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富豪、毕业生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若感念一所大学对栽培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繁华大有功劳,就会有动力捐赠大笔款项。
ADVERTISEMENT
“如果你是马来亚大学校友,月入过万,你会捐赠1000令吉给母校吗?”
这道发给身边朋友的短讯,是为了回应首相安华在马大校友晚宴的建议:“月收入1万令吉或以上的马大毕业生,应该向马大基金会捐赠至少1000令吉。”
他说,汇集这些捐款(endowment)就能筹集超过5亿令吉,建立一个庞大基金,从而减轻政府的财务承担,尤其是前几届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负担。
安华和马大高层是这么认为,但普罗大众又怎么想呢?
我发出去的短讯,共有95位朋友回应(多数为华裔,马来人和印裔各占15和7人;当中57人为大学教授或学术人员,37名是非学术工作人士),有6人说愿意给1000令吉,54人说“不”,剩下的35人说“可能”。其中7名是马大校友,有1人说“我愿意”。
说“可能”的人,主要理由分别有“不会给1000令吉但可能100、200令吉”或小数目捐献,或担心“账目透明化问题”。
说“不”的人,主要理由如下:
“我们已经缴税了,现在他又开一个‘账户’来向纳税人要更多钱!”
“应该有详细账目来证明其合理性,比如资金去向、如何使用、由谁管理等。”
“信任问题!资金管理不透明问题!”
“我认识一位现任公立大学副校长,其论文大多发表在低级别期刊,大部分是‘搭便车’的挂名论文,把钱用在他们身上,简直是一种浪费。”
“如捐款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管理财务而导致大学资金不足,我不会捐款。”
“谁能确定基金惠及学生和大学,而不是流入另一个腐败官员或教授的口袋?”
“不是有政府支持吗……再说了,他们可以通过讲师的创新和技术来创收。与其帮助大学,我更愿意帮助我的小学。”
“我宁愿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慈善机构。”
“一些坐享其成的领导者不负责任的治理,使国家和人民受苦,现在还得去乞求。”
“政府彷佛在惩罚肯努力、有才干的T15的人。什么时候努力成了一种该被惩罚的罪?”
“不是政府资助吗?这是政府的责任。要捐也捐给拉曼!”
这当中有12人提到“透明”,而7人说“我已缴税”。
一般大学捐赠基金主要来自社会善心人士的捐赠,钱会由受托人来管理。受托人设定支出比例,并监督投资,以增加捐赠基金的利润,为学校提供足够资金来支付各类费用、降低学费,利惠学生和大学。
马大有没有能力监督和善用这些钱?有没有良好口碑让捐赠者对他们有信心?
目前看来,不只是马大,大部分社会人士对我国公立大学的观感,都不太好。
大学的学术和研究水平,以及它对社会、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贡献和付出,包括校方对攸关民生的各类议题的应对、处理和思维引领,决定了社会人士或富豪们对大学的观感和信心。
我们以李嘉诚这位世界级富豪为例,他曾资助大笔款项给各国大学;住在加拿大的老友颖提醒我说,她住的城市有所阿尔伯塔大学,其药剂系建筑物就是被命名为“李嘉诚健康研究创新中心”;在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也有一所“李嘉诚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中心”。今年3月,李嘉诚向斯坦福大学捐赠1.2亿港元,以培养企业家和开创疾病治疗的创新。
不管是富豪、毕业生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若感念一所大学对栽培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繁华大有功劳,就会有动力捐赠大笔款项。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在捐赠母校时就不曾手软;它是全球大学捐赠基金50大排行榜上排名第23的大学,计有126.26亿美元;排名第36的南洋理工大学则有51.92亿美元;榜上名列前三的分别是得克萨斯大学系统(6921亿美元)、斯坦福大学(6297亿美元)和哈佛大学(5320亿美元)(详见“50 Rich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University Endowment Rankings”)。
最关键一点是,作为一所公立大学,马大校长(Vice-Chancellor)是由政府任命的;这制度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效应,但在马来西亚,它所造成的冲击是负面的;因为校长受到政府的压力,导致“政治利益”时常都优先于“办学方针”和“学术利益”,包括提升教育、研究和创新质量。
那你说,李嘉诚(或者任何大马富豪)会捐钱给马大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