好;但也有人觉得,得每天都能往外走走才叫好。安乐死也好,临终关怀也好,里头有太多细节得一并考量了,没亲身经历或参与,实在不好说话。
阅读老年与生死,可以是为照顾长辈,也可以是为自己未来变老而准备。
◢一个人照顾“360岁”老人!
被《钱先花光,还是命先没了?:长照4个90岁老人的我,将如何面对老后生活?》的封面吸引。头发灰白的作者,打开钱包是4个头发花白老人。作者小梶沙罗是年近60的大龄女子,返乡是为了照顾分别92与90岁父母,以及双双89岁又膝下无子的阿姨与姨丈,她独自一人面对4个相加起来360岁的老人家。
“他们随着衰老而造成诸多问题,摊开来看还真是各有千秋。就算我在职场打滚了这么多年,人际关系或生活的种种问题向来难不倒我,但一面对这四个不讲理的老人,就完全行不通,而且还相当麻烦呢。”作者多次觉得,“这种状况再继续下去,我会比他们先挂掉!”
作者勇敢指出长照的现实问题:金钱和人力!不同于其他书籍,她以坦白的文字给予照顾者心理上的抚慰、陪伴,知道自己并不孤单。长照的现实一点都不甜蜜,也不如外人所想的只有把屎把尿。看着被照顾者,也会预先想到自己的老后生活,能如何不麻烦别人又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抒发以后,情况有何改善吗?作者也写得坦白,“总之,这四个高龄老人让我头疼不已,老父母加上姨丈和姨妈,天天忙得七荤八素的日子,现在依旧没有任何解方的持续中。”
◢处理独居老人遗体……
台湾作者李夏苹把在区公所老人福利柜台的工作经验化成研究,写成《如果孤独死将是大多数人的未来》。
有一天她被交办处理一项“点交独居老人遗产”的工作,让她心中生起莫名恐惧,且冒出许多执行流程的疑问:
“如果第一线的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做,那么,一般人应该更难清楚国家是怎么处理独居老人的遗体和遗产?”
为此她透过访谈、研究,并添入职场实际案例及个人反思来撰写此书,试图勾勒出老死大事在国家机器下可能的面貌,以及人们可以如何安排老后生活的诚摰建议。
她在前言写到,社会课的老人福利柜台,是个观察社会百态的蹲点。刚满65岁,拿着市政府寄送的生日贺卡来办三节礼金和敬老卡的老人;带着忐忑的心情来低声询问社会救助的老人;有走失的记录或可能性,而被带来申请“预防走失爱的链”的老人;没有家人同住、生活无法自理的独居老人……
她记下那些特殊情况的个案,写下她与求助老人之间的对话,或接触时令她特别注意的地方。
那些田野记录,慢慢累积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立体,从单薄无感情的表格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明写实的生命纪实。
◢西方社会如何忽视老年问题?
也可以社会学的角度阅读老年,读西蒙·波娃的《论老年》。在西蒙·波娃看来,西方社会对老年问题蓄意忽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❶外部的社会集体漠视
人类文明几乎取决于建立在追求利润的经济之上,于是只有在能够带来利润时才关心人类的境况。一旦没有利益可以榨取,我们就把人抛弃。到了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更明目张胆哀叹已经退出劳动市场的人,为仍在社会中劳动的人带来极大负担,还用“退休生活是自由自在、尽情休闲娱乐的时光”这种谎言来粉饰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社会让绝大部分老人活得如此贫贱,以至于“老”和“穷”几乎成为同义复词。
但一个人在他人生最后的15、20年,不应该是“不被需要的”。这种情况显示了我们这个文明的挫败。
❷内在的个人认同危机:
“老年”教人难以承受,也因为我们向来把老人看成异种生物。迈入老年,意味着:我在仍是自己的情况下,是不是正在成为“另一种”人?
而当我们还年轻,心里会有个声音否定老年终将落到自己头上——虽然很荒谬,却始终无法想像老年和自己的关系。也就是说,当事情在我们身上还没成立时,老年只是别人的事。所以,这个社会可以成功让我们转过头去,放任制度剥削劳动者、分化社会、将文化保留给权势,让老年人陷入“非人”的景况,使一个人在他最后的年岁中不能活得像个人。
相关文章: 猪脚妹 / 琼瑶阿姨的“生死书”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琼瑶南大探父陈致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